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7-06-30 18:38祁晶晶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错别字教学方法

祁晶晶

【摘要】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汉字的书写现状令人堪忧。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的作业上错别字现象严重,有的错误是一犯再犯,让人不胜其烦。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扎实,学的不精,自然在书写上会露马脚。调查发现,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语文基础都比较薄弱,语文成绩自然也很难提高,而那些對汉字把握比较精准的学生则整体的语文素养也较高。基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汉字教学。

【关键词】错别字 汉字教学 教学方法 语文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88-0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汉字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识字、写字时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1]汉字是祖国语言的载体,在文明传承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级教师张庆指出:“汉字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对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汉字的书写现状却令人堪忧。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的作业上错别字现象严重,有的错误是一犯再犯,让人不胜其烦。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扎实,学的不精,自然在书写上会露马脚。调查发现,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语文基础都比较薄弱,语文成绩自然也很难提高,而那些对汉字把握比较精准的学生则整体的语文素养也较高。基于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汉字教学,从错别字开始,针对汉字教学形成一套系统有效的方法,“通过文字对比、笔画笔顺规则教学、部件教学、字本位教学”[2]等方面在教学上给学生提供帮助。

一、汉字教学观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实行十多年来,语文教育从传统的双基训练完成了向实现三维目标的转变,课堂从教条的读写中跳出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强调创新思维。这对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无疑是好事,也更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目标定的过高、过多,反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语文技能的培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汉字教学这一领域。

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3]初中阶段对于汉字教学的考核集中在“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通过展示一段文字,让学生回答字词的音、形、义。由于在考试中允许使用《新华字典》,老师们在日常教学容易产生误解,认为初中阶段汉字教学不再是重点。于是在汉字教学这一层面就呈疲软的状态,学生更是对字典产生依赖。在这样错误认知的带领下,平时语文学习中,学生往往忽视汉字学习,《新华字典》也被学生束之高阁,只是在考试的时候才打开,这种临时抱佛脚、功利性的学习状态,造成很多学生汉字知识不扎实,考试时手忙脚乱,胡蒙瞎猜。语文水平自然无从提高。殊不知《课程标准》的要求意在考查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并非让我们淡化这方面的教学。

二、多管齐下提升汉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溯本求源,传授汉字知识

汉字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横平竖直组成了一个个掷地有声的方块字,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说:“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较小学时有了提升,所以对汉字的教学不能仍然停留在简单机械的抄抄写写层面,而是应该向深度挖掘,让学生了解汉字本身的内涵,并知道它们在词组中的含义。

《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当中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了详细地阐释。比如“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又如“孕——裹子也,从子从几”。当然,现在我们也没有必要在教学时按照一板一眼的按照《说文解字》的内容来灌输给学生,毕竟对初中生来说还是过于深奥了。但是我们可以效仿它,结合生活实际,用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解读汉字。

汉字的解读可以从结构入手,比如“傀——失去自我,任人操纵,最终变得人不人、鬼不鬼”,“舒——不断舍弃,不断给予,这是多么舒畅”,“鲜——有鱼有羊才够鲜美”。著名学者于丹在《汉字英雄》的电视节目中,也曾经对汉字做过很多精彩的解读,让人记忆深刻。比如“旦”,她说“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面一横表示大海,太阳从大海上升起就是旦,即早晨”;在解读“耙地”的“耙”时,于丹说”耙字左边的耒,是古时候一种农具”。经过这样的解释,汉字就有了生命,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就记得更牢固了

学生写错别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理解汉字的意思,比如:“燥”和“躁”,学生总是分不清这两个字的区别,写作时混用。其实我们从偏旁就可以进行判断,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解释的:“燥”有“火”,试想一下什么样的东西被火一烤不会“干燥”呢?“躁”是“足”字旁,跟脚有关,我们只有在很“急躁”“暴躁”的时候才会跺脚呀!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分清了二者的区别。再比如“罄竹难书“的“罄”,学生容易和“磬”弄混,其实区别起来也很简单,“罄竹难书”是指“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指罪恶很多”,这里的“罄”意思是“用完、用尽”,“罄”本身的意思是“器中空,引申为尽”。而“磬”的意思则是“打击乐器”。两相比较,错误自然可以避免。还有些学生的错字是因为不了解汉字背后的寓意。汉字知识博大精深,传授汉字知识也是对语文教师基本功的一个考验,要求我们对语文有较好的根底和较广、较富的个体语文知识,尤其是对汉字的渗透理解要扎实到位。

