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秋华
不管对“选课走班”理解如何,基于学生发展水平选课走班也好,或基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选课走班也好,在实践的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令人意想不到困惑、问题。小学阶段,同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按学习方式不同而同时选课走班,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分离,打乱了原有行政班级的学习管理方式,教学班的学生群体具有流动性和松散性等特征,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分布在不同的行政班,造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不够,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除了在教学班教室课堂空间内交流外,其余时间难能再有 “交集”,管理难度显而易见。加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在原行政班模式下有利于小学生团队精神教育的诸如稳定的人际关系、教育环境、学生归属感、安全感等优势也大大削弱。出现了学生作業不做、不交、甚至抄袭,学生间关系生疏、冷漠。如果长期以往,造成问题越积越多,师生之间互动的效率变得低下。
如何让“选课走班”外表乱哄哄的无序中,建立“教学班”的具有课程内涵性的有序?让松散、流动着的学生找到归属感?在各个教学班中建立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不乏为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上的做法。
一、缘由与设想
如果把学校当成是一个大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各个学科教学班为中型的教育生态系统,那么,基于儿童立场出发,在各个学科的“教学班”内,构建几个适合学生之间相互管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课程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教学班内的“微型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组建原则下组成风险共担,荣誉共享、共同成长的“小组学习共同体”。并努力使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内所有成员达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和学习追求,在这样的“微型生态系统”中,构建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督促,促进“小组学习共同体”内学生“有效的学科参与”、“ 共同的学习责任”、“ 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合作和交互”、“ 个人学习绩效和集体学习创新”。促成教学班内的生态平衡,最终实现学生在“教学班”的生活空间中的自主管理。
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加拿大著名合作学习研究专家库埃豪建议小组形成时要注意四个标准:一是学业水平;二是语言方面的水平;三是家庭背景;四是性别、人格类型和学习风格。因此,在对教学班内的学生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后,将“教学班”学生按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行为习惯、综合能力等,分成若干个小组学习共同体,每组4-6人,男生女生搭配开,体现不同层次,各组综合实力尽量持平。
二、运作与措施
教学班内小组学习共同体的运作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学生的学习生活自主、合作、竞争的原则。
一是要坚持差异就是课程资源。在保证各个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情况下,还要使小组学习共同体内的各个学生的各个方面要存在着合理差异,组内互补为小组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性。
二是要坚持小组学习共同体内各项事务安排遵循学生自愿。每小组学习共同体推选组长一名,协调组内成员的课堂活动与作业管理。委员一名,协调组内成员课间活动与学习成果的汇报。纪律,作业,出勤,卫生,行规等都由各小组学习共同体自己协商、负责。
三是要坚持各小组学习共同体各具特色。“基于儿童的立场”的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允许小组学习共同体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各小组学习共同体不是以第一组、第二组命名,而是以该小组学习共同体组长姓名或小组的特色目标命名,如“奋进”组、“卓越”组、“创新”组等,以便保持他们的学习荣誉感和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四是要坚持小组学习共同体间的合理竞争。由于各小组学习共同体综合实力基本持平,这样就使得教学班各小组学习共同体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而组间公平又为全班各小组学习共同体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教师的角色
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教学班教师应站在“服务”的立场,为各个生态系统注入活力。教学班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服务器”和课程资源交流“调节器”的中枢,有所“不为”,也要有所“为”。
首先,“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组织小组学习共同体的课程开展过程中,除了指导小组学习共同体的作业检查、帮扶结对、同桌交流、前后排讨论外,还需要有其他形式,如课堂辩论、操作展示以及在课外合作开展的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扩大学习范围,拓展课程空间,丰富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团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团队意识与共同体精神。
其次,“外在激励”与“内在动力”相结合。
教学班教师要引导教学班内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办法,用积分激励学生行为,树立小组学习共同体集体荣誉感,以激励措施驱动促进共同体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在引导进行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参与情况、互动情况、规则执行、讨论深度、观点的新颖性和成果的创造性,鼓励个性化展示和特色化表现。在小组学习共同体内评价时,可以暂时不考虑组内差异,尽管每个成员表现不一。
再次,“监督实施”与“价值引导”相结合。
教学班中,教师要对教学班内各小组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共识规定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组织专人管理并记录,每周在制定的积分表格中公布。各小组学习共同体组长或委员完成该组周记,记录一周来组内值得表扬的事迹以及存在的问题,每周一早上上交教学班教师。每周一中午召开组长、委员会议,针对发现的问题力争第一时间解决。
任何一种事物出现与发展,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即使是经过长时间实践检验的观念与方法,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走班选课”下的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建设,同样需要在持续的有序运行探索与持续发展下,才能使选择性课程建设逐渐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