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
【摘 要】对于如今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学生沉迷于打游戏,却根本不知道这样的网络世界究竟是如何构成的。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也就成了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任务了。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70
飞速发展的世界,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了,从无到有,从独立到结合,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们的生活。如今,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的它,在中小学课堂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逐渐地成为了学生们都不可或缺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科技术,是现代信息时代所需的基本要求,也是这门课程对我们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信息学科相比于“语数外”学科来说,是更加深受学生的喜爱的,因为很多学生觉得计算机就是用来打游戏,上网看电影,听歌和玩耍的。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能够真正地带领学生进入信息技术的学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明白课堂的真正含义
很多时候初中三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下来,学生们甚至不知道电脑的最基本组成,倒是对游戏精通了不少。这样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也不见得学生是否真正地明白这门课程开设的含义。甚至有的学校为了追求“中考率”,还不惜减少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一味地取代为所谓的“语数外”主课的教学。我们教师和学校都应该清楚地明白我们的课堂的真正含义,让我们的学生全面并且正确地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因为教学而教学。一方面,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位学生都有义务去了解我们的世界,并且能够带领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难道这些都还不足够引发学生们的好奇心么,甚至在打游戏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多思考些为什么。其实,教师在这其中更是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首先,得让学生从最初的来源理解课堂的含义,并且能够因此自主地去学习。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当学生真正地明白了课堂的最初含义,那么,随之即来的便是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颇为重要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做到和学生“亲”,与学生做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才能更加使学生感到亲和并且進一步地达到“信”,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改下,越来越倡导教师多与学生融入一个集体,多与学生交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协调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减轻学生不少的学习压力,也能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让我们当作学生学习的小伙伴,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明白他们的想法,和他们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地学习氛围。
三、化难为简,保持兴趣
对于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来说,有些从未听说过的学术名词会让他们有一种一头雾水的体验。因此,很多时候就需要教师授课时,多采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让他们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些。特别是刚开始,还得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最基本构成,什么是cpu,什么是储存器,什么是软硬件等,刚开始接触起来都是比较难于理解的。更甚者,遇到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工具时,究竟是如何设置背景和颜色的,这时,学生可能会迷茫,跟以往用笔画画是不一样的感觉,这时我们就可以换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就像我们平时画画一样的需要一张白纸,需要颜色笔,那么白纸的颜色即是我们的背景,颜色即是我们画笔的颜色。然而,计算机是不是大大地简化了我们画画的步骤,节约了很多纸张成本和时间。”紧接着,我们画完了一幅画,又要开始保存到一个新建的文件夹下,那么这时候,同学们可能又会比较迷茫了,什么是文件夹,为什么要保存等。这时候,教师便可以详细地告诉学生:“其实,文件夹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保存在一个地方,这样我们下回才能更好地从这个文件夹下找到它。”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通过结合生活中很多实例来和同学们讲解,从根本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会操作就好了。
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这样也就决定了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讲台”教学风格。新课改下,推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对于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理论概念,要多一些针对性地讲解,抓住关键点,通过实际结合,找到突破点。有时候,教师喜欢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面面俱到,然而这样却导致了学生的惰性,渐渐地会养成一种“依赖性”的学习模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渐渐地发现,如果在教学中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多一点想象空间,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生们通过自己实时地探索与操作,更加能够快速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参与实践,充分地发挥着想象力与创造力,将自己积极地融入到课堂中去。事实证明,在这种轻松、有趣、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来学习,学生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发挥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底。当然,多多实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多多观察,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错误并纠正,形成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综合能力较强,涉及范围宽广,与多门学科结合起来,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简便信息化。因此,我们的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是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用计算机进行“写作”、“查阅资料”、“各种软件的辅助”等都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了。不言而喻,在课堂中,我们需要明白教学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缩小这些差距?等等,这样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能够只是停在表面,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处理问题并自行解决,旨在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如何高效地将课上好,一直都将会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也应该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素质,趣化我们的教学课堂,多多与学生交流,改变以往对信息技术课就是游戏课的误解,将学生从“被动式”转为“主动式”的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