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标记“说不定”的语法化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2017-06-29 11:36孙利萍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观性副词短语

孙利萍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021)

语用标记“说不定”的语法化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孙利萍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中国厦门361021)

“说不定”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推测的语用标记。因其使用中具有多种限制条件,使得留学生习得时产生偏误。文章探讨了语用标记“说不定”的形式特征、语义基础及其语法化历程,并进一步探讨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指出主观化、重新分析及使用频率是“说不定”语法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说不定”;语法化,主观化;重新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 言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说不定”的说法,如:

(1)这回他们可捞着了,还不足开啊?诶,说不定啊,还有龙虾。(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2)这时候太阳落下去了,剩下了一带金黄色的余光,西北风似乎是小了一点,可是头顶上掉下来了几个大雨点,一阵黑云过去了,西北方向还在响雷,说不定,风再一大,也许把黑云吹过来,这儿要下暴雨呢。(刘流《烈火金刚》)

例(1)、(2)中的“说不定”不表实在语义“不能确定地说”,后项内容只是主观推测出来的一种可能性。其实这种表面上的推测中说话者“我”的主观评判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表明了该词语用层面的很强的主观性。经分析,该类“说不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没有真值意义,其功能主要表现在语用层面上;二,句法上相对独立,不充当任何句子成分,可以省略,不影响命题的真值性;三,语音上具有识别性,前后可有停顿,位置相对较灵活。一般来说,在言语交际中具备上述几个特征的表达式可以看作是语用标记。

前贤对于“说不定”类标记的相关研究较少,多为该结构的某个个案,如何小静(2009)考察分析了评注性副词“说不定”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周敏莉(2010)指出语气副词“说不定”由同形动补结构固化而来。梁星(2013)考察了“说不定”由动补结构到语气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鲜有对作为语用标记的“说不定”的研究。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留学生习得“说不定”时的偏误率较高,如何教好作为语用标记的“说不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说不定”被列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二级常用词汇,对外汉语教材通常把“说不定”放在中级阶段学习。语用标记“说不定”在习得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现,语用标记“说不定”在使用时有多种限制条件。留学生如未掌握这些限制条件,在使用时就会出现较高偏误。如分不清动词和副词的“说不定”,只掌握了语用标记“说不定”使用的部分条件等。我们安排中级班留学生用表推测的“说不定”造句练习,出现以下偏误。如:

(3)*a.你明天能去参加比赛吗? b.说不定,你呢?

(4)*老师不来学校,说不定今天没有课。 (5)*今天很晚了,说不定他不会回来。

因此,如何讲解清楚这些限制条件是留学生习得正确与否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对“说不定”的用法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重点探讨如下问题:1)探讨语用标记“说不定”的分布特征、语义基础和语法化的过程。2)探讨语用标记“说不定”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3)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

本文所采用的语料主要来自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二、语用标记“说不定”类的分布特征

(一)语用标记“说不定”不存在肯定式

“说不定”是否定式的中补结构,按理说应该存在相应的肯定式。但是,通过检索发现,语用标记“说不定”没有相应的肯定式。例如:

(6)祁老人只得到了四世同堂的荣誉,天佑,说不定,还许有五世同堂的造化呢!(老舍《四世同堂》)

(6’)*祁老人只得到了四世同堂的荣誉,天佑,说定了,还许有五世同堂的造化呢!

例(6)的“说不定”与肯定式(6’)不能对应出现,证明语用标记“说不定”不存在肯定式。这表明“说不定”的语义虚化,不再具有实在意义,因此没有否定式的表达,更没有与之相应的肯定式。

(二)语用标记“说不定”的共现成分

语用标记“说不定”常常与后续句中的“会、要、该、可能、得(děi)”等助动词共现。例如:

(7)李建华在思付着:“上回我用几十元在葡京赌钱,就轻而易举赢了3000多元。这是条生财之道啊,何不试试自己的赌运,说不定,会.财星拱照呢!”(1994年报刊精选)

(8)致庸怒道:“你嘟哝什么?这时候不睡,我啥时候去睡?我劝你也快去睡,再睡几天,乔家这座老宅,说不定就

.要.顶给别人了,睡一天少一天!”(《乔家大院》)

