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艺 章石芳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福州350007)
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汉语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陈艳艺 章石芳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国福州350007)
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育始于2011年菲律宾教育部“SPFL-汉语教学项目”。短短六年时间,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本土汉语师资从无到有,且逐步形成一套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和培养的模式:在职本土教师的暑期培训、跟踪培训、来华沉浸式培训和设立汉语师范专业定向培养。这一模式具有什么特点和存在什么问题,未来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师资发展何去何从,将是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汉语师资模式对汉语教育国际化大环境下本土汉语师资培养的三点启示。
菲律宾;本土师资;公立中学;培养模式
菲律宾华文教育在华校系统中由来已久,自1899年菲律宾第一所华校——中西学校[1]成立至今已逾百年。一百多年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几经波折,几度兴衰,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出低谷,恢复元气,并逐渐展现出勃勃生机。(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2014)学界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研究者们在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其中,师资问题作为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则更是备受关注。
反观菲律宾主流社会[2]的汉语教育,诚如郑通涛等人(2014)所说,汉语进入菲律宾主流社会才刚刚起步,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主流社会中的公立中学[3]的汉语教学开始于2011年菲律宾教育部正式将汉语纳入SPFL项目(Special Program Foreign Language)[4]。在此之前,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汉语教育)主要存在于华校。虽然主流社会的部分高校也开设汉语选修课程,但是主流社会中公立中学的汉语教育则是一片荒漠。学界虽然对菲律宾华文教育关注颇多,但是现有研究成果中与起步较晚的主流社会汉语教育相关的研究较少,与主流社会中公立中学汉语教育相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2011年菲律宾教育部正式将汉语纳入SPFL项目。同年,菲律宾3所示范公立中学[5]尝试开设汉语课程。经过六年的发展,截止2016年5月,全菲开设汉语课程的公立中学多达72所,汉语教师人数为233人,汉语班学生数为10475人。[6]六年时间,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艰辛走来。难能可贵的是,这六年来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一直坚持走本土化的道路。虽然目前菲律宾公立中学的汉语教学还处于非常薄弱的起步阶段,但是233名教师,一万多名汉语学生已经拉开了菲律宾主流社会学习汉语的序幕,迈出了菲律宾主流社会汉语教育的重要一步,翻开了菲律宾汉语教育的新篇章。汉语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师资短缺是各国汉语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而学界们普遍认为解决师资短缺的根本之道在于本土汉语师资的培养。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在菲律宾教育部的带领下,六年时间在“零汉语师资”的基础上培养了233名本土汉语教师,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培养模式。研究探讨这一培养模式的特点和问题,对其他国家的本土汉语师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2011年之前,菲律宾公立中学没有汉语课程,也没有汉语师资和相应的师资储备。2011年菲律宾教育部正式启动“SPFL-汉语教学项目”。为解决面临的“零汉语师资”问题,菲律宾教育部和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成为菲律宾教育部“SPFL-汉语教学项目”唯一官方合作伙伴,为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培训和培养汉语师资。在此协议之下,六年来菲律宾公立中学的所有汉语师资均由教育部委托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以在职培训为主,即从公立中学现任在职教师(特别是英语或菲语教师)中抽调部分教师参加汉语培训成为汉语教师。考虑到在职教师的特殊性,这一阶段的培训主要为不占用上班时间的培训方式为主:如暑期培训(集中面授)、来华沉浸式培训(在菲律宾的暑假期间来华)和周末跟踪培训。除了在职培训外,2014年菲律宾在国家汉办和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的支持下,设立全菲主流社会第一个汉语师范专业,从公立中学汉语班学生选拔优秀学生给予全奖修读汉语师范专业,毕业后定向公立中学服务最少五年,为菲律宾公立中学培养专业汉语师资。
(一)暑期培训
暑期培训是目前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汉语师资培养的最主要方式。2011年4月-5月(暑假期间),菲律宾教育部委托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培训公立中学汉语师资。第一批接受培训的汉语师资一共5人。这5名本土教师集中强化培训了六周后正式成为菲律宾公立中学第一批汉语教师。2011年4月到至今,菲律宾教育部共举办了6期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培养了233名本土汉语师资。(详见表1)这233名菲律宾本土汉语师资是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汉语师资的最初来源,也是目前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所有教师来源。
