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妹
一、 导入揭题
1. 同学们喜欢听笑话吗?谁来给大家讲一个?(请两个学生讲笑话)
2. 老师也想讲个笑话,但我的笑话和你们讲的有个最大的不同,不是简单地笑一笑,笑过之后还会有收获,仔细听。(老师讲笑话:有人送来书信,向一个富翁借头牛,富翁恰巧正在接待客人,忌讳自己不识字,就假装打开信封看信,对送信人说:“知道了,过一会儿我自己去。”)
3. 说说你的收获。(师生交流笑话中隐藏的道理)
4.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出自我国古代的一本笑话集《笑林广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出自这本书,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我们读这个故事,可以从三方面来关注它的内容。哪三个方面呢?那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能帮助我们把故事读懂。下面,就开始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交流,师提示: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所以,全文共12个自然段)
3. 在所有的生字中,老师发现有两个词语最容易读错。(课件映示:烟熏火燎、剖开)谁来读?指名读,正音。
4. 还有一个字最容易和其他字混淆,看,它们都来了。(课件映示:辨、辩、辫、瓣)你有好方法区分这些字吗?(生交流,师点评:这就是古人造字的方法,就是字理)
5. 我们来做个练习。(映示儿歌:中间结瓜先落瓣,中间下刀能分辨,中间发言很善辩,中间有丝扎小辫。)一起读读这首有趣的儿歌。
6. 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奇妙,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三、 学讲故事
1.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叙述这个小故事的?(生交流,师引导学生关注标点)
2. 你发现了吗?第2、3、4、5自然段开头都用了前引号,这其实是引号的一种不常见的用法,叫作连续引用,每个自然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但后引号只有一个,用在最后。
3. 下面,我们就重点来学习这个故事。课文后习题1要我们讲讲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就要完成这项任务。
4.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我们先试着用一句话来讲讲这个故事。(课件映示:兄弟俩为了 而 ,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射雁充饥 争论不休 找人评理)
5. 我们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一句话把故事讲清楚了。
6. 如果你这样讲故事给弟弟妹妹听,他们会喜欢吗?是呀,这样讲故事太不吸引人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着把故事讲生动。
7. 要把故事讲好,先要把故事读好,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板书:读出争辩语气)请两位同学来给大家做做示范。一个当哥哥,另一个当弟弟,我读旁白,其他同学做智慧老人。(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8.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位同学读出了这种针锋相对的感觉,秘密在哪里呢?(课件映示人物对话,反问句用红色字体标出)
9. 原来,在他们的争论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反问句。谁来挑一句换成陈述句?(生將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0. 比较一下,你感觉到了什么?对,语气更强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几个反问句,读出反问的语气。(生齐读文中的几个反问句)
11. 原来,在争论中多使用反问句能让争论的火药味更浓。所以,我们讲故事时一定要把反问句说好。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这段对话。(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练读课文第2~5自然段)
12. 我们都知道,会讲故事的人,讲故事时会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板书:加上动作表情)那这些表情和动作从哪儿来呢?(师生交流:提示语会提示我们表情和动作。课件将提示语用红色字体标出)
13. 我们来挑一个练练。“不以为然”一词中的“然”字在字典上有3个意思:① 对,不错;② 如此,这样,那样;③ 然而。在这里应选第几种呢?(师生交流,“然”字在这里选第一个义项,“对,不错”的意思)
14. 哥哥认为弟弟讲的一点都不对,该怎么演?(指名学生表演“不以为然”的样子,生有的扭头,有的摇头,有的摆手,有的跺脚)
15. 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3分钟时间练讲这个故事,等会儿请同学上台讲。注意,不是一字不漏背下来,可以适当再创造,用自己喜欢的语言来讲,但要注意反问句不能少。(板书:展开丰富想象)(生在座位上自由练习讲故事)
16. 谁愿意上台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师引导学生从反问语气是否强烈、表情动作是否到位、有没有加上合理丰富的想象这三方面进行评价)
17. 今天,同学们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回去后,可以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这个故事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收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作者单位:无锡市春城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