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峰
2017-03-27 走向世界杂志
2014年3月29日凌晨,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期间,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在20多分钟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讲述了两位德国专家和中国的故事。
这两位德国专家叫诺博和汉斯,先后17次来到枣庄,向当地农民无偿传授葡萄栽培、嫁接、改优的技术,将传承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授予当地的酒厂使用,并资助了8名当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学。诺博因此获得了中国政府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奖项——“中国政府友谊奖”。当地人不但为两位专家立了碑,而且取他们的名字成立了汉诺集团。
山区酿造“德国酒”
山亭区是鲁南地区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果树面积达46万亩,但存在着品种老化、管理不善、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家、省、市引智部门的支持和推荐下,受山亭区的邀请,自2000年以来,诺博与助手汉斯连续9年先后17次来到山亭区,无偿进行援助指导。
“为找准适应山区种植的优良苗木,两位专家把从德国带来的优质苗木进行实验,并通过召开品质鉴评会,选择最优质苗木在山亭推广,才有了葡萄、大樱桃产业的今天!”山亭区山城街道西鲁村农民高振楼这样告诉我们。
通过对土壤成分进行多次化验和技术分析,最终认定了山亭区具有生产优质葡萄和酿造高档葡萄酒的天然条件。两位专家在山亭区建立了国内唯一的“欧洲良种果树苗木中国繁育基地”,并赠送了世界酿酒型、酒食兼用型等名优葡萄品种,各种优质苗木接穗13000余个。他们还向山亭区赠送了果树高效嫁接机、气压温度仪等大批器械,并协调德国拜耳绿色农药公司将山亭作为示范基地。
“两位专家每次来到果园经常是双膝跪倒在田间,手把手地将独门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俺们。”据高振楼回忆,在指导现场,他经常亲眼看到这样的场面。
在他们的帮助下,该区先后引进国际优质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雷司令等76个,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4800亩,年产量达5720吨,销售收入达3500万元。引进优质大樱桃品种11个,种植面积达11万亩,实现年产值1.6亿元。
为推动葡萄产业向国际高端市场跨越,在两位专家的牵线搭桥下,2003年9月,山东汉诺集团建设了集葡萄设施栽培、葡萄酒酿造于一体的山东汉诺庄园酿酒有限公司。
两位德国专家还无偿提供了葡萄酒酿造技术,诺博还将相传几百年的家族商标授予酒厂使用。目前,葡萄酒品种已发展到30多个,年产优质葡萄酒10万立升。
贫困学生的“洋爷爷”
“要是没有诺博爷爷的资助,不可能有俺的今天,是诺博爷爷的资助改变了俺的一生……”在谈到诺博和汉斯两位德国专家时,山亭区山城街道慈庄村的慈夫玲至今心存感激。
2000年至2009年间,诺博和汉斯先后出资3.2万余元,救助了8名贫困学生。慈夫玲只是被救助的其中一名。
2000年,上高一时,慈夫玲的爷爷奶奶先后病逝,爸爸又被电击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她面临辍学的危险。诺博先后多次资助她4000多元学费,使她终于撑过难关,以优异成绩考入鲁东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枣庄十八中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慈夫玲谈起这段往事:“当时要是没有诺博的资助,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可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
2007年5月,60岁的汉斯突患癌症,病情恶化。躺在病床上的汉斯,弥留之际,对前来看望他的诺博再三嘱托,让诺博代为看望他在中国资助的学生。当汉斯妻子知道诺博要来山亭时,特意将2000元资助金交给诺博。2008年8月1日,诺博把汉斯的这笔资助金交到枣庄第四十中学的王静、陈赢手上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潸然泪下。
故事还没有结束
2009年5月,诺博不幸病逝于罗马尼亚出差途中,山亭区政府代表团专程赴德国吊唁。
授渔之恩当永远铭记。山亭区为了永远缅怀诺博和汉斯,在诺博生前亲手栽下葡萄、建立葡萄酒厂的山东汉诺庄园酿酒有限公司为诺博塑立铜像,为纪念两位专家,利用两位德国专家名字的第一个字组成“汉诺”,将原来的山东富安葡萄庄园更名为山东汉诺庄园,以永远纪念这两位向山亭农民无偿传授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技术的外国友人。
他们的无私奉献,加深了中德两国人民的感情,受到了中德人民的共同尊重和爱戴。诺博先后获得了中国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德国最高荣誉——“施罗德金奖”荣誉勋章,山东省政府颁发的“齐鲁友谊奖”及“山亭区荣誉公民”等荣誉称号。
为将爱延续下去,2010年8月18日,诺博的外孙马克·林顿及其夫人米歇尔拉·沃尔夫女士代表德国太阳山酒庄与山东汉诺集团就双方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产品交流、品牌推广等合作事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山东汉诺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葡萄设施栽培、生态观光旅游、数控机床、房产开发、煤炭开采于一体的复合型大型集团企业。
爱心将继续延续
据慈夫玲回忆,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慈夫玲先后见过诺博和汉斯爷爷四五次,总共收到了4000多元的资助。在慈夫玲第二次見到诺博和汉斯时,他们送给她一块牛皮带的机械表,希望她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直到现在,慈夫玲都没舍得带那块手表,一直珍藏着。
“这几年,我的工资虽然不算高,可是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俺也会拿出几百元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就像诺博和汉斯爷爷当时帮助俺一样。”慈夫玲说,因为诺博和汉斯的帮助,让她心中充满了感激,自己希望能够像他们一样,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她还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鼓励更多的贫困学生不要放弃理想,勇于坚持。
目前,昔日受到诺博、汉斯资助的孩子们有的已经成长为人民教师,有的在国家科研机构工作……也许,这就是受资助贫困学生对诺博、汉斯最好的报答和感谢。
图/李宗宪 编辑/栾小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