表1 六批公立中学本土汉语教师人数表(2011.4-2016.5)[7]
当暑期培训后走上汉语教学岗位的教师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暑期培训将培训的重心转向对已经参加过暑期培训的汉语教师“回炉培训”,即在暑假期间继续邀请已经参加过培训的本土汉语教师参加汉语进阶培训。这一“回炉培训”旨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原来的暑期培训为“播撒式”,而“回炉培训”则转向“深耕细作式”培训,在保证本土汉语教师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汉语水平,使得本土汉语教师的暑期培训更具长久发展的生命力。2016年暑假培训时,菲律宾教育部邀请第一、二、三批本土教师参加“回炉”式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在短期内集中强化培训,汉语水平尤其是汉字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实行“回炉”式培训的方式表示非常满意,不少老师在培训反馈中表示培训效果好,希望延长培训时间。
(二)跟踪培训(Follow-through)
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仅仅依靠一年一次的六周暑期培训,其汉语水平难以持续提高,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暑期汉语培训结束后,汉语教师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上,如果不能继续学习汉语,且不说汉语水平的提高,就保持原有汉语水平已是一大难题。在“SPFL-汉语教学项目”设立后不久,菲律宾教育部制定了选派志愿者进驻公立中学进行本土汉语教师进行跟踪培训的培养计划。该计划克服重重困难,于2013年首次实施。
目前公立中学教学点的志愿者规模为30人。30名志愿者入驻菲律宾教育部下属公立中学,对其所在驻校(host school)及周边学校参加过暑期培训的本土汉语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利用本土教师的课余和周末时间组织汉语教学。在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中,教师志愿者不允许进入课堂直接从事面对中学生的汉语教学,但是可以对本土汉语教师进行跟踪培训,也可以配合本土汉语教师进行汉语教学和开展文化活动。每一名志愿者负责其驻校及临近的三五所学校,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组织本土汉语教师进行培训是其主要工作。通过志愿者跟踪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在岗从事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即可以继续接受汉语培训,巩固和提高汉语水平,同时也可以随时就汉语教学、中国现状以及中华文化等问题同教师志愿者请教和讨论。
(三)来华沉浸式培训
来华沉浸式培训,主要针对已经经过“暑期培训”和“跟踪培训”的公立中学本土汉语教师。通过“目的语环境沉浸式教学”的方式,学在中国、住在中国,全方位地体验汉语环境和中华文化,一来可以提高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二来为本土汉语教师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创造机会。
对于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而言,来华培训既可以提高汉语,又可以体验中国生活,他们都心生向往,并将参加来华沉浸式培训作为其努力学习汉语的动力之一。目前菲律宾的本土汉语教师来华沉浸式培训已经实施第三年,培训效果反映良好,教师们都认为对提高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和体验中国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2014年来华参加培训的第二批本土汉语教师在华东师大进行沉浸式培训的时还创立了“菲律宾汉语教师学会”,并在菲律宾正式注册。该学会从创会至今一直致力于汉语教学和教师培养,成为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届最重要的协会。
(四)汉语师范专业
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汉语教学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从2011年的3所到2015年的72所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教学在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从星星之火慢慢朝着燎原之势发展。公立中学系统亟需一支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汉语师范专业应运而生。可以说,开设汉语师范专业,是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育发展最具发展眼光的一项举措。
2014年菲汉语师范专业开始招生。该专业每年定向从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班择优招收20名学生进行培养,学制五年,学生承诺毕业后服务于公立中学汉语教学系统五年以上。就读期间学生需要修习汉语教育和英语教育双专业,要求毕业前考取菲律宾教师资格证和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师证书》两本资格证书。双专业、双证书、定向生源和定向培养成为该专业的最大特色。
该专业目前已经有三批学生56人(第一批学生中4名学生因为身体等原因退出。)。在师资配备上,该专业配备了最优秀的师资阵容。课程设置上,每周汉语课时不少于10个小时,除了基础汉语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文化课。另外,每周安排4个小时的辅导课,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二的辅导,通过师生“结对子”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目的语学习环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同时注重“考教结合,以考促教”。从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结果来看,教学效果良好:2014级20名学生2015年2月一次性通过HSK三级考试,2015年3月再次一次性通过HSKK初级考试;2015年5月18人通过HSK四级考试。2015级20名学生2016年2月一次性通过HSK三级考试,2016年3月一次性通过HSKK初级考试。
除了汉语课程之外,汉语师范专业还通过开设文化课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增加学生对中国基本国情、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文化活动,全方位、多途径地培养汉语师范专业学生中华文化素养。
