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波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评分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得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血压值、血压控制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优于对照组的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心理质量、生活质量,同时可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高的护理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老年高血压; 应用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94-02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老年性慢性疾病,其主要引发因素有遗传、精神和环境、年龄、生活习惯、药物、其他疾病等,通常有较长时间积累而成[1]。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出现增高,并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等,并导致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等情况,对患者具有较大的危害性[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降压药物进行控制血压的治疗,但尚无根治性方法和药物。因此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负性心理,并因此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治疗[3]。为此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59~75岁,平均(66.7±3.2)岁。观察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60~79岁,平均(67.2±3.1)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老年高血压标准且均正接受控制性治疗,患者自愿选本研究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如体征护理(定时检查血压、心率等)、用药护理(定时、定量服药)、卫生健康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1)部分患者面对突然改变的生理状况和长期治疗往往会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有些患者会发展成抑郁症,不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等。为此首先对患者不定期地进行一对一的方式来降低患者出现的各种负性心理情绪,如通过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疾病长期对症治疗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并随时了解患者治疗中的各种疑问并详尽解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给予心理安慰及鼓励,尽早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心态。(2)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的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有全面充分了解,包括其形成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并对不积极治疗及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引发的并发症情况一一详细解说,让患者意识到其严重性,以此来促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包括主动按时按量用药等);对治疗使用药物的治疗原理、使用方法、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和适应证等与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因此可能产生的疑虑等;并通过向患者发放一些高血压疾病的宣传资料如预防手册、治疗指南等让患者能逐步了解并改变可能存在的焦虑等负性情绪。(3)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来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了解,督促他们对患者从多方面进行关爱,如鼓勵他们多抽时间来陪护患者,多从言语上关心患者,多从行为上帮助患者,使患者从内心深处发生改变,以弥补患者的寂寞心理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等;鼓励患者的亲戚朋友与患者经常进行交流,并让他们多与患者互动,以此消除因需接受长时间治疗而产生的烦躁、焦虑情绪;对部分患者因担心长期治疗所产生较大费用而给家庭造成影响的,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并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劝慰来消除患者出现的忧郁情绪。(4)治疗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并且同时可能伴有其他疾病如呼吸类慢性病等,因此可能使用药物临床见效较慢,并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且较重,为此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采取措施来降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语言等给予患者鼓励、支持等,以此提高患者的心理耐受力等。
1.3 评价指标
将患者的心理质量(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血压(平均血压与血压控制率)、并发症情况]为评价指标内容。其中心理质量用抑郁自评量(SAS)、焦虑自评量(SDS)进行评判,生活质量用躯体功能(BQ-F)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的评价指标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得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平均血压值、血压控制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發生率为6.25%,优于对照组的12.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慢性病,据已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有高血压患者约1.3亿[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快速增长,因此其治疗形势极为严峻。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限制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几乎需要终身治疗,而长期控制血压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虽然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但由于多种因素患者往往在长期治疗中(尤其是老弱患者)会出现许多不利于治疗的情绪和行为,不但可能加重患者病情而引发如脑出血、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影响到患者家庭[5]。
心理护理是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并使患者解除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6]。通过本文内容可以看到,对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心理护理干预就是针对患者治疗前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诱导、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或消除治疗中出现的不良负面情绪反应,也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舒适感等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7]。从本文的结果看到,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的心理质量(抑郁情况、焦虑情况)、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压值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这与赵静等[7-8]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充分表明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质量、生活质量,同时可显著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银香,潘玉玲.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3(25):134-136.
[2]张俊霞.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11):146-148.
[3]罗娜,吴少霞,肖莹莹.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探析[J].世界中医药,2016,9(3):474.
[4]蔡婷婷.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6):193-194.
[5]何秋蕾.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EB/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85-86.
[6]刘晓庆.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2016,21(2):27.
[7]赵静.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EB/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4):2821.
[8]王景亚.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3(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