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期限

2017-06-30 12:27方红星刘淑花
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债务融资

方红星 刘淑花

摘要:本文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视角检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债务期限产生正向影响,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更明显,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债权人的借贷风险,因此,债权人在制定长期贷款决策时要加大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关键词: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债务期限;债务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5-0057-08

一、引言

债务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债权人在制定信贷决策时除了考虑债务金额、债务成本之外,也会重点关注债务期限。因为债务期限越长,从资金的供给方来看,债权人对于企业投资项目的未来风险评估准确性越低,面临的资产替代问题越严重,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深;从资金的需求方来看,企业处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不确定性程度加大,发生违约和破产的风险增加,因此,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债权人会更注重借款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会计盈余信息能够综合反映企业获利能力及其未来资金的创造能力,是债权人制定信贷决策的核心评价指标。既有研究表明管理者会出于债务契约等私有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操纵会计利润。盈余管理对会计利润产生的噪音越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进行预测的准确性越差,即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会加大债权人的信贷风险。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不改变企业实际现金流量,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余的列报期间,降低企业信息质量,增大企业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近年来,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对投资者保护力度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被信息使用者发现的机率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加大。Royehowdhury指出企业管理层开始转向隐蔽性更强的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学者发现企业管理层通过刻意构造、调整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来调整利润水平,这类真实盈余管理会扭曲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及未来价值,从而加大信息使用者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风险。

然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制定信贷决策时是否能识别出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企业是否会既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又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来影响债权人的债务决策?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期限?不同的盈余管理程度对企業债务期限是否会产生差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文献回顾

(一)盈余管理对债务契约的影响

既有关于盈余管理对债务契约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和债务取得的影响,而且主要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领域。Francis等研究表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越高,从而越难以获得债务融资。Beneish认为当企业发生非正常交易可能导致企业出现重大亏损或者违背债务条款限制时,管理者通常会在会计期末通过选择会计方法来调节收入费用确认的时间和范围,进而调节当前盈余结果,达到预期目的。企业的盈余管理会降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加大信息使用者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使得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测的不确定性加大,即企业给外部投资者带来了信息风险,投资者为了弥补这种风险通常会要求更高的回报。Bharath等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越低,举债成本越高。李四海等、姚立杰和夏冬林以我国企业为样本研究会计盈余质量与银行信贷决策,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盈余信息质量越低,银行贷款成本就越高,而且还发现在私有产权制度的企业中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越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但是关于应计盈余管理对债务契约的影响也有另外一种研究结论,如陆正飞等发现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很难被银行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越多,企业所列报会计利润越高,显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就越强,企业就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马永强等发现企业通过应计项目调高利润后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综上,关于银行是否能够识别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还存在争议。

当期报告的盈余除了可以利用应计制会计进行调节。还可以通过操控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Gunny发现企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导致企业未来三年的会计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下降,管理者通过削减当期市场费用的方式来提高当期利润,进而影响股票价格。企业通过真实的盈余管理活动不仅会影响公司价值,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债务契约。Roychowdhury研究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实际经营活动的方式调节利润,即扩大生产、加速销售或扩大赊销及削减酌量性费用,扩大生产会使得单位成本降低,提供销售折扣会导致当前的销售收人增加,但加大赊销力度会使当前的现金流下降,削减费用会制造出企业费用下降的假象,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最终会导致当期收入增加,费用下降,利润提高,而且当企业存在负债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操纵利润的可能性就更大,在控制了应计盈余管理和其他控制变量后,发现企业的资本成本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马永强等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样本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贷款金额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上调利润越多,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就越多,而且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操纵利润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