例(7)中“说不定”与“会”共现。例(8)中“说不定”与“就要”共现。这些助动词“会、就要”等通常起到加强推测语气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说不定”标记所在的话语表示将来时态。如(7)“说不定”后项“财星拱照”表示说话人(李建华)设想将来自己赌钱发财的情景。例(8)“说不定”后项“(老宅)顶给别人”表明说话人(致庸)推测将来老宅会顶给别人的情景。

“说不定”一般表将来时态是因为其表推测功能是非现实性的,非现实性的结构与将来时态密切相关,所以“说不定”与将来时命题相关联是很正常的。

但是,语用标记“说不定”所推测的命题却并不仅限于将来时命题,形式上也可以是当前命题以及过去命题,但是这种推测还是非现实性的。例如:

(9)什皮格尔格利亚斯的妻子和女儿都还在苏联,实际上就是人质,因此他对自己的命运也不太乐观,说不定,也在想方设法摆脱困境。(《斯大林肃反秘史》)

(10)凌晨,我乘坐的飞机抵达奥利机场。阿瑟前来接我,见了面两人都笑容可掬,可我感觉到,他知道我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说不定,他已晓得我曾经往伦敦打电话找过他了。(《读者》)

例(9)、(10)形式上分别为现在和过去的命题,表明“说不定”具备了更多的主观性,但是还是非现实性的推测。

“说不定”之所以偶尔能跟现在和过去命题相关联,这与它本身的虚化程度有关。“说不定”的虚化程度越高,越具有更多的语用功能。

(三)语用标记“说不定”的位置

语用标记“说不定”在话轮中的位置相对自由,一般具有三种位置,即话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例如:

(11)说不定,为这个善举,感动了上天,还许教虾仁们早些搬开呢!(老舍《哀启》)

(12)但是,雅晴却可以嗅出空气里某种不寻常的紧张,说不定,他们已经开过一个“凌晨会议”,因为大家的神情都怪怪的,都沉默得出奇。(琼瑶《梦的衣裳》)

(13)他心里想,现在该怎么办?也许埃米尔会来找他,说不定。(《鹈鹕案卷》)

通过检索北大CCL语料库我们发现,这三种位置的“说不定”在使用频率上是不同的。作为语用标记的“说不定”共有2168例,位于话轮开头位置的共有355例,位于话轮中间位置的共1810例,位于话轮结尾位置的共有3例。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表1 语用标记“说不定”位置分布的频次与比例

表1中,三种位置中以位于话轮中间位置的“说不定”使用频率最高,为83.49%,以话轮结尾位置使用频率最低,为0.14%。这表明“说不定”主要具有语篇连接功能,而较少具有话语完结功能。

语用标记“说不定”出现位置不同,其表达的意义与功能也不完全一致。位于话轮开头位置的“说不定”通常是为了凸显整个话语的信息焦点。如(11),把“说不定”置于话轮开头,是为了凸显后面的“为这个善举,感动了上天,还许教虾仁们早些搬开呢!”,这是整个话语的信息焦点。位于话轮结尾位置的语标记“说不定”一般是追补前面话语信息,如缓和面子、追补礼貌、质疑等,体现礼貌的功能。如(13),把“说不定”置于话轮结尾,是为了缓和面子,即“如果埃米尔不来找他”也不至于太没面子。而位于话轮中间位置的“说不定”通常是语篇衔接的功能,如(12)的“说不定”衔接前后的话语,使语篇更连贯。

语用标记“说不定”在语篇中拥有相对自由的位置,其认知基础是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凸显原则,以收到突显信息焦点的作用。

(四)语用标记“说不定”的内部凝固性很强

语用标记“说不定”内部凝固性很强,没有停顿,没有明显的重音,但是在“说不定”的前后可以有语音上的停顿。试比较:

(14)受了世俗观念播弄的父亲,只在私塾里念了两年书,所读的是什么呢?我不清楚,从他后来的谈话揣测起来,大概是《百家姓》和《幼学琼林》吧,但也说不定,说得定的,是他的对于失学的懊恨。(唐韬《种在诬蔑里的决心》)

(15)安妮很喜欢有人支持她,老实说,如果她被何家的人赶出来,她真不知道怎样过,说不定,她会去自杀的。(岑凯伦《合家欢》)

例(14)中的“说不定”是一个短语,“说”和“不定”中间可以出现短暂的停顿,语音重音在“不定”上,整个短语的语义为“不能确定地说”。例(15)中的“说不定”是语用标记,内部语音上没有停顿,“说”和“不定”结合非常紧密,没有明显的重音,“说不定”前后可以有语音停顿。