汉语师范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修读汉语教育和英语教育双专业,按照培养计划,汉语教育方面,学生在一到三年级主要着力于掌握汉语基本知识和中华文化,四五年级阶段将更多精力放在汉语教学技能;英语教育方面,除了提高其英语水平,语言教学技能也是培养重点。学生在提高汉语水平,加强对中华文化了解,提高汉语技能的同时也结合英语教育专业中的二语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观摩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最大程度地学以致用。
(五)培养模式抽取
综上所述,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主要通过在职教师培训和汉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两部分组成。在职教师培训则包括暑期培训、跟踪培训和来华沉浸式培训。汉语师范专业学生培养包含了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双专业修读、一对二辅导和来华留学。
图一 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培养模式
从图一中可以清楚看出,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培养模式目前是“两条腿走路。“零汉语师资”的情况下,培训其他科目的在职教师为汉语教师不失为一种最快地培养汉语师资的方式。然而这种“短平快”的培养方式难以满足未来公立中学汉语教学的发展需求,培养一支系统的、专业的汉语师范专业毕业生作为未来公立中学汉语教学汉语师资的中坚力量才是长久之计。目前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培养模式的“两条腿走路”既能满足当下汉语教师的需求,同时也兼顾未来公立中学汉语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更专业、更优秀的本土汉语教师的需求。
(一)多部门相互协作
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中有菲律宾教育部的带领,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的执行,还有国家汉办、红溪礼示大学、各公立中学的积极配合,是多方面,多部门通力合作的成果。
菲律宾公立中学隶属菲律宾教育部管理,学校经费和教师派遣,以及教师薪资都由教育部负责。在菲律宾教育部开展“SPFL-汉语教学项目”的前提下,由菲律宾教育部和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公立中学汉语师资。教育部担任组织者的角色,所有的暑期培训、跟踪培训和来华沉浸式培训都需要教育部正式发文(在菲律宾称之为“Memo”),才能“师出有名”,公立中学和本土汉语教师也才会积极配合。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则作为实施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和师资培养的优势,担负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重任。暑期培训、跟踪培训以及汉语师范专业建设,都是依托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进行的。孔子学院具备提供多层次、多模式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能力,是教育部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最佳合作伙伴。
在教育部和孔子学院共同合作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框架下,国家汉办为本土教师来华沉浸式培训、汉语师范专业建设都给与支持和帮助。公立中学的校长以及汉语教学相关的学校领导对于本校汉语教师的培训和活动也都十分支持,为其培训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免除了本土汉语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中充分利用与公立中学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相关的各种现有条件:如从在职教师抽调培训成本土汉语教师;利用成熟的英语教育师资培养汉语师范学生的语言教学素养;双专业设置则是利用英语教育专业考取菲律宾教师资格证使得未来菲律宾汉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合格地在公立中学从事汉语教学。
菲律宾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中的在职汉语教师培训都是通过抽调从事其他科目教学的在职教师培训上岗。这些教师本身受过专业的师范素质训练,具有菲律宾教师资格证,已经具备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经过暑期培训,具备一定汉语能力后回到任职学校不需要适应就能直接从事汉语教学。而汉语师范专业是双专业,英语教育专业依托大学教育学院成熟的英语教育专业师资、课程设置等进行教学,而汉语教育专业则依托孔子学院的资源进行建设。学生毕业后通过其英语教育专业参加菲律宾教师资格证考试,从而做到“持证上岗”教授汉语。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的培养都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争取更多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本土汉语教师上岗教学。
(三)纯本土化和零基础培养
“SPFL-汉语教学项目”之前的菲律宾公立中学完全没有汉语师资,也没有汉语人才。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培养模式都是从“零基础“培养,是真正的培养汉语本土师资,而非通过培训将现有汉语人才转化为汉语教师。因此纯本土化、零基础培养是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之一。
根据菲律宾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外籍教师不能进入公立中学系统的课堂。因此菲律宾教育部自始至终考虑的都是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选派教授其他科目的在职本土教师参加汉语培训,以及志愿者驻校跟踪培训,都是培训本土汉语教师,而非引进志愿者直接进入课堂进行教学。设立汉语师范专业定向培养本土汉语教师,从公立中学汉语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培养,更是将本土化汉语教师培养引上系统化、专业化的道路。零基础培养是基于现实考虑,而本土化培养则是从长远考虑。本土化、专业化的汉语师资才能支持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育走得更稳、更远。