(二)债务期限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制度环境两方面考察债务期限的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关注企业盈利能力、资产期限、投资效率、经营现金流和公司治理机制等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和制度环境等对债务期限的影响。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代理变量逐渐成为热点视角,既有研究发现随着短期国债利率的提高,企业长期债务占比提高。Brick和Ravid发现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向上倾斜,企业发行长期债务导致企业价值最大。王克岭等考察了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发现名义利率越高,债务期限越短。通货膨胀率越高。上市公司获得长期债务的难度越大。因此,债务期限越短,实际利率对债务期限的影响与名义利率正好相反。在进行长期资本结构决策时,税率也是企业考虑的一大主要因素,所得税税率高的企业比税率低的企业将更倾向于采用较多的长期负债,以此来获得税盾效应。薛伟以我国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为制度背景研究发现,名义税率与企业的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并且在非国有企业中,名义税率提高将使企业的债务期限显著提高。产权经济学认为制度对于企业的债务契约产生影响,孙铮等从市场化进程及政府干预的视角研究企业债务期限,发现企业的长期债务比重与企业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企业家政治关联作为正式制度的补充,对企业的价值及相关的债务契约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李健和陈传明发现,企业家政治关联对债务期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这种正向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Garcla-Temel等研究发现银行是否会向企业发放贷款及发放多长期限的贷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能力和技术的影响,当前大多数银行依靠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来制定相关的信贷决策。由于债权人和股东对企业收益的要求权存在差异,股东能享有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收益,而债权人除了能收回本金和利息外并没有额外的收益。但当企业经营失败,债权人就会面临本金与利息不能全额收回乃至根本收不回来的风险,因而债权人在制定信贷决策时首要关注的就是本息的安全性。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盈余信息不仅能够反映企业的历史业绩,而且对企业未来的违约风险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能够降低企业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计盈余管理质量的好坏成为债权人判断借款企业违约风险、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及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盈余信息在债务契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盈余管理调整后的盈余信息会影响债权人的借贷决策以及债务合约条款的制定。在我国信贷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企业为了向银行展示自身较强的获利能力,一方面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即操纵会计政策的选择调整当期的会计利润来满足银行对偿债能力的分析,银行相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处于财务信息劣势一方,陆正飞等研究发现银行并不能完全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刻意改变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如加大销售折扣、削减酌量性费用和扩大生产降低单位成本等管理策略操纵当期利润。Graham等研究发现管理者认为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很难被外部信息使用者发现。银行对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能力更是明显弱于企业管理者,对于债权人来说,区分真实盈余管理是否为企业最优决策是很困难的。债权人通常会把企业的销售折扣认为是企业有效的销售策略,将企业扩大生产认为是企业销售增长的信号,将企业削减酌量性费用看成是成本的节约。相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企业而言,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会有较强的现金创造能力。马永强等研究发现企业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上调当期利润,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银行并不能完全识别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利润操纵的程度越大,越有可能满足债权人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要求,达到债权人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期,降低债权人对企业违约风险评估的等级,从而企业越容易获得长期贷款。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企业通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程度越大,越容易获得长期贷款,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

我国的银行系统一直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信贷资源的配置,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指令的干预,银行信贷资源也多数配置到国有企业。孙铮等发现,政府为国有企业提供隐性担保,使得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以往研究表明,我国80%的银行资源配置到国有企业,而仅有20%的信贷资源配置到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大多历史比较悠久,与银行间的关系比较密切,而且还有政府作为其隐性担保人,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银行在信贷决策中降低了对会计信息的关注,进而降低了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操作会计信息的动机。相反,非国有企业通常成立时间较短。与银行间的联系较少,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不够,进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评估风险,因此,非国有企业要想获得银行贷款尤其是风险更高的长期贷款,在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那非国有企业的会计利润自然成为银行关注的要点,基于此,非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债务契约的盈余管理动机。非国有企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的方式将会计利润平滑至企业想要利润的时间点,但有时应计盈余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外部监督成本,因此,非国有企业为了避免引起银行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在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同时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由于真实盈余管理通过操纵实际经营活动,对利润操纵的隐蔽性更强,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发现,相对国有企业而言,银行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审批较为严格,更为关注企业的会计利润,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来操纵利润以便获得长期贷款。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A股为样本,做如下筛选:(1)为了保证财务相关数据的可比性,剔除了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2)剔除财务数据异常的sT和sT类公司。(3)剔除样本中财务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本文数据来源于CSMAR和Wind数据库。为防止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數进行Winsorize处理。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ll.0。

(二)主要变量的度量

1.债务期限的度量

债务期限的度量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法和增量法。资产负债表法是指长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主要用来验证企业资产的期限与债务期限是否匹配;增量法是指债务工具发行的期限,主要用来向市场传递发债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信号。基于本文的研究目标,笔者借鉴肖作平选择资产负债表法,采用长期银行借款占总负债比重指标度量债务期限。

2.盈余管理的度量

(1)应计盈余管理的度量做法构建真实盈余管理的综合代理变量REALEM,用REALEM的绝对值度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

REALEM=I ABPROD-ABCFO-ABEX I(8)

