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籍华侨叶亚来事迹及其出资兴建碧滟楼考

2017-06-29 22:33钟雪平
丝绸之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

钟雪平

[摘要]自开通至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同世界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明清期间,广东一带居民不断向海外移民,其中惠阳秋长籍客家人叶亚来沿着部分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华人甲必丹和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最高行政长官,被誉为“吉隆坡王”。功成名就的叶亚来不忘家乡,出资在其故乡秋长周田村建造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的客家围屋一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试从叶亚来生活年代历史背景及其捐建碧滟楼建筑对其生平事略进行初步考述和评价。

[关键词]叶亚来;海上丝绸之路;碧滟楼;客家文化

叶亚来(1837~1885),惠州府归善县秋长周田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周田村)客家人,原名叶茂兰,号桂轩,字德来,俗称亚来。叶亚来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务农,之后远渡南洋,焚膏继晷,步入中年即成为杰出华人领袖,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开埠功臣,曾任清代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掌管地方政令,被称为“吉隆坡王”。清光绪九年(1883),清朝授其正四品文官,并颁“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以教谕子孙后世。他在不惑之年,了解到家乡满目疮痍后,不忘桑梓,遂萌生了建造高守围屋的构想。清光绪十二年(1886),这个浩大的工程正式开始,在此后的三年间,燕翼蓝图不断扩大,围屋最终顺利建造完成。此时正计划返回家乡的叶亚来却因病逝世,未能如愿目睹自己出资建造的围屋。而他在马来西亚的丰功伟绩,被吉隆坡当地政府永远铭记,至今,吉隆坡市中心仍保留“叶亚来街”及叶亚来塑像。

一、惠阳秋长周田村历史概貌

周田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北部,坐落在岭南丘陵之中。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气候温和,村内分布多个自然村落,村道相互连接,环境优美,一条主干道从村中路口直通秋长虚镇中心,交通方便。周田村在清前期属秋溪约,清之前,这仍是不毛之地,渺无人迹。据惠阳《叶氏族谱汇编》资料记载,清康熙元年(1662)惊蛰日,一支原居梅州兴宁合水溪唇村以及黄陂镇叶氏族人60余人,在族人叶特茂主持下,拜祭告慰先祖后,启程南迁归善县,由水路迁徙到达此地,定居秋长。

为了发展叶氏人口,叶特茂、叶特盛兄弟将定居之地取名为“周田”村,取“向外发展,人口增加”之意。兄弟分家后,叶特茂一家进入黄竹坜定居,叶特盛的一家留居周田村,其余几户进入官山村定居。在周田村生活十多年后,叶特盛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兴建大型客家围屋一座,今称周田老屋,是一座三门九天十八井的四角楼围屋,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并以叶氏“南阳堂”为堂号,周田老屋建成后,特盛后裔人才辈出。南迁定居此地的叶氏,继承了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奮斗、努力拼搏的精神,靠种田种菜等为生,此后不断垦植经营,荒野成为沃野。叶氏入主周田村300多年以来,耕读传家,英才辈出,他们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日积月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宝贵的财富。

二、“吉隆坡王”叶亚来事迹

(一)出身贫苦,捧书学习立志向

清道光十七年(1837)农历二月初八,叶亚来出生于广东惠阳秋长周田村老围,叶亚来兄弟四人,排行第一。在其出生的第二年即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亦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叶亚来作为家中长子,从小即懂得孝顺父母,照顾弟弟,承担了力所能及的家务和较重的农活。

(二)勇闯南洋,成为华人甲必丹

叶亚来出生、成长的年代,正是匪患猖狂、百姓苦不堪言的时代。据《惠阳县志》记载,仅清咸丰四年(1854)五月到咸丰九年(1859),就发生了翟火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等四起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时归善地区治安环境恶劣,海寇匪患及重大兵事频发,加上土客之争与宗族矛盾,让百姓生活在恐慌之中。战乱使得叶亚来家乡农村民众生存十分艰苦,不但经济萧条,而且连温饱也难以解决。动荡不安的社会,使广大民众迫切需要谋求别的生活出路。而与此同时,因马来半岛的开发,先后已到达此地的归善籍劳工数以万计,为此,叶亚来跟随同乡,决心离开贫困的家乡,远渡南洋,奔赴马来西亚。

清咸丰六年(1856),叶亚来抵达马来亚雪兰莪重要锡产地卢骨,一边做苦工,当小贩,一边观察社会,学习新的知识。他从马来西亚雪兰莪起步,经过自己努力,办事果敢、公正的叶亚来得到雪兰莪双溪乌绒副总巡刘壬光推荐,成了双溪乌绒新的华人甲必丹,①时年24岁。任职期间叶亚来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华,在当地多次武装冲突中都有机智英勇的表现,为大家所接受。清同治元年(1862),叶亚来抵达到吉隆坡,当过伙夫,还经营过生猪、蔬菜生意,兼营小宗锡米外运,同时帮刘壬光管理矿场,至后来从事锡矿生产。

