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吴文仙 文叶飞
管党有方 治党有力 建党有效
—— 访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吴文仙 文叶飞
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不断深化和拓展“民心党建”工程助推脱贫攻坚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组织、市场、社会三种力量,铜仁市有效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模式,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助力脱贫攻坚。
陈昌旭:办好铜仁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始终牢固树立“书记的主业就是大力抓党建工作”导向,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共部署、齐推进。从严从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持续巩固铜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时时事事处处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抓党建作为重要战略来认识把握、作为最大政绩来认识把握、作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重要保障来认识把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开启铜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崭新征程。
在行动上,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党建工作。
一是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理念,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用人标准,全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建立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激发全市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热情。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严肃查处发生在干部身上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二是深化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学习教育不断引向纵深。
三是注重更好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用有效制度机制推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强化党性修养、带头严格自律,培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凝心聚力促进铜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四是严格执行“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着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扎实抓好“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各级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和推动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认真落实“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管理工作格局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继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陈昌旭:2013年以来,铜仁市创新开展“扎根基层贴近民心、建强堡垒凝聚民心、同步小康永固民心”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党建”工程,通过建立扎根基层的挂帮机制、建强堡垒的服务机制、同步小康的发展机制和巩固成果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各村(社区)建立“干群连心室”。一批党员干部沉下身心、驻进农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赢得了民心。
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右二)在沿河自治县中界镇孙家村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区了解中药材种植情况(冷晓意/摄)
“民心党建”开展以来,铜仁各级各单位选派驻村干部8200余人,组建1681支驻村工作组,同时还选派1565名市、县干部定点包干1565个贫困村。如今,“民心党建”工程培养了一支有智慧、有担当、有温度的党员干部队伍,为铜仁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陈昌旭:铜仁在推进“民心党建”的过程中,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民心党建”的内涵与外延,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形成“民心党建+”的系列工作亮点。
——全面推广“三变”改革,借鉴运用“塘约经验”,重点建设贫困户参与机制与收益机制,明确贫困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让贫困群众有甜头想干,有保障敢干,有本领会干。
——创新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组织、市场、社会三支力量,大力提升产业扶贫的带动性和覆盖面,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形成规律性、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全力打造农村综合改革升级版。
——强化干部执行力建设,建立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市委相继出台了《中共铜仁市委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决定》《铜仁市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干部执行力问责办法(试行)》,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干部执行理念,提升执行本领,改进执行作风,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全市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活力,着力营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良好氛围,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另一方面,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坚决问责。
——深化“民心党建”工程,推行“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治理主体和以“共有、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载体的“多样”治理模式,在全市创建、打造33个示范小区和一批和谐文明社区。
陈昌旭: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坚持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相统一,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我们紧盯43.07万人的脱贫目标,落实精准方略,下好“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坚持“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作为全国两个“贫困村提升工程”试点地区之一,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的意见》,针对全市1565个贫困村,按照三年计划分年度分目标任务,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三年大会战”,以村为单位,集中力量、盘活资源、整合资金,着力实施扶贫精准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村党组织建设“六大提升工程”,努力将贫困村建成脱贫准、基础牢、农民富、保障优、乡村美、组织强的幸福宜居美丽家园。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充分借鉴农村“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把“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组织、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叠加效应,呈现出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融合”,农村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最美田园综合体,全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全市10个区(县)、173个乡镇(街道)以及市直部门,重点围绕精准管理、精准帮扶、资金使用、减贫成效、整改成效5个方面,结合“三真三因三定”定点帮扶和贫困村提升工程,开展大比武,积极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努力提升精准管理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以期实现群众主动脱贫、增强基层组织能力、锻炼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涌现先进典型,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常态化开展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着力保持党组织纯洁性和先进性。分类推进新形势下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国有企业等领域党组织建设,创新推进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存量分类建、增量有效接、变量科学管”的“三量”管理模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运作,切实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报酬稳步增长机制,探索推进联村党委建设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改革试点,着力深化和丰富“民心党建”工程内涵,全面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陈昌旭:铜仁以实施党组织建设提升工程为抓手,深化拓展“民心党建”工程内涵,重点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促提升,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支部建在脱贫攻坚“一线”、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探索基层党建领航精准扶贫可行模式。
建立关怀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机制。在全省首先出台了《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工作的意见》,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待遇保障、人文关怀、抚恤救助、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容错纠错八个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服务管理和人文关怀,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拓宽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培养路径和渠道,为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基层组织,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实施“强基固本三年攻坚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在强队伍、强责任、强服务、强发展、强保障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拓展“民心党建”工程内涵,选好配强村支“两委”班子,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责任编辑/顾海凇)
铜仁创新推进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存量分类建、增量有效接、变量科学管”的“三量”管理模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化运作。图为石阡县村级集体经济产业之一石阡县五德镇万亩桃园。(铜仁市委党建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