3.控制变量的度量

企业规模(SIZE)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度量;资产收益率(ROA)采用企业的净利润除以总资产度量;资产负债率(LEV)采用企业的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度量;收入增长率(GROWTH)采用本期营业收入与上期营业收入的差额除以上期营业收入度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比(cFO)采用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企业总资产度量;流动比率(CURR)采用企业的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度量;市账比(M/B)采用总资产的市场价除以总资产的账面价度量:资产期限(AM)采用在建工程除以资产总额度量;审计意见(AUDIT)等于1代表标准审计意见。等于0代表其他审计意见;市场化进程指数(MARKET)根据樊纲等编制的市场化进程指数得到。

(三)模型设定

本文利用模型(9)和模型(10)分别检验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对债务期限的影响,验证假设1。模型(9)用来检验应计盈余管理对债务期限的影响;模型(10)用来检验各类真实盈余管理及综合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期限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长期贷款的均值为0.090,说明我国企业长期贷款占比较小,企业主要依靠短期借款和交易性负债解决资金问题。因为对应计盈余管理取了绝对值,所以应计盈余管理的最小值均为0.000,并且四種度量方法下的均值均为0.060。真实盈余管理的各个分项指标及综合指标的均值分别为0.100、0.080、0.060和0.080,这说明我国企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调节利润的程度比较高。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16.620,说明我国上市企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审计意见的均值为0.960。说明上市企业整体审计质量较高。

(二)盈余管理对债务期限影响的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OLS回归检验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期限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模型(1)一模型(4)列示了应计盈余管理对债务期限的影响,可以看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DAl的系数为0.043.DA2的系数为0.041,二者均在10%的水平上显著,而DA3的系数为0,073,DA4的系数为0.074,二者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的债务期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债务期限越长,验证了假设1。

表2的模型(5)一模型(8)列示了真实盈余管理对债务期限的影响,ABCFO的系数为0.035。在1%的水平上显著,ABPROD的系数为0.030,在5%水平上显著,而ABEX的系数不显著。企业的销售活动、扩大生产活动和削减费用活动从不同侧面反映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的系数为0.008,在5%水平上显著,上述回归结果说明了企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调节盈余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支持了假设1。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期限、收入增长率、审计意见和市账比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这与肖作平的研究结论相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占比、流动比率和市场化程度与债务期限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其中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相关的法律金融制度越完善,银行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越严厉,因此,相对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而言,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的长期债务金额越少。总之,通过盈余管理方式与债务期限的回归发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均与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

(三)进一步检验:基于产权性质的分析

为进一步区分不同产权性质对盈余管理方式与债务期限的影响,我们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两组分别进行回归,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相同,不再单列,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包括DAl、DA2、DA3和DA4)的系数分别为0.079、0.076、0.107和0.103,除DA2在5%水平上与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外,其他三种应计盈余管理都在1%水平上与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而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的债务期限均不显著。在国有企业样本中,企业通过销售折扣和放松信贷条件等方式进行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与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但企业综合的真实盈余管理与债务期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说明国有企业为了获取长期银行贷款也会进行一些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但总体上影响程度不大。而在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企业利用销售和扩大生产进行的盈余管理活动与企业的债务期限显著正相关,而且企业综合的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的债务期限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会影响盈余管理与债务期限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更倾向利用盈余管理活动操纵利润,从而获得更长期限的贷款,验证了假设2。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研究结论更加稳健,本文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补充检验。一是改变债务期限的计量方式。对债务期限采用长期银行借款占银行借款总额的比重度量,回归结果与长期银行借款占总负债的比重度量结果基本一致。二是改变应计盈余管理的计算口径。上文采用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方式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为了使结果更加稳健,我们改用经营利润减去税费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为基础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主要结论保持不变。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全面考察了两类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分别立足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以2007-2013年的7886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期限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都与企业的债务期限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企业为了获得期限更长的贷款具有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动机,而银行在制定长期信贷决策时,通常会将款项借给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盈余信息是债权人制定决策的核心信息,盈余管理行为会给盈余信息带来较大的噪音,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给债权人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上述研究表明,通过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企业更容易获得长期贷款。

为了充分保证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两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在准则的制定中要压缩会计政策选择空间,限制管理者对会计政策的自由选择权利。降低应计项目的盈余管理。二是规范企业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猜你喜欢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债务融资
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可得性和融资结构影响研究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
CEO变更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分析文献综述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
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债务融资与公司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