(四)可持续发展——“双定向”汉语师范专业
设立定向招生和定向培养的汉语师范专业,是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培养的重要措施。培养一支专业、优质的汉语教师队伍为菲律宾公立中学服务,也是菲律宾公立中学系统汉语教育朝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对而言,短期培训的本土汉语教师汉语基础和汉语水平都比较弱,难以满足未来汉语教育发展所需的师资要求。设立汉语师范专业,定向招生和定向培养,经过五年的专业培养,学生汉语基础扎实,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具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技能,具有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必将胜任公立中学汉语教师一职。这一批优秀的、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将是未来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的生力军,是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一)汉语师资基础薄弱
纯本土化和零基础培养的模式,必然带来师资基础薄弱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下面临的首要问题。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数量少和质量不高。
首先是教师数量少。2015-2016学年,菲律宾开设汉语课程的公立中学一共是72所,本土汉语教师总数为233位,学生总数为10475人(2015-2016学年),师生比为1:59。[8]如此“生多师少”的师生比并不适合外语学习。菲律宾汉语师资数量薄弱可见一斑。目前菲律宾中学为四年制,即整个中学阶段只有四个年级,分为七、八、九、十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一、初二、初三、初四)。而从2016开始,菲律宾中学即将实施K-12,也就是说,中学将增加两年,原有的四个年级纳入初级中学,增加十一、十二两个年级,纳入高级中学。高级中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和技能。菲律宾教育部认为外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将外语纳入K-12的课程。汉语纳入K-12课程,意味着持续两年每周10个小时的课程时间。这对菲律宾中学外语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SPFL项目中的任何一门外语的本土教师储备都不足以承担这一重任。汉语教师亦是如此,因此不管从现有发展规模还是从未来发展规划来看,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数量都非常薄弱。
其次是汉语教师质量不高。菲律宾前五批178名本土汉语在职师资仅45名通过HSK三级。现有本土汉语教师总体汉语水平较弱,有些本土教师甚至发音不规范,汉字不会写,只会简单的日常用语就上岗执教。目前在职的本土汉语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零基础汉语学习者。她们通过暑期培训上岗,再配合志愿者教师跟踪培训。然而,暑期强化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有限;跟踪培训阶段本土教师们忙于工作、家庭甚至是自己的其他学业,很多老师的汉语跟踪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影响汉语学习效果。本土汉语教师“边学边教”是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处于起步阶段的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随着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育的发展,势必要求提高本土汉语师资的质量。
(二)对中华文化把握不准
菲律宾主流社会对中国、对汉语和对中华文化了解甚少。缺乏了解更容易产生误会,在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过程中亦是如此。在一些汉语相关的文化活动中,“头上插根筷子,手上持把扇子,身上穿件旗袍”是在菲律宾汉语师生常见的“中华文化”演绎。长时间以来,菲律宾主流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中国元素:菲律宾华人社会的财富,如菲律宾航空、菲律宾SM等著名企业的老板都是菲律宾华人;菲律宾饮食中的部分中国餐点,如炒饭、包子等;中国节日中的部分显著表征,如过年的红包、“甜粿”(甜年糕)。
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中包含了在职培训和汉语师范专业培养两部分。两部分的汉语师资对中华文化了解略有不同:在职培训部分,总体培训时间较少,对中华文化的引导和介绍的比例不高,绝对时间更是不够,因此在职培训出来的本土汉语师资则对中华文化把握不准。而汉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计和日常教学则比较注重中国现状、国情和中华文化的介绍和引导,学生有较多时间和机会接触中国人(公派教师、志愿者等),甚至有机会在中国学习生活一年,因此汉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则较为全面和深入。只是这部分未来汉语教师目前还是在校生,还未成为真正的本土汉语教师,因此暂时还未能对菲律宾汉语教学产生影响。所以现有的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本土汉语教师们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缺乏全面了解,在教学和汉语相关活动中普遍表现为对中华文化把握不准。
(一)保持菲律宾教育部的领导
菲律宾公立中学隶属菲律宾教育部管理,公立中学的师资和经费都来源于菲律宾教育部。另外,公立中学从课程设置、大纲编写、教材使用、教师培训、考核评估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菲律宾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有序进行。菲律宾公立中学任何与汉语有关的活动,如组织本土汉语教师暑期培训、组织本土教师来华沉浸式培训、安排跟踪培训的志愿者派驻、组织公立中学汉语比赛、YCT考试等等,都需要菲律宾教育部下发正式文件才能合乎程序地顺利开展。由此可见,未来公立中学汉语教师培养应继续保持菲律宾教育部的领导作用。
(二)加强汉语师范专业的建设