这些分布特征对语用标记“说不定”的限制,对于汉语母语学习者来说并不困难,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说,就显得比较复杂和困难,因此成为留学生运用语用标记“说不定”产生偏误的症结所在。

三、“说不定”的语法化历程

“说不定”从表示“动作行为不能实现某种结果”的短语,发展到表示“推测义”,再到语用标记,可以说是发生了语法化。“说不定”的语法化历程体现出“说不定”结构在语义上具体义逐渐减少、抽象义逐渐增加,语用上客观性逐渐减少、主观性逐渐增加的过程。

“说”与“不定”的组合最早出现于宋代,但是当时的“说”还不是动词。如:

(16)先儒不知卦自蹇来反,遂牵于无所往吉,又有攸往吉,故其说不定。(宋冯椅《厚斋易学》)

(17)谓琚瑀皆为玭珠,又谓是玉石,其说不定,后人作图以组贯小珠,未必确也。(清江永《乡党图考》)

例(16)意思是说,先儒不懂得此卦意思为若前进遇到困难就不妨退回来。就牵强理解为不必继续前往有利,有所行动也有利,因此先儒的这种说法不确定。例(17)意思是,说玉器配饰都是由珍珠制做的,又说是由玉石制成,两种说法不能确定哪种是对的,后世的人把串起来的珠玉画成图,也不一定确切。因此例(16)、(17)中的“其说不定”是主谓短语,“说”是名词,意为说法。

到了明代,出现了动词“说”与“不定”的组合,数量也不是很多。例如:

(18)未许官用,何者私情,今且当向发心修行,证?名入,所乘强劣,有定不定,圣说定入,说不定入,言义如是,决定名印,说如是故,名如是经。(明梅鼎祚辑《释文纪巻》四十五)

(19)林冲道:“不知几时回来?”庄客道:“说不定,敢怕投东庄去歇,也不见得,许你不得。”(施耐庵《水浒传》)

例(18)、(19)中“说不定”是一个动补短语,整个结构呈现出客观义,是动词“说”+补语“不定”的语义组合。其中的“说”表言说义,是整个短语的焦点,是体现出较强的“动作性”的自主动词,表示具体动作,具有较强的施事行为能力,体现出较强的支配性。“不定”补充说明“说”的结果,是个否定式结果补语,其语义指向前面动词“说”。

到了清代,动补短语“说不定”用例增多。例如:

(20)“他两个天天来一遍就去了。”问:“天天甚时候来?”回说:“或早上,或午上,说不定的。”问:“他们住在那里?”回说:“师父住在某庙里,师太不知道住在哪里。(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1)如今听得舅太太提起父亲病重的事情,觉得自己一个身体没有一些着落,虽说倚着父亲做个靠山,但是一个人是说不定的;万一个父亲死了,叫自己去倚靠着那一个?想到这里,便不知不觉的长叹一声。(清《九尾龟》)

(22)秋谷把要去苏州的话向他说了,修甫问几时回来,秋谷道:“说不定,或者一礼拜内就可回头。”(清《九尾龟》)

例(20)、(21)、(22)中的“说不定”虽然是“说”和“不定”在线性序列上组合在一起,但他们还是关系松散、联系不紧密的两个不同语言单位,语音上“说”和“不定”中间还可以有停顿,因而还是一个动补短语。

清代晚期,动补短语“说不定”的主观性增强,可以表现说话者的主观评价,这就为“说不定”的词汇化提供了基础。如:

(23)有这样的手段,我幸亏识时务,早早归降,不然,即不死于阵上,也说不定为他们暗中刺死。(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

(24)我看你们两位,是要防备些,出言不可大意,若触怒了赛妹妹的怒,说不定他去告诉妹夫,合同妹夫前来,与我等为难。(清《施公案》)

例(23)、(24)中的“说不定”表示一种对前面事件的主观评判,后面的“为他们暗中刺死”、“他去告诉妹夫,合同妹夫前来,与我等为难”是说话者的具体评价内容。

这些例中的“说不定”已具有主观语义,在语法结构上“说”和“不定”凝固性比较强。表明这个时期的“说不定”已经词汇化为一个词。因为“说不定”后面通常跟宾语,因此,“说不定”已经词汇化为一个动词,语义为“说不确定”。

