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作用与博物馆工作的关系探究

2017-06-30 02:02任仲阳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博物馆互联网

摘 要:博物馆是重要的信息中心,是发扬和继承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大数据”互联网+”,这个新时代形式下的博物馆,就应该要学会使用互联网的开阔式思维,广泛迅捷的传播模式来创立一种新型的博物馆工作方式,让博物馆能够不断的进化,始终与时代相合拍,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公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契合。

关键词:博物馆;“互联网+”;工作新形态;公共文化

博物馆是国家民族和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聚集中心。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往往在博物馆体现得一览无余。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知识更加广泛,却往往忽视了对民族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因此,博物馆要与“互联网+”相结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竭力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民族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

一、博物馆的功能与一般工作形式

1.博物馆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并且博物馆还是一种非营利的永久机构,且向大众开放。它为钻研、获取知识、浏览等目的去搜寻一些能够对外传播并展示人类本身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品。因为现在民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只会进行物品展示与物品存放的博物馆是不行的。文物与藏品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积极作用,博物馆要注重物与人的结合。文物在被观察,被浏览的过程中如何能够发挥一些健康积极的教育功能是非常紧要的。

博物馆应该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利用一切有趣的活动,加大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借助这种互动,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博物馆工作在以前都是单调,古板的陈列展示,并且空间狭小,手段单一,浏览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藏品展柜数量不够,场地面积狭小,或者对于某些珍贵文物的保存技术和硬件设施不太成熟,导致无法被公众欣赏,还有经费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的经费并没有很多,而且博物馆又是非营利性的机构,这些都是制约博物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正是因为受到多种条件因素的制约,使得博物馆的受众越来越少,博物馆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在当下的互联网信息时代,公众对博物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应该要能够满足个性多样化的公众需求,找到时代的脉搏,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条件来达到服务更多公众的目的。

二、博物馆在互联网作用下的新型工作方向

在将来,博物馆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利用一些新颖的,与观众关系密切的互联网产品,先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展览的手段和方式得到提升和优化。并开放一些公众平台,加强博物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存在感,吸引观众过来学习,接受教育,从而能够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同时,借助互联网之后,一些受到地区、时间,身体状况等额外限制而不能顺利参观的人群,就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形式来实现自己参观、学习的需求博物馆是公众服务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博物馆应根据不同时代,群众不同的需求,从而快速有效的做出转变。目前的我们博物馆的讲解,展览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在现在社会流行“吃快餐”的形式之下,原有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了,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观众的流失,而一所没有观众的博物馆,就失去了自己的存在意义。

因此,转型和变换工作方式,加强与互联网的结合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跟紧现在互联网时代极速发展的步伐,找到相应的结合点是以后的工作新方向。

三、在陈列展览方面,要借助互联网做出新的变化。

我们要弃旧迎新,我们要敢于打破那些破旧,老套的陈列展览方式,大胆启用新技术、新人才。我们不仅是要追求形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变化新形式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

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传统博物馆面临的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结合互联网这就打破了原有传统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流程、程序,需要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形态更加适应新的结构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把互联网技术和博物馆的新型展览方式结合好,用到位,或者说是用的准确。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研究出新的结合展览方式了,比如手机智能语音导航加讲解,扫码技术,全息虚拟投影,等高科技现代化手段,更加丰富了浏览效果。

我国著名的钱学森博物馆,配备了各种高科技手段,钱学森博物館第一展览室有模拟风洞模型;第二展览室有相当多的介绍钱学森同志具体研究成果的影片;第三展览室则有钱学森同志的录音资料,与外国学者交流学术问题;此外还在三楼和大厅设立了影视教育基地,告诫大家,学习的道路虽然艰辛,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鼓励大家要好好好学习,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

四、在宣教方面,要借助互联网做出新的变化

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宣教工作,教育功能。联合国安理会曾在1998年对博物馆有过官方定义,就是一种非盈利的公共服务机构,是发挥教育功能,使人类了解历史文化,增加自身修养的机构。作为爱国主义,历史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博物馆宣教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所以与互联网结合,打造新形势、互联网作用下的宣教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一大重点。

1.硬件设施是博物馆宣传工作的根本

推进与互联网结合的博物馆宣教工作,首先要有一定的硬件设施,比如电脑、投影仪、旋转显示台、电子大屏幕、立体音响等硬件设施。通过这些硬件设施,与互联网结合,提高宣教工作的效率,提升宣教的手段,还应该多多通过对网络技术,媒体平台的利用,将博物馆的藏品在互动平台上进行公开,让更多的爱好者在平台上互相讨论、欣赏,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观众的观赏人数,宣教工作自然就得到了提升。

2.努力提升讲解员的文化,语言素质,加强与游客面对面的交流好感度

博物馆的的员工,讲解员要经常的学习,不仅要更好的学习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还要利用互联网渠道学习、熟悉每件藏品更深层次的渊源。endprint

博物馆內的好多收藏品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很深的历史渊源,作为讲解员,责任就是要把这些历史和渊源以及背后的故事展示给观众,尽量地吸引观众,让观众有一种想要听,想要看的欲望。这样观众来博物馆就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教育,而是有了一部分的主动意识,讲解员就要将这部分的主动意识调动起来。宣教工作就是在这样潜移默化下进行的,游客的主动意识越高,宣教工作的效率就越高。所以讲解员一定要不断的学习,提升、充实自己。

3.借助互联网搭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平台

目前国内外好多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机遇,通过这些互动平台,游客不仅可以在手机,电脑的智能终端上方便快捷地欣赏藏品,还可以与广大的爱好者一起交流,讨论。博物馆还可以在这些互动平台上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回答游客的问题,及时的了解社会新动态,了解游客的多层次需求。在这些互动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参与度就会提高,公众参与的多了,宣教工作才能做好,才能不断的提高,从而达到在互联网作用下进一步加强宣教工作的重点。

并且我们应该注意,面对着这样高科技,新技术的互联网层出不穷的社会现状,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潮流,新奇,为了吸引游客,而丢失了最可贵最本质的特点。我们应该按照每个博物馆的特性去设计不同的结合方式,互联网只是辅助用具,不能喧宾夺主。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复杂的,深层次的,我们要把握好这个点,也要把握好与互联网结合的方式。

五、结语

展望博物馆工作的发展方向,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未来的博物馆工作会更加的充实有趣,博物馆的各项社会职能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发挥的更加充分。并且与互联网结合新型工作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同样,在任何时期,都要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任何高科技的产生和利用都离不开人类的发明创造,博物馆是人类宝贵的历史,历史的价值是无价的,博物馆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只要我们跟紧时代的脚步,掌握好自身的本质不丢,博物馆就一定会更好的发挥教育世人,明鉴历史的功用。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赵鹏. “互联网思维”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映射[J]. 东南文化,2016,(06):113-117.

[2]李震宇. 浅析“互联网+”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普及应用及发展方向[J]. 传承,2015,(12):104-105.

[3]邵小龙.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J]. 中国博物馆,2015,(03):78-81.

[4]申继平. 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J]. 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04):52-56.

[5]宋向光. 互联网思维与当代公共博物馆发展[J]. 中国博物馆,2015,(02):42-46.

[6]蔡紫瑄. 当代互联网上数字音乐博物馆的分类思考[J]. 音乐传播,2014,(04):26-35.

作者简介:任仲阳(1985-),男,汉族,河南省驻马店泌阳县人,现为泌阳县卾豫边省委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博物馆互联网
博物馆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