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鲁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宾虹艺术人生的片断回忆,探讨了他文艺载道的画学思想。他作为人民艺术家,当之无愧。
[关键词]黄宾虹;画学思想;艺术人生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宋代文豪书画大家苏轼在其散文《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礼赞。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才华横溢的毛泽东,凭借宝庆版《韩昌黎全集》,练就出色的文字,形成刚健雄浑的文风,征服了世界。
黄宾虹在《致治以文说》中指出:“士大夫之蓄道德,能文章者,如韩昌黎、杜少陵、苏东坡诸公,无不晓画。”又在《论中国艺术之将来》一文中说:“如韩昌黎、杜少陵、苏东坡等诗文集,皆能以词章发扬艺事。”他认为,艺术与韩柳欧王有功古文辞,无多差异,且能载道。他的《致治以文说》,也是文道兼顾的典范。
纵观黄宾虹漫长而传奇的人生,他从事维新变法,著书立说,传道受业解惑,习画写生创作,始终以文艺来改良社会,治理国家,遵守道德。正如他要求的:“游艺之事,必志道据德依仁,一代之中名作如林,其望重当时而传誉后世者,恒不数人,要惟道德文章,卓然有以自立,千古而下,方为不磨。"黄宾虹反复阐述道德文章,把道德看得如此之重,令人景仰。”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古来画者,多重人品学问,不汲行名利,进德修业,明其道不讲其功。虽其生平身安淡泊,寂寂无闻,处世不见知而不悔,旷世之人,得瞻遗迹,望风怀想,景仰高山,往往改移俗化,不难而几于至道。”《周易·说卦传》有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李光地撰《周易折中》引吴氏澄云:“性之理,谓人之道也。命之理,谓天地之道也。天之气有阴阳,地之质有柔刚,人之德有仁义,道则主宰其气质而为是德者也。”黄宾虹深究《周易》,对古圣贤的嘉言大义,必定心领神会,了然于胸。他觉得道德文章要先行,读书写作之暇,才寄情书画。“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讲书画之道,直走向上,以至于至善。”黄宾虹追求的就是儒家的思想理念。因此,他从小就遵循《大学》“格物致知”、《中庸》“好学近乎智”的思想,并参照圣经贤传,诸子百家。涵养其中,修业进德。他经常引用《周易》《毛诗》《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尔雅》《家语》《离骚》《史记》等进行创作,阐释艺术原理。话题涉及孔子、孟子、屈原、宋玉、贾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丶王安石、苏东坡等。这种人文关怀,黄宾虹一以贯之。他平生结识许多饱学之士,诸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陈去病、刘师培、高天梅、蔡哲夫、胡朴安、陈独秀、柳亚子、俞剑华、于右任、李瑞清、李叔同、高剑父、高奇峰、吴昌硕、陈树人、鲁迅、苏曼殊、王国维、陈叔通、王一亭、吴待秋、陈师曾、吴湖帆、潘天寿、陆丹林、张宗祥、郑午昌、曾熙、叶恭绰、余绍宋、钱桐、张伯英、徐悲鸿、傅雷、齐白石、郑振铎、夏承焘、李济深、马一浮、马寅初、马叙伦、钱君陶、邓散木、白蕉等,不一而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黃宾虹的胸襟情怀抱负境界,自然受到这些人的熏陶。在画家当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广泛读书,广泛交友。总之,儒家思想对黄宾虹的画学思想影响最为深刻。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爱国志士要求变法图强。黄宾虹及时致函康梁,结交谭嗣同,走上了反清、追求共和的革命道路。谭嗣同遇难,黄宾虹作挽詩:“千年蒿里颂,不愧道中人。”民族危机之际,敢担社会责任,情操何等之高!在家乡歙县期间,黄宾虹董理农事兴修水利之余,骑马击剑,关心国事。并大力搜集乡邦文献,尤其注重道德文章。教学之外,组织黄社:“遵梨洲之旨,取新学以明理,忧国家而为文”。继续鼓吹革命。同时,受皖南地域文化影响,他爱好收藏,在书画鉴藏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在上海30年间,黄宾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身济天下,以学术唤醒民众。他与邓实、黄节订交,加入国学保存会。深入研究国学,大力弘扬国故,以期兴起人人爱国。并任《国粹学报》编辑,发扬国学,保护国粹,保存民族文化,爱国救世。又任《神州国光集》美术编辑,提倡美术,用艺术救国。随后数次参加南社雅集,群策群力,监印《南社丛刻》。与邓实合编《美术丛书》,主编《美术周刊》《艺观画刊》《神州大观》,先后撰文千余篇,涉及古文字、训诂、金石、书画等国学的许多方面。在保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同盟会的喉舌《民立报》创刊,黄宾虹贺辞:“洪涛怒掀,阴云画冥。沧海横流,神皋陆沈。吁嗟群生,栖息饮啄。愚瞀酣嬉,智者靡乐。东虹西蜃,條忽弥空。空中何来,骤雨急风。泛泛行舟,峨峨敝庐。不有支撑,覆圮终虞。哲人知几,绸缪事先。拯弱扶危,于葛斯年。”言为心声,可见黄宾虹与《民立报》社长于右任是何等的心心相印。他先后组织加入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贞社、文美会、中国书画保存会、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烂漫社、艺苑绘画研究所、寒之友画社、中国学会、青青书画金石研究会、中华画会、百川书画会、黄山琴棋书画社。创办上海留美预备学堂,任国文教习兼教务。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被徐悲鸿推荐,任中国画史教授。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理论教授。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黄宾虹在艺坛如此活跃,实属罕见。他是希望人们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读书写作临画交友的同时,不忘行万里路。黄宾虹漫游大江南北,体察风土人情,搜尽奇峰,通过写生,验证古法。他先后去了桂林、广州、重庆、成都、南宁讲学,传授画理画法,桃李遍天下。
