施亚岚 陈金华 刘建华(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文化与教育】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施亚岚 陈金华 刘建华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基于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管理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出发,构建了基于基础操作—管理控制—战略决策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借助信息化工具,分别从基层管理、中层管理、高层管理维度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以促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人机系统,其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技术,通过对信息和数据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传递、表达,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提供决策和发展依据。[1]随着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其呈现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是以企业为主体,包括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二是以旅游产品或产业为主体,如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景区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景区资源信息系统、游客在线预订平台、门户流量统计、实时监测等。由于景区涉及的内容众多,景区资源信息系统则是把景区的资源和信息收集整理,进行发布或者产品销售。
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则是面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出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等辅助管理决策,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理解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系统中的体现和运用。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与其他学科关联度高的应用性学科,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2]
(一)实践教学模式分类
实践教学应用由来已久,其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五种[3]:一是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把课程分为普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实践课三部分,按照教学进度分别进行教学;二是五段式教学模式,即把课程分为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和评价五个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三是“交互—探究”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地位,侧重对实践教学诸多因素进行调整变革,以达到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目的;四是“模拟公司”模式,将学生置于虚拟的市场环境下,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和各项业务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以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五是项目导向模式,让学生从事某一实践项目的训练,通过练习熟悉项目的流程和相关知识要点。以上五种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各有优缺点,并经常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混合使用。
(二)信息化模拟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经历了传统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系统阶段、MRP(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阶段、MRP II(ManufactureResource Planning)阶段、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阶段到E电子商务时代的ERP阶段。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反映了社会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程度。同时,随着教学手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许多高校拥有了比较健全的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技术,为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通过有效整合各类信息技术资源,提出一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信息化模拟实践教学模式,以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性、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4]
(一)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本课程基于信息系统的分类,结合旅游行业和管理学科的特点,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三个层次(图1)。第一层为事务处理系统,又称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支持操作控制层的日常业务数据处理,其代替了作业层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如酒店前台接待系统、门锁系统。第二层为管理控制层,模拟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通过结构化和半结构的数据库构建,支持不同数据结构在部门之间进行交换和共享,进而提高部门之间的工作和协作效率,如旅行社的策划、采购、销售、计调部门之间的内部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第三层为决策支持系统,其侧重于应用模型化的数量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帮助决策者解决非结构化问题,如企业发展战略、定位等决策。
图1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本课程主要结合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从三个专题的设置入手,分别选择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工具,进而推进式地开展实践教学(表1)。
表1 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二)基础操作层面
基础操作层面运用的是金天鹅酒店管理信息系统*金天鹅酒店管理信息系统(http://www.jdglrj.com.),该软件支持从员工岗位、财务管理、审核管理多个角度出发,从权限管理、门锁控制和单据管理等维度入手,大大提高了酒店前台操作的效率,弥补了酒店行业的管理漏洞。具体的课程方案设置如下。
