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建
【中图分类号】G434;O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017-01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我们在完成了一组测量之后,应该如何给出测量的最终结果呢?这结果当中当然应该包括测量值,还应该包含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的量。由于任何测量都有可能包含多种误差,误差的大小就标志了测量的精确程度,所以最终结果中还要包含对误差大小的评估。但是,我们无法确定每次具体测量的误差。注意到误差的综合作用引起了测量值的分散,我们可以对测量结果的分散性给出某种定量的描述。这种描述测量值分散范围的量,我们称为不确定度u。[1-2]
一、不确定度和误差的异同
不确定度u和误差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值的差别。不确定度u表征的是被测量的真值所处量值的分散范围,表示由于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不能确定的程度。不确定度u越小,测量的精确程度越高。
最终结果表达的表达形式
测量一个物理量x,最终结果表达式的形式应当如式(1)所示。
x=±u (1)
式(1)表示物理量x真值的最佳估计值是,而区间(-u,+u)以很大的可能性包含了真值。如果仅做了单次测量,那么可以用单次测量值来代替。我们常把称为测量值。
例如,我们测量重力加速度g,最终结果必须表示成式(2)的形式。
g=(9.7±0.2)m/s2 (2)
给出测量值当然是重要的。最佳估计值与真值μ的接近程度要比标准差S小1?倍,所以我们在结果中要明显地指出测量值。如果我们仅用区间(-u,+u)来表示测量结果,例如g=(9.5,9.9)m/s2,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二、不确定度的意义
我们更有必要来强调一下给出不确定度u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科学实验不仅仅只是关心测量值,而是为了测试一种理论,或者为了和其他实验结果作比较,或者为了预言另一个实验的结果。[3]例如,我们测量重力加速度,不只是关心重力加速度是多大。也许是希望和去年几十公里外的某地计量部门给出的结果g=(9.81±0.01)m/s2作比较,来看看引力常数G在这几年里是否有变化,或者我们附近是否有一个能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大金矿,或者地球是否不再自转了(虽然有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这一点),或者自然界是否有一种新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单摆的周期与地形有关?
如果你的测量值是9.70m/s2,那么有3种可能情况:
第一种可能,不确定度u=0.15m/s2,即g=(9.70±0.15)m/s2,这与g=(9.81±0.01)m/s2是相符的。大家相安无事。
第二种可能,不确定度u=0.01m/s2,即g=(9.70±0.01)m/s2,这与g=(9.81±0.01)m/s2不相符,如果你仔细检查实验都没有发现有遗漏的系统误差,没有发现实验值和不确定度计算错误,那么你就有可能做出了震惊世界的新发现。
第三种可能,不确定度u=5m/s2,即g=(10±5)m/s2,这与g=(9.81±0.01)m/s2也是相符的,但也与太多的其他可能值相符,也许你应该考虑怎样来提高实验精确度,重做实验。
根据上面三种可能,可以看到,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合乎预期的,或是我们有震惊世界的大发现,或是我们应该还要做一个更精确的实验,取决于实验的不确定度u。如果我们的测量结果只给出一个测量值,则不能得到任何结论。
任何一个实验,都要估计不确定度u的大小,否则实验结果就没有意义。测量的最终结果都必须包括测量值和不確定度u。
三、进一步的例子
甚至有很多实验,它们的实验值是“零”,实验结果中有意义的部分就是不确定度。
例如,我们想看看增大单摆的振幅,单摆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如果相对于我们实验的精确度,我们没有观测到周期的变化,那么实验结果是“没有变化”。但是,光是这个结果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周期在百分之一,还是百万分之一的范围内是常数。如果理论预期单摆的周期是和振幅有关的,我们要用实验检验这个理论,关键在于要知道我们的实验能够测量出多小的周期变化量,即在于要给出不确定度u。
历史上确实有这种“零”实验的例子,实验结果中给出了不确定度,否定了原有的物理学理论假设,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物理学家曾假设光传播需要一种介质,称为光以太。1887年,迈克尔逊(Michelson)和莫雷(Morley)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否定了这一假设。在光以太假设下,理论预言他们的实验仪器上产生的光学干涉条纹会发生移动,移动的距离是条纹间距离的0.4倍。但是,他们并没有观测到这种移动。而且,他们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的情况,正确地指出了他们的实验能观测到0.01倍条纹间距的移动。最后,他们的结论是“如果由于地球和光以太的相对运动,干涉条纹有任何位移的话,这位移不可能比条纹之间的距离的0.01大很多”,参见图(1)[4]。图(1)中的图像和文字截取自迈克尔逊和莫雷的文章。所以,他们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结果中的不确定度,否定了光以太假设,给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
四、小结
大学物理实验的最终结果表达必须表示为式(1)的形式,特别是要包含不确定度。
参考文献:
[1]陈守川.杜金潮等.新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丁慎训.张连芳.物理实验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Louis Lyons.A Practical Guide To Data Analysis for Physical Science Studen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1-43.
[4]A.A.Michelson and E.W.Morley,Am.J.Sci.,34,333(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