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文+赵铭+王峰
摘 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体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应处理好哪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體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与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独立分析,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处于“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不都能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他们思维表现更多的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因此,从小处讲,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从长远讲,为社会培养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体育一期课改中已形成特色的主题式教学,就是充分运用情境教学的原则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注重右脑潜力的开发,从生理基础入手,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创造力的形成除了必需的知识基础以外,生理基础也是其支撑之一。这些被轻视或忽略了的思维形式,恰是创新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正是靠右脑的功能来实现的。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四、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五、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这些要素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育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种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思想政治学科又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极强的课程,有许多理论问题、思想观点需要探讨,这就为我们更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和途径,我们要抓住机遇,全面发展自己,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紧时代的步伐,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孔令明等《教师教学技巧》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
[2]金钦昌《学校体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
[3]邵中杰等《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琦文(1985),男,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族:汉 职称:助教, 学历:本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赵铭(1984),男,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族:汉 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防救系军体教研室。
王峰(1986),男,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族:汉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