第一,场景模拟。教师播放酒店前台接待的模拟视频,对酒店客人预订、入住等流程进行细节化讲解,介绍客人不同的入住方式和结账方式,以及酒店常见的交班方式:权责、收付和现金流。
第二,软件模拟。教师制定操作手册,模拟酒店前台进行软件操作,在不同的会计制度下完成酒店前台交班和夜审。
第三,学生操作。学生根据操作手册,练习操作并生成房态盘信息、营业日报表和交班信息表。
第四,课程评分。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生成的房态盘、营业日报表、交班表进行评分,分别考查学生:(1)对酒店基础业务数据的维护和设置;(2)对酒店前台处理客人预订、入住、消费和离店的基础操作;(3)理解和掌握挂账、现金结账、会员卡结账等不同结账方式的处理操作。
(三)管理控制层面
本课程管理控制层面运用易游通旅行社办公管理系统*易游通旅行社办公管理系统(http://demo.gocn.cn.),以实现对组团团队业务、地接团队业务、单项业务、同行/业分销、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财务核算、企业运营数据统计分析等业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该软件以业务流程为主线,集销售、计调、财务、客服于一体,有效加强旅行社各个业务环节的衔接,提高协作效率,并为旅行社总经理和各部门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运营统计数据以支持决策。具体的课程方案设置如下。
第一,理论讲解。教师讲授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旅行社的基本组织结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及相关支持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如策划部、采购部、销售部、导游部、外联部、计调部等。
第二,软件模拟。以旅行社业务流程为主线,介绍旅行社从线路设计、行程报价、组团业务、销售业务、计调安排以及财务核算等环节的主要业务流程,并结合案例教学,以某条线路为例,进行相关软件操作,分别生成主要业务单据,如行程单、报价单、导游任务单、团队核算单、财务报表等。
第三,学生操作。教师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考试操作前预先设计好一条组团旅游线路,线路在3~5天为宜,要合理行程安排,涉及住宿、餐饮、用车、导游、地接社等相关内容;分别对各个单项进行报价和计调安排,同时进行组团销售和门市销售,需要保持前后一致,最终分别对各项组团收入和组团支出进行登记和核算,直至团队核算结束。
第四,课程评分。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生成的行程单、报价单、导游任务单和团队核算单进行评分,分别考查学生:(1)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及各项目报价、收入和支出的合理性;(2)对旅行社各业务环节的理解和掌握。
(四)战略决策层面
本课程战略决策层面基于Cesim平台的Cesim Hospitality模拟软件*Cesim Hospitality酒店模拟(http://simulation.cesim.cn.),这是一款集实验、教学于一体的模拟运营系统(图2),其优势在于营造和发展一个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让学生对酒店管理知识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软技能。具体的课程方案设置如下。
图2 基于Cesim模拟的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课程主题与管理。该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点考查学生对酒店管理各种相关职能的认识和掌握,包括收益管理、销售渠道、餐厅菜单设置、客房服务、维修、员工管理和管理流程。
第二,课程安排。每个班级练习3个回合,正式模拟3个回合。决策制定以每回合为基础,一个回合对应实际一周的时间。
第三,团队组建。教师根据学生总人数及学生特长,尤其注重境内和境外学生的搭配,将学生分为12个团队,每个团队有8名左右的组员。
第四,模拟决策。学生在一周时间内进行每个回合的决策和操作,包括产品决策、价格决策、销售预测、广告决策、渠道决策、服务决策、研发决策、财务决策,并进行保存和提交。
第五,发布结果。教师在课堂结束回合,发布决策结果。
第六,点评分析。每一回合结束后,教师选择比较典型的团队,要求各自介绍他们的团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教师进行点评分析。
第七,课程评分。课程评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各小组通过3个正式回合模拟累计的盈利,主要目标是获得持续的盈利性增长。Cesim酒店模拟的衡量指标是在决策回合中小组所获得的利润。另一部分,每个小组根据决策结果制作PPT,PPT内容主要包括各小组所模拟经营的酒店采用什么决策思路,以及呈现出来的主要数据报告,如酒店运营、餐厅运营、满意度、人力资源、设施报告等,教师结合团队表现综合评分。
(一)效果评价
信息化模拟实践教学手段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是积极显著的。首先,信息化实践教学摆脱了理论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其对理论教学阶段中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分析等基础理论的补充加深了对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数据结构等专业化知识的理解。其次,基于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尤其认识到如何将旅游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如管理学、营销学、收益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均能够在本门课程的模拟实践中得到体现。最后,通过实践教学,节约了教学成本。传统的实践教学需要现场进行参观和实践,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大量的教学成本用于实践基地的建设,或者相关的差旅费用等,而信息化手段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基于B/S模式和C/S模式的实践平台,其为节约成本提供了可能。
(二)反思
信息化实践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是,其也对教师实践指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对课程主题的设置和管理,体现了教师对课程体系的把握和教学要点的提炼,其是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目的、理解课程知识脉络的关键;其次,教师对学习质量和过程的监控,教师需要把握要每一个时间节点,推进式地进行实践教学,并注重与理论教学相衔接;最后,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师需要明确考察要点,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1]陆均良,沈华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14.
[2]梁妍,王知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0,(7):19-21.
[3]黎建峰.基于CESIM平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4]罗家国,杨竣辉,王洁,等.基于B/S与C/S结构高校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91-294.
【责任编辑:周 丹】
2017-04-12
施亚岚(1986-),女,福建泉州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区域规划研究。
F590-4
A
1673-7725(2017)06-01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