(三)屡创佳绩,事业有成报桑梓

为争夺吉隆坡控制权和商业利益,华人帮会及外敌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吉隆坡曾一度被玛斯何联军包围侵占。为保卫吉隆坡及华人利益,叶亚来积极招募新兵,并争取各方支援,通过三年的保卫战争,击败了张昌、玛斯何对吉隆坡的进犯。其后,在由争夺锡矿利益引起的雪兰莪内战中,叶亚来三次光复吉隆坡。智谋双全、想事周到的叶亚来再次成为华人甲必丹,并得到“巴生、吉隆坡光荣、英勇、胜利而忠诚的华人甲必丹”和“吉隆坡王”的光荣称号。英殖民当局也正式任命叶亚来为吉隆坡行政长官,这是吉隆坡从未有过的官位,英政府还按中国习俗,配以官印作为凭证。叶亚来义不容辞挑起重担,而在其接手之初,适逢锡价下跌,吉隆坡陷入矿场倒闭、经济萧条、治安混乱的危机。经过叶亚来的有效治理,吉隆坡社会逐渐稳定,当地采锡业也开始有了长足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商业也迅速恢复。叶亚来和他的同胞把吉隆坡从一个普通矿区集市,很快变成一个远近闻名的繁华市镇。

马来亚雪兰莪华侨的早期人口以惠州籍居多,而惠阳县秋长籍的叶亚来在开发雪兰莪的历史上功绩卓著。早在清同治三年(1864),他便在雪兰莪创建了第一家华侨会馆——雪兰莪惠州会馆(后改名为“雪隆惠州会馆”)。此后,叶亚来建立起多间采矿工具维修作坊、采石场、砖瓦及石灰厂,这些作坊、工场,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吸收了大量初来吉隆坡的华工。在马来亚打拼30余年,事业有成的叶亚来,然始终不忘国土,在危难时刻,慷慨为清政府捐款。为此,清政府曾敕封叶亚来三品中宪大夫。如今,在其家乡碧滟楼前仍竖立旗杆夹,并铭刻“例授中宪大夫叶茂兰敕赠三代”“光绪九年仲秋月吉日立”的字样,就是清政府给叶亚来授官嘉奖的实物证据。

三、叶亚来捐建碧滟楼考

19世纪的中国海外移民,他们在故乡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个像样的家。而有自己的房子,则是第一件大事。到19世纪末,已有一些走上成功之路或有积累的海外华人回乡建房,而当时在移民国外的归善客家人中,叶亚来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光绪九年(1883),叶亚来出资在其家乡秋长周田村兴建碧滟楼一座。作为客家文化的物质载体,碧滟楼体现了华人骨子里的家乡观念意识,成为惠州地区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址,也是海外华人追寻文化根基、加强对祖国的向心力的重要实物建筑。

碧滟楼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历时三年建成。该楼汇集了传统客家建筑技艺,工艺水平较高。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围屋。碧滟楼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风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通面阔58.6米,通进深37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

碧滟楼依山傍水,地形优越,气势恢弘,正门上方镶嵌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书“碧滟楼”三字石刻门额,其上置一灰塑小牌楼,墙体上端塑正脊两卷纹翘角,碉楼正脊两端饰博古纹灰塑,垂脊为卷纹翘角。屋顶层层叠叠,外檐装饰华丽,引梁、瓦唇、挡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屋内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围屋内纵向分三路,正内门通深三进的传统式祠堂建筑,其余两边内门通向二路的居室,居室中以宽阔的庭院间隔,居室区又细分各设置“天井”的单元。门楼、祠堂、居室、碉楼皆以廊房、廊道和回廊连接和相通,庭院错落有致,空间布局合理、实用,整座建筑浑然一体。

碧滟楼围屋艺术价值高,木雕、灰塑、壁画等做工精湛,保存完好。中心祠堂建筑为抬梁式结构,格调高雅,装饰细致考究。前厅和中堂各置门屏,前院左右厢廓、中堂及前檐两侧置雕花屏风,梁柱、檐板、柁椁、雀替等构件均饰以花乌走兽为主題的浮雕、通雕,加以金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碧滟楼是惠州市保存较为完好、建筑规模较大的客家围屋,作为“吉隆坡王”叶亚来出资兴建的客家围屋,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碧滟楼于2004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能让围屋承载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惠阳区政府决定在碧滟楼内设立“吉隆坡创建人——叶亚来生平事迹展览”,通过举办历史人物事迹陈列展,从而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结语

19世纪中叶,大批广东惠州籍客家人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远赴马来半岛(俗称过番),从事采锡或其他经济活动,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城镇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这批移民中,叶亚来算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以客家人固有的勇于开拓精神,过人的智慧,无畏的勇气,率领华侨先贤,与当地马来人一道,披荆斩棘,把原是一片沼泽地的吉隆坡,建成一座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治安良好、文化教育事业已见端倪的城市,为现代吉隆坡奠定了基础。而今惠阳地区以碧滟楼为代表的城堡式围楼,则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叶亚来是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杰出的践行者,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市创建人,为促进中马经济文化交流,缔造两国人民的友谊,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海上丝绸之路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