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研究

2017-06-30 16:04卢玉堂王录贵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调查教师

卢玉堂+王录贵

摘要: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内容又包括了育德,育心。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和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迅速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主体的教师,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他(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通过课题组的抽样调查,得出了一些观点和指导建议。

关键词:教师;调查;学生心理健康

一、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通过对泾川县内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段的5所学校150名教师和28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有近52%的教师热爱或非常热爱教师职业,有近68%的教师会有更好的机会脱离教师职业时会脱离;有近44%的教師觉得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无关干扰太多。62%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72%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其中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经常出现焦虑情绪。12%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22%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交往。在学生中,有近20%的学生厌学,有近40%的学生喜欢去网吧打游戏,有近25%的学生有吸烟经历,有近38%的学生有早恋行为,有近19%的学生参与小团体的行动。调查结果反映出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自卑心态严重,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嫉妒情绪明显,合作意识差,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全感。无法入睡等,学生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厌学,学习无目的,喜欢搞团团伙伙,上网成瘾,行为走向暴力,性格暴戾等。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有学者认为:“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学生成功成才的前提。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今天,当人们齐声赞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我们更应该从现实层面,从人性层面关心一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师和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种种压力使得广大教师长期处在超负荷运转的紧张心态中,心理状态失去平衡。出现一定的心理疾病,多数表现为自卑,精神不振,焦虑易怒,学生课业负担重,厌学情绪渐长,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教师强调的往往是奉献和责任,对学生要求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是从精神上鼓励而相对忽视了他们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也有物质上的基本要求,试想当教师的生活要求得不到保障,他们能在教育一线上支撑多久。

1.主观能动方面

(1)教师的“职业观”和“事业观”不对等。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根本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受“跳农门”思想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仅仅是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谈不上热爱,当人生面临更好的机遇时,理所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一职业,然而,教育是一种事业,教师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提升到事业的高度来对待。那我们的教育事业永远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日渐加剧,21世纪的教育事业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到学生更难教育,需要教师更多地付出,更努力地进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这给教师单纯的职业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然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2)工作欠主动,工作环境差。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教师做教育教学工作常处于应付状态,经常为了应付检查做一些“无用功”不能根据自己和学生特点去进行工作,所以自己觉得工作很努力,可教育教学实效不大,教师在工作中也无法满足自尊和被别人尊重的需要,常常产生自卑、无助、沮丧、不安全感,心理动力学认为,前面这些不良情绪又会移位到恐怖障碍,尽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3)自身“自我强度”不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与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台湾心理学家向永钰教授曾提出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强度和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教师工作繁重,压力无穷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是事实,但同时教师和学生还缺乏身心健康意识,缺乏体育运动和体育锻炼,缺少心理健康知识,不注意自身的调解,心理素质欠佳,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4)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长要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理解教师苦衷,减轻教师过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不要一来找校长告状,二来写人民来信。孩子教育成功与否,不能一味地推责任于教师之身,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客观方面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而使教师感到有压力。从客观上来说,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兴衰,从微观上来说,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质量,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值也很高,把希望都寄托到教师身上,但是,各方对教师的评价标准都不太一致,主管部门要求教师给学生减负,而大部分家长却要求加负,这种过多的要求和期望以及评价的不确定性,经常会让教师产生巨大的压力。

(2)教师在社会中经济收入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待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相比而言,教师的待遇仍然偏低,形成巨大的反差,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师为了避免这种因囊中羞涩而造成的尴尬场面,尽量减少与同学、朋友的聚会和各种社交活动,这样造成了一些教师性格孤僻,难以与人沟通,甚至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受经济收入限制,没钱买房子,没钱送子女上重点学校,产生了对家庭,对亲人的内疚感和负罪感,一些青年教师因经济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找对象都很困难,因而产生了焦虑,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endprint

(3)工作氛围不佳。众所周知,在大致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校风和管理方式,置身于不同校风,学风和领导者的人格和管理作风等学校氛围中的教师,其精神面貌,身心健康状况也有所不同。可见学校氛围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对于学生也有同样的问题在困扰,

3.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失

(1)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具有特殊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出现异常变故,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打击,有些学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而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2)学校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足。由此,致使许多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中考、高考时,有时考生因过度紧张,开考时,手一直哆嗦而无法答题;有时头昏脑胀,大脑一片混乱,严重考试失常。这些都是过重的升学考试压力造成的。而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一次考试不理想,家长就粗暴地训斥,严重伤害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为了抓升学率,考试排名次,给学生带来紧张、不安甚至羞愧心理。有的学生成天担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宁,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

三、解决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目前导致教师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决定了提高教师和学生心理素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等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1.学校管理和社会方面

首先改革教师评价机制,要为教师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尊重教師的权利,主体性地位和个体价值。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检查、评比、不单纯按学生成绩的优劣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学生成绩不与教师的评职称挂钩,只作参考,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局面,才能有效减少或消除教师的心理问题,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其次,不对学生和家长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不反复渲染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及工作失误,应多从正面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第三,学校组织应制定相应措施,改进管理方式,尽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重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效率,狠抓学生管理。避免随意延长教师工作时间,避免教师负荷工作。学校领导要改进领导作风,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为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提供机会,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2.教师个体主观方面

任何外在的心理卫生措施都必须依靠教师主体的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教师自己也要通过自我调适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

(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

(2)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而一旦走出课堂,则尽可以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3)乐于交往,融洽人际关系。优秀的教师往往是乐于交际的。他们不仅善于与校园之外的社会交往,调整自己和谐的融于社会之中,而且善于与同事、家长、特别是学生搞好融洽的人际关系。

(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教师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可以说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围绕学生度过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有弹性地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留给自己一点时间培养爱好和兴趣,使业余生活尽量丰富多彩,精神生活充实。这样充实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即可提高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又可调节情绪,训练体能,滋润心灵,增进心理健康。

3.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为教育,教师与学生是连体,教学相长,现在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单亲子女多,留守儿童多,有一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诱导,认为上学无用,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出现偏激行为,在心中不满情绪积累,影响心身健康发育。通过心理问题干预和疏导,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份工作去做,增强应对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1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 7443002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 744300 )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美育教师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