北平沦陷期间,黄宾虹切身体会亡国之痛,他谢绝应酬,惟有在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他敬佩明末清初高僧画家弘仁的高风亮节,发表了《渐江大师事迹佚闻》。当时,北平艺专日本主持人伊东哲帮助黄宾虹举办画展和80岁祝寿仪式,都被他拒绝。甲申年春,黄宾虹在东单目睹日军在新华门前结队,十分愤慨,创作了《黍离图》,题诗:“太虚蠓蠛几经过,瞥眼桑田海又波。玉黍离离旧宫阙,不堪斜照伴铜驼。”11年的北平蛰居,黄宾虹奋发著书立说,写了上百篇文章,坚信艺术能够救国。在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院、北平艺专讲学,宣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在故宫审画,对书画源流进行系统梳理,为衰年画法思变奠定了深厚的功底。此时,黄宾虹对《易经》乐此不疲,他把太极图视为书画的秘诀。《易经》作为群经之首,致广大极悉备,历来被奉为圣经,它是儒家的看家本领,为学不可不学,黄宾虹也不例外。
晚年的黄宾虹还自订《写作大纲》,他告诫习画者:须从经史子集中去探索,寻找理法。古人作画,一如作文,用笔如练句,有顺有逆,逆是倒装句,是似宋人诗,不易学,不可不学。用墨如诗文中词藻,先成句法,而后以词藻表明其语言而润泽之。用墨要见笔,犹作文用典要达意。设色如骈体之文。他如此把文学与国画紧密相联,画史上绝无仅有。事实上,黄宾虹大多精力都放在写作上。199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的《黄宾虹文集》六大册足以明证。历史上的士大夫,基本上著作等身,都有全集传世。以至于黄宾虹把国画分三类:一为文人画,有词章家,有金石家。二为名家画,有南宗法,有北宗法。三为大家画,学取众长,不分门户。他当然倾向第三类,所以成就了一代大家。
1930年,中国文艺学院成立,黄宾虹担任院长,本院宗旨:“以研究关于中国一切文学艺术,培养专门人才,而尤注意人格感化,以期从事美化社会之建设,进而为世界文艺之辅助。”他肩负文艺载道的重任,言传身教,兢兢业业。这和毛泽东的抱负——改造中国同时改造世界,异曲同工,途径不同而已,具有舍我其谁的担当本色。1951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敬酒之时,询问黄老近为何工作,黄宾虹作答:治战国文字。毛主席自谓近好阅周秦诸子。英雄所见略同,意味深长。躬逢盛世的黄宾虹为毛泽东创作了《南岳山水图》,并题诗:“禹迹镌南岳,星辉共北辰。降灵天应瑞,周甲日维新。图画开文运,舟车萃德鄰。还看勒金石,共祝八千春。”这是多么默契的心灵,也深深寄托了黄宾虹先生最美好的祝福。正如他写《画学篇》所说的那样:“文明钻燧稽皇初,丹成纯青火候炉。古文奇字证岣嵝,舜禹揖让无征诛。文治光华旦復旦,月中走兔日飞鸟。變易人间阅桑海,不变民族性特殊。群策群力如勤劬,永寿万年当不渝。”
黄宾虹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谓阅尽人间沧桑。在世界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都爆发了,真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如此巨变,封建社会的覆灭,民国创立,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正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国美术史上也从来没有像黄宾虹这样大公无私的艺术家,把上万件书画图书印章等文物捐献给国家。这笔无法估价的艺术财富,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因为黄宾虹生前就预见了:将来的世界,一定无所谓中西画之别,各人作品尽有不同,精神都是一致的。他更希望艺术不但是养我中华民族,且能养成全人类的福祉寿考。西学东渐,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艺术交流日益频繁。黄宾虹以开放的姿态,热烈拥抱外来文化艺术的到来,让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相辉映,彼此取长补短。他借鉴印象派油画的色彩笔触为我所用,进行衰年变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不全面西化,也不泥古不化。他不仅是一个像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式的传统集大成者,而且也是一个具备世界眼光的现代大师,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
黄宾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对社会终极关怀,就像《九十自寿》诗云:“和合乾坤人不老,平分晝夜日初长。写将浑厚华滋意,民物欣欣见阜康。”其画学思想不是简单以画史目之,而是儒家士大夫的济世思想。也就是横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