2.处处留心,丰富汉字储备

其实语文并不是模糊的学科,学生之所以表达不清,用词不准,还是因为知道的太少,语文可以教得更清楚一些,我们可以从丰富汉字储备开始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体验汉字的“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悦目”[4]。

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每一课后面的读读写写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字词,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词语,并适当的补充资料,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

我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每天给学生十个词,这些词都是我们平时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中会遇到的,提前让课代表抄在黑板上,学生记录下来,并要求不懂的一定要回家查字典了解清楚,在第二天进行课堂提问。不要小瞧这每天的十个词,时间一长,积少成多,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词汇量就增加了。

我们生活的每天都在和汉字打交道,所以对于汉字的积累不能仅仅依赖课本和老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发现,这样的积累往往印象更为深刻。我们班有位学生名叫“卜兵兵”,开学时,有同学望字生义就把“卜”念成了“pu”,很快其他同学也跟着念“pu兵兵”,这个兵兵同学是来者不拒,虽然别人念错他的名字,但是他也照样答应着,时间一长,似乎连他自己都觉得姓“pu”了。这可是个教育的好机会,我先是按兵不动,接着在某天的课堂上,我让“卜兵兵”郑重的进行自我介绍,当大家知道自己一直都念错的同学名字时纷纷羞愧不已,我也借此机会强调了认识汉字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寻找身边的容易认错的“名字”,这下大家的积极性高涨,很快同学们找到了“蒯、卞、岑、嵇……”,有些人名中的字也值得学习,比如“夏侯惇、祢衡、荀彧、马谡、公孙瓒……”通过这样的查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中有一个活动——让学生搜集街头和荧屏上的错别字。查找错别字的工作,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汉字的重要性。

3.强化训练,活学还要能活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熟能生巧是汉字学习的真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汉字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让学生不但会“写”更要会“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听写训练。汉字的造字方法比较复杂,学生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听写是检测学生掌握汉字情况的最简洁有效的方法。从小学开始,听写就一直伴随着学生的语文学习。听写的方式有很多种:随堂听写、小组听写、学生互相听写等等。在听写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举行班级听写竞赛、年级听写竞赛等,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要让听写成为汉字教学的常态,千万不能临时抱佛脚。相信这样坚持下来,学生的收获肯定会让老师惊喜。

学生会写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学会运用汉字,让它服务于我们的阅读和写作。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所以接下来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汉字。小学阶段对于生字词强调造句训练,但是到了初中老师们好像忽略了这一点,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检测学生是否深刻理解汉字、活学活用的好方法。我们现在使用的课文配套练习《基础训练》中几乎每一课都有让学生“释义”的题目,我就抓住这样的题型,向他们提出要求,对每个词进行造句。并且当堂点评,看谁造的句子用词恰当、语言优美、立意新颖。学生的潜力是不可小觑的,大家都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争着把自己造的句子向同学们展示,他们在这样的训练中不但掌握了词语,还锻炼了说话能力。

不仅如此,我还将造句训练难度加大,让学生连词成段。我要求学生将课文后面的词语任选五个以上,组成一段有条理的话。这下难度提高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更强了,因为他们有了更自由发散的空间。汉字教学,看似小题大做,其实是在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4.教师示范,榜样力量无穷大

由于多媒体和电子白板在语文课堂上的大量运用,老师们上课时也很少写粉笔字了,汉字书写能力较以往也有下降,甚至产生“异化”现象,提笔忘字成了常态。这无形中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在汉字书写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多媒体只是辅助的教学工具,必要的课堂板书不能丢!同时,在日常批改作业时,遇到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也要及时纠正。

于丹说:“汉字是民族藏在手心里的掌纹”。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五千年而不衰,靠的就是方块汉字的文化凝聚力。作為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将这一民族精华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期待汉字之花娇艳绽放。

参考文献:

[1]拜书婷.中小学汉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2]李基林.汉字教学的方法及练习设计[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6,(第12期).

[3]闵丽君.汉字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45期).

[4]刘聪.初中语文汉字教学的方法和技巧[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第8期).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错别字教学方法
诗嘲错别字
错别字的自述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我与错别字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