正如前文所说,设立汉语师范专业是菲律宾汉语教育最具发展眼光的一项举措。师资本土化是汉语教学落地生根的根本。“输血”远不如“造血”来得治本。定向生源、定向培养、双证、五年制培养出来的汉语师范生,汉语基础扎实、具备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了解中华文化,具有菲律宾汉语教师资格证,符合菲律宾教育部规定的教师资质要求,能合理合法地进入公立中学课堂从事汉语教学。“来源于公立中学,服务员公立中学”,未来汉语师范专业毕业生将成为菲律宾汉语教学的中坚力量。从现实的考虑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菲律宾本土汉语师资发展都应加强汉语师范专业的建设。
(三)加强跟踪培训的覆盖面和频率
菲律宾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第一步是暑期培训,暑期之外则以派驻志愿者教师到公立中学驻校进行跟踪培训强化提高在职本土汉语教师的汉语水平。目前菲律宾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程的72所学校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八个区。从分布上来说,志愿者仅派驻其中七个区,且主要集中在首都地区(NCR)和三区。[9]当然,这和两个地区的开设汉语的公立中学最多有很大关系。有些地区志愿者只有一两名,所负责的区域较大,部分本土汉语教师每次参加培训的往返时间多达五六个小时,他们多次向菲律宾教育部提出增派志愿者教师到其所在的学校或区域的要求。这都说明志愿者跟踪培训在覆盖面上还需要进一步扩展。
另外在培训频率上,目前跟踪培训时间从每周一小时到四小时不等。然而本土教师因为工作、家庭等因素很难保证培训时间和频率。语言学习需要一定的频率刺激,如果培训频率不能保证的话,学习效果亦不能保证。因此,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应在保证跟踪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培训频率。
(四)注重中华文化的导入
针对菲律宾本土汉语教师对中华文化把握不准的问题,未来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应注重中华文化的导入。文化导入不应只是一顿饺子或者是一场演出,深入语言教学和生活点滴的文化导入,其影响更深入和久远。针对本土汉语师资的暑期培训、跟踪培训和汉语师范专业教学,其授课者都是公派教师、志愿者等汉语母语者,这些中国老师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把握相对其他非汉语母语者而言应该都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因此,菲律宾的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应加强授课期间契合语言教学的中华文化导入,帮助本土汉语教师更准确、全方位地了解中华文化。除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之外,文化活动也是很好的中华文化导入机会。菲律宾四所孔子学院每年举行近百场的文化活动,影响甚广。这些文化活动,除了“热闹”之余,可以尝试更多更深入地介绍中华文化,如中国新年,不是只有“红包”、“甜粿”,新年的来源、习俗和其所蕴含的“团圆”则是更应该为菲律宾人民尤其是本土汉语教师所了解。
汉语为菲律宾教育部所承认,被纳入菲律宾国民教育体系,对于菲律宾汉语教育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则是菲律宾汉语教学在菲律宾公立中学落地生根菲律宾的根本。目前菲律宾本土教师培养已经摸索出一套培训在职教师和培养汉语师范专业学生相结合的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六年培养233名本土汉语教师并设立汉语师范专业,成果显著。研究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对其他国家本土汉语师资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一)相关部门相互协作
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是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上层支持。在菲律宾公立中学本土汉语师资培养模式中,菲律宾教育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和公立中学校领导等多个部门相互协作保障了公立中学本土汉语师资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充分利用各种现有条件,最快程度地培养本土汉语师资是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师培养模式中在短时间内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零汉语师资”的情况下,又要坚持纯本土化发展道路,从现有教师抽调部分教师通过汉语培训,快速成长为一名汉语教师,比起完全依靠汉语师范专业建设来得高效,能最短时间解决缺乏汉语师资的问题。而汉语师范专业建设,采用英语教育和汉语教育双专业,一来在专业审批上节省时间,二来借助成熟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语言教学能力和教师基本素质;第三则是学生毕业后可以通过英语教育专业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具备菲律宾教育部承认的教师资质,成为一名能在菲律宾公立中学“持证上岗”的汉语教师。
(三)设立汉语师范专业
在教育部、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和国家汉办的多方配合下,设立菲律宾主流社会第一个汉语师范专业,从公立中学汉语班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就读,通过五年的时间,系统地教授汉语知识、汉语教学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熏陶,定向培养到公立中学从事汉语教学的专业本土汉语师资,满足未来菲律宾公立中学汉语教学的发展需求。
注释:
[1]彭乃杨:《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五十周年纪念特刊》,马尼拉: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1949年,第2页。
[2]在菲律宾汉语教学中,华人社会的华文教育和菲律宾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有较大的区别。华文教育自中西学校创校至今已经一百多年,而菲律宾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则是在2001年前总统阿罗约提倡将汉语列入高校外语选修课程后逐渐开始。华校的学生主要是华人子弟,而主流学校的学生更多是菲裔子女。目前,华社华文教学和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从学生、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看都是各行其道,泾渭分明。
