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艺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艺术面前人无高贵卑贱之分。无论是过度解读还是一无所知,面对艺术,只求舒服。
何多苓《抚摸马的女人》,艺术家何多苓以“伤痕美术”表达抒情现实主义,温柔的笔触在画布上呈现出一个动人的唯美世界。
方力钧《时光》,方力钧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标志了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
尼奥·劳赫《Die Fremde》,此件作品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在201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售出。尼奥的油画作品中将广告设计、现实主义和连环画的元素结合起来,并不流畅的色彩和打破常规的色彩对比。
陈澄波《绿荫》,1930年,此件作品以195万美元的价格在2015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售出。陈澄波以浓墨线条描绘战争阴影下的中国,也忠实记录了特定时代的人文生活。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版画,1967年。安迪以那位性感的好莱坞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巴斯奎特作品,其艺术表现形式是涂鴉艺术,相对沃霍尔的新写实主义,他的风格是新表现主义,某种意义上,是脱胎于沃霍尔但却“反沃霍尔”的概念,他曾说他的画作上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有意义的,他和沃霍尔说:他的画作都是无意义的,是不是相似又相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