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教育模式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2017-06-29 21:51刘玲华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许诺家长心理

刘玲华

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由此可见,学前期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根据调查,现在学前期儿童由于营养和医疗保健条件的不断改善,身体发育普遍良好,但心理问题却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焦虑和抑郁等,而这些心理问题大多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一些不良教育模式有关。

这些不良的模式包括:对幼儿进行威胁、利诱、许诺、讥讽、漠视、溺爱、变相体罚、过分干涉等。

一、威胁:招致行为不良

对孩子进行威胁就是警告孩子再做禁止做的坏事,孩子听到大人对他说“如果你再这么干……”时,他并不一定理解“如果”二字,他只听到“你再这么干……”有时,他还当作“老师希望我这么干,否则她不高兴”。

这种警告,它肯定引起孩子重复某种讨厌的行为。警告是对孩子自发行为的挑战,如果他还有点自尊,为了向自己和别人表明他并不胆小,他会再次犯错。如:xx班的小朋友正在吃饭,亮亮边吃边玩,老师制止他说:“如果你再玩,我就不让你吃了。”老师话刚说完,就听到“啪”的一声,亮亮的一碗饭就扣到了地上,教室里马上乱哄哄起来。这一切向老师表明:她的警告效果就是如此。正确的方法不是警告,而是应暗示亮亮,今天尤尤(亮亮的邻座)饭吃得真香、真干净。通过暗示,让亮亮为刚才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二、利诱:“如果—那么”的谬误

“如果—那么”的谬误——这同样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式,家长明确地告诉幼儿,如果你这样(不这样)做,那么就会得到好处或奖励。如:

“如果你吃了这碗饭,那么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上幼儿园不哭,星期天就带你去游乐场。”

这种“如果—那么”的方式可能会偶尔刺激孩子奔向眼前的目标,却不能鼓励孩子作持续不断的努力,必然会导致孩子的讨价还价,并且不断抬高价码,还要有点小赚头,才可交换我的“好”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奖励的方式并不只有物质的,还有精神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物质奖励,一旦得不到就会灰心丧气。物质的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幼儿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这样会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也会扭曲孩子的健康心理,从长远看,注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许诺:不现实的期待

不现实的期待——既不应向孩子许诺,也不应要求孩子作出许诺。我们同孩子的关系应建立在信赖的基础上,如果一位家长必须以许诺来强调他说的话是算数的,那么等于承认他“未许诺”的话是不可信的。许诺,给孩子们增加了不现实的期待。家长给孩子许诺说,某天到动物园去玩,孩子就把他当作一定能办到的事。但实际生活中的事,有时会发生变化,孩子们就会认为是受骗,认为父母不可信任。他们会无休止地埋怨“可你答应过我的”。

父母不应要求孩子,更不应逼迫孩子作出承诺,保证将来行为良好或者停止以往的不良行为。孩子作出的保证不是发自内心,我们不应鼓励这种虚假的做法。

四、讥讽:一堵牢固的屏障

教师与父母的冷嘲热讽,严重地危害了孩子的精神健康,而且,那些使人伤心、令人沮丧的话,筑起了一道使双方感情都不能逾越的鸿沟。

“这件事,我和你说多少遍?你是聋子吗?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呢?”

“你这么脏,你是在垃圾堆里长大的?你是不是咱家的?”

“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明白!”

尖刻的讥讽及刻薄的腔调,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意识,使孩子轻视自己,认为低人一等。造成孩子对自己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多愁善感;遇事退缩,不敢甚至不愿与人沟通;活动时因担心自己出错,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严重时容易造成学习困难症。

对于孩子,激励的话语远远胜于冷嘲热讽。

五、漠视:降低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他打我了……”

“老师,他抢我玩具了……”

在幼儿园里,经常有一些幼儿为了引起教师关注频繁告状,这种情况下采取忽视的教育方式有较好的效果。但大多数幼儿是为了向教师诉说心中的不满与委屈,以期待得到教师的重视。这时如果教师仍采取忽视的做法,会使幼儿心中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宣泄,郁积在心。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另外一种情况主要是发生在幼儿向教师提供成果展示情境中,当幼儿满心欢喜地告诉教师他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时候,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应付式回答:“嗯”“知道了”等,甚至有的教师忙于手头的工作或与其他教师交谈,没有空理会幼儿,使幼儿的成功体验得不到成人的肯定,会逐步降低幼儿对成功的渴望,甚至有可能会降低幼儿的学习与游戏兴趣。

六、溺爱:使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

父母像保姆一样做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过惯了安逸舒适生活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拖拉懒散,而且在学习上也不肯刻苦钻研,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难有立足之地。溺爱容易使孩子产生霸道和闭锁。如,遇到一点小事,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以求满足,长此下去就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大心理。溺爱还会容易使孩子缺乏创造性。总之,溺爱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过分依赖与无能。

七、变相体罚:导致自尊丧失

当前,由于体罚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谴责,因此严令禁止,但仍有少数教师钻法律与道德的空子,对幼儿施以变相体罚。

“吃得这么慢,站到后面吃吧!”

“还没吃完啊,不吃了不吃了,收碗了……”

统一规定进餐完毕时间,对于一些进餐困难的幼儿,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餐完毕,让幼儿去教室后面站着吃或没收食物。这样做,一方面会影响幼儿能量的摄入,不能够保证正常活动所需的体力,降低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罚站则会造成幼儿胃下垂,引起慢性胃炎等不适症状;另一方面没收食物和罚站,也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导致幼儿在集体面前自尊的丧失。

八、过分干涉:造成没有主见

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子。给孩子制定好一天的时间安排表,逼他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给孩子定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使孩子没有自由活动时间,不得不放弃这个年龄段孩子本该有的游戏和玩耍,大大减少了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孩子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缺乏思维,做事没主见,人云亦云。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是造成孩子没有主见,遇到事情犹豫不决,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心理问题多表现为心情抑郁和焦躁。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和家长因为缺乏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不了解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可能一时会制止幼儿的一些不当行为,但却忽视对幼儿不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层面的调整,使幼儿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得不到提高,使伴随着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和指导,容易造成幼儿出现心理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尊重他們的意见和想法,加以引导。

老师和家长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身作则;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作为家长要多留点时间陪孩子,弥补对孩子教育的缺失,做学习型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鼓励孩子要学会自信;给孩子平等的生活,让他们学会公道;给孩子温暖的环境,让他们懂得关爱……只有注重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许诺家长心理
开心果——朱小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许诺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许诺(外三首)
家长请吃药Ⅱ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