民国时期,“说不定”作为一个词的用例很多,如:

(25)小山乘醉大言道:“先尊生前,不大好交接朝士的,自从雍王的使者光顾几次后,不到十天,先尊已遇祸死了,那说不定是雍王连累的。”(民国《明代宫闱史》)

(26)熊义道:“这事情你若想顾全体面,不能不设法断绝他们的来往。日本记者最是眼明手快,这类事被他们知道了,你家又顶着有钱的声名,说不定要来敲你一个大杠子,那时不给不得了,给了更呕气。”(民国《留东外史续集》)

(27)玉秀心想:“和尚说得也是。此处,隔墙如纸,话音外泄,再加上那些太监,说不定什么时候便被撞上。”(民国《武宗逸史》)

例(25)-(27)中的“说不定”主观性更强,凝固性更强,表明它的词汇化程度更高。可以看出,这几例中的“说不定”后面都有一个动词性短语,如(25)的“是雍王连累的”、(26)的“要来敲你一个大杠子”、(27)的“被撞上”。这表明“说不定”作句子的状语成分。因此,可以说,这个时期的“说不定”已经语法化为一个副词。

到了现代,“说不定”已经经常作为一个评注性副词出现在句中。评注性副词“主要是表示说话者对事件、命题的主观评价和态度的”(张谊生,2000)。评注性副词“说不定”是针对一种情况而做出的推测,是说话者对事件的主观认识,其组成成分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结构凝固。其中“不定”的语义是指向前面的动词的。“说不定”在句法上主要充当状语。

发生了词汇化的“说不定”结构中的“说”不再表具体动作,“动作性”更弱,施事行为能力更差,体现出较弱的支配义。“不定”的语义特征表现为更弱的“目标性”,整个“说不定”语义泛化和抽象化。例如:

(28)一位知名科学家说:“这一叠加过程是如此复杂,说不定到什么时候会出现特大浪,一个十足的杀伤浪!”(1994年报刊精选)

(29)再如造假古牙雕这样的人,若能把“聪明”用到了正道的科学研究上,说不定就能搞出个什么重大科学发现来。(1993年《人民日报》)

评注性副词“说不定”进一步语法化,其真值意义完全消失,句法上独立,不再参与句法结构作句子成分,在句子中位置比较灵活,“说不定”内部联系密切,“说”和“不定”之间不能插入任何其他成分,前后都可以有停顿,功能上表示一种推测态度。那么此时的“说不定”就已经语法化为语用标记了。例如:

(30)应该理会古人对神奇事端作出的想像,说不定,这种想像蕴含着更深层的真实。(余秋雨《洞庭一角》)

例中的“说不定”的语义不再表示“不确切地说”,也不表示“可能、也许”,它的作用是在话语中表示一种推测的语气,其中的“说”的“动作性”更弱。

具体演变历程如下:短语→动词→评注性副词→语用标记

以上对“说不定”的语法化历程分析,体现出“说不定”结构语义上具体义逐渐减少抽象义逐渐增加、语用上客观的表义功能逐渐减弱主观的表态功能逐渐增强的语法化过程。

四、“说不定”语法化的动因及机制

(一)主观化

主观化是“说不定”结构语法化为语用标记的最主要的原因。

主观化即指语言为表现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Lyons,1977;沈家煊,2001)。主观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认知域从客观的现实世界域表示词汇概念义,到主观的逻辑推理域的表达主观态度,再到主观性更强的言语行为域的话语处理功能语用功能主观化的过程,也是“说不定”成为语用标记的演变过程。具体的过程在上文“说不定”的语用语法化部分已经分析,此处不再赘述。杨书俊(2007)证明了“说不定”类虚化的原因是语义的主观性,认为“说不定”等在语义上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就是含有对已发生或未发生事情的一种猜测。这一点可以把“说不X”与肯定式“说得X”结构上进行比较,发现肯定式“说得X”结构语义为概念意义,不存在猜测义这种主观性,因此很难发生虚化,如“说得准”、“说得好”等还只是短语。

当“说不定”表示“可能”时,就带有较为强烈的推测语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虚化,自然就演变为评注性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推测其后命题产生的可能性。随着高频使用,“说不定”的这种主观性推断促使评注性副词“说不定”进一步虚化成为语用标记。