[3]公立中学是指由菲律宾教育部或下设教育局管理的中学,其师资、经费都是由国家或者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分配。全菲目前一共7976所公立中学。公立中学的汉语教学是菲律宾主流社会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为使菲律宾中学生能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具备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菲律宾教育部于2009年选定部分公立中学作为试点开设西班牙语、法语、日语课程,称之为“特别外语项目”(Special Program in Foreign Language,简称:SPFL)。2010年增加德语项目,2011年增加汉语项目和阿拉伯语项目。参见:《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he Philippine Educational System》,[EB/OL]http://www.deped.gov.ph/history 2016-07-23;《Special Program Foreign Language(SPFL)》,[EB/OL]http://www.depedzambales.com/special-program-in-foreign-language-spfl/2016-07-23.
[5]三所示范公立中学为:峇外的Payao National High School、宿务的Mabolo National High Schoo和三宝颜的Zambo-anga National High SchoolWest。
[6]数据来源于菲律宾教育部“SPFL-汉语教学项目”负责官员Ms.Marivic B.Tolitol在2016年1月“第五届全菲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报告以及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培训统计。
[7]数据来源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教师培训统计。
[8]第六批的55名本土汉语教师2016年5月刚接受完培训,于2016年6月正式上岗,所以10475名学生的汉语老师仅为178名,所以师生比为59:1。
[9]数据来源于菲律宾教育部“SPFL-汉语教学项目”负责官员Ms.Marivic B.Tolitol在2016年1月“第五届全菲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报告。
管 杨:《菲律宾主流学校汉语教学情况调查与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黄珠玉:《菲律宾宿务华校师资现状调查及探讨》,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蓝小玲:《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与改革》,《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2期。
彭乃杨:《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五十周年纪念特刊》,马尼拉: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1949年,第2页。
宛新政:《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9年第1期。
王 炯、洪 明:《菲律宾华文师资队伍现状与建设思考》,《海外华文教育》,2011年第4期。
王 敏:《菲律宾大马尼拉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吴建平:《菲律宾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第4期。
许 璐:《菲律宾主流学校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徐子亮:《略议菲律宾华教的师资培训——兼谈华文教材的编写》,《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
杨子菁:《菲律宾华语师资队伍及师资培训现状述评》,《八桂侨刊》,2000年第2期。
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二》,《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第2期。
On the Training M odel of Local Chinese Teachers in Philippine Public Schools
CHEN Yanyi&ZHANG Shifa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 China)
Chinese Teaching in Philippine public high schools started as the SPFL-Mandarin Program in 2011.During these 6 years,the trainingmodel of the local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Philippine public high schools is coming into being:Summer Course Training,Follow-through,Immersion Training in China and the Major of BSED-CLT(Bachelor Degree of Secondary Education-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This research also focuses on w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model is,what the exiting problems are,and how its future is?The last part is aboutwhatwe can learn from this trainingmodel.
the Philippines;Local Chinese Teachers;Public High School;Training Model
H195
A
2221-9056(2017)04-0544-09
10.14095/j.cnki.oce.2017.04.011
2016-04-08
陈艳艺,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师、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东南亚汉语教育、语言教育规划等。Email:chenyanyi_fnu@qq.com
章石芳,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教学研究。Email:zsf311@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