(二)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在语用标记“说不定”的形成过程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说不定”最早是一个“说”和“不定”组成的短语,然后这两个相邻的语言单位经过重新分析,组合成一个动词“说不定”,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说不定”的主观猜测性增强,最后虚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它的重新分析过程如下:

A:[说+[[不定]+X](X为宾语)/B:[[说不定]+X]/C:[[说不定]‖+X]

上面是对“说不定”的结构分析。A类的“说”加“不定X”组合形成一个短语。B类中“说”和“不定”这两个相邻的语言单位经过重新分析,形成一个凝固的整体形式“说不定”,后面再跟宾语,之后随着“说不定”的主观性增强,独立性增强,“说不定”后面可以停顿,位置相对自由,程序意义占主位,最后形成一个话语标记“说不定”(C类)。因此,“说不定”作为整体引进后续成分时可以有停顿“‖”,其中“不定”的读音相对A中的“不定”己经弱化了。例如:

(31)任何高明的教练只能选择球员,不能选择裁判,绞尽脑汁制订的战术与球员千辛万苦付出的努力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一声哨响吹回老家。(《1994年人民日报》)

例(31)“说不定”后面的“什么时候会被一声哨响吹回老家”由于受主观化影响而重新分析成了一个话题,“说不定”后可以出现语音停顿,即,“说不定”,“什么时候会被一声哨响吹回老家”。这样的重新分析促使了“说不定”意义虚化为表推测语气的语用标记。

五、语用标记“说不定”的教学策略

本文以“说不定”为例对该类语用标记的语法化历程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探讨了“说不定”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和语法化过程中“说不定”结构的语义演变路径。“说不定”经历了从表示客观“不能确定地说”义抽象到表示“主体对什么事情没有把握”义,直至虚化为表示主观推测功能的语法化过程。主观化是“说不定”语法化的主要动因与机制,另外还有重新分析、高频使用等机制。

但是本体的研究还不能直接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服务于教学。分析例(1)-(3)中的偏误可知,例(1)的偏误非常明显,“说不定”不是表推测的语用标记用法,而是动词的“说不定”,表“说不确定”义。例(2)、(3)的偏误是未掌握语用标记“说不定”的使用条件,跟副词“也许、可能”的用法相混淆。因此,教学语用标记“说不定”时可以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直接给留学生限制模式“前项+说不定(,)+后项”(或“前项+说不定”、“说不定+后项”)。使留学生明确语用标记“说不定”的使用框架结构,更直观更便于从形式上正确使用该标记。实际教学效果表明,留学生使用的正确率有了较大提高;第二,“说不定”的动词、副词和语用标记三种用法。根据“说不定”的语法化历程,可以推知其习得顺序。从重要性和习得顺序来说,建议先教第一种用法再教第二种用法,最后再教第三种用法;第三,要注意语用标记“说不定”的语用功能。语用标记“说不定”具有主观推测功能,让留学生明确其句法使用环境。

丁崇明:《歧义格式“我也V不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何小静:《评注性副词“说不定”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语文知识》,2009年第3期。

梁 星:《“说不定”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语文学刊》,2013年第3期。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杨书俊:《“V+不+X”动补式结构的语法化过程和机制》,刊于《汉语研究与应用(第5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288-297页。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周敏莉:《语气副词“说不定”的多角度研究》,《理论界》,2010年第12期。

Lyons,J.Seman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of the Pragmatic M arker“Shuobuding”(说不定)

SUN Lip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 China)

“Shuobuding”(说不定)is the pragmaticmark which expresses speculation in themodern Chinese.Various constraints in its use cause students produce errorswhen learning.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rmal features of“Shuobuding”(说不定)pragmatic markers,semantic basis for this kind of discourse markers and grammaticalization of course,further discuss the dynamics and mechanisms of its grammaticalization,and point out that subjectivisation,reanalysis and frequency of use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grammaticalization.Finally,propose the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huobuding”(说不定);grammaticalization;subjectivisation;reanalysis;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195

A

2221-9056(2017)03-0355-07

10.14095/j.cnki.oce.2017.03.008

2015-10-09

孙利萍,华侨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等。Email:pingsun666@163.com

本文系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科研项目成果。项目编号:HW201407。

猜你喜欢
主观性副词短语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健民短语》一则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