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岩 温丽茹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100)
祁太秧歌的教化功能
张竹岩 温丽茹
(燕山大学,河北 秦皇岛 066100)
祁太秧歌是山西省晋中地区一种特色民间艺术形式。 以祁县、太谷为轴心,在周边10余县广泛流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祁太秧歌作为一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内容富含的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泛,作为宣传文化以及娱乐的一个载体,具有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其以艺术形式传导的教化功能在社会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祁太秧歌的作品内容、音乐形态、用乐规则出发,详细分析有关祁太秧歌的教化功能。
祁太秧歌;作品内容;教化功能
孔子有句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音乐的教化功能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传统戏曲由于所富含的信息量比较大,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封建时代,戏曲也被称为“高台教化”。而祁太秧歌作为晋中地区的传统戏曲,其教化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封建社会中,能去学堂接受教育的人很少。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唯一的文化活动就是观赏戏曲艺术。这也成为了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培养个人性格、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让民众乐于接受的最简单的途径。在晋中地区,识字的人很少,缺少文化的民众想了解历史,认识人生只能通过祁太秧歌等戏曲形式,传播社会文化离不开祁太秧歌。民众对于社会地位、生活追求、历史神话传说、意识形态以及道德价值的接受、理解和再创造,都依赖于祁太秧歌这种既有表演娱乐,又通俗易懂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古至今,当地的民间价值观念中包含着“ 仁、义、忠、孝、”“礼、义、廉、耻、”等优秀传统价值观念,这些都得益于戏曲文化的传播之力。祁太秧歌在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方面,确实收到了巨大的功效。民众的道德价值观念从祁太秧歌剧本中受到影响,祁太秧歌中的道德伦理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广大民众生活中的价值标准。如剧目《劝戒烟》、《偷南瓜》等。
谱例一:《劝戒烟》
《劝戒烟》是由明代当地民间艺人传唱的小曲曲流传下来的小曲,描写了妻子费尽苦心劝解丈夫戒掉抽鸦片的恶习,最后丈夫成功戒掉鸦片的感人故事,这类故事,对扭转社会风气,劝人戒烟学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旋律上,多使用装饰音和切分节奏,一方面是受到方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更能具有说教性。在这首歌曲中,其旋律节奏变化丰富,重复少,这也是祁太秧歌音乐一个重要特点,音乐重在叙述事情和表达感情,节奏比较自由。
《偷南瓜》具有浓郁的戏曲味道,旋律优美,是明显的叙事性唱板。是当地民间艺人根据真人真事编写的小戏,描写了小媳妇路过南瓜地顺手偷拿南瓜,被瓜主老头发现后,俏皮求饶,最后瓜主老头心软,怒气全消,还送一篮子南瓜,剧情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同时表现了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宽容大度,邻里之间一片和谐。以真善美为标尺,使观众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和精神上的满足。这首小曲为七声羽调式,将当地马车夫赶车时的花舌音“得儿丢”运用到衬腔中,极具地方特色。
谱例二:《偷南瓜》
祁太秧歌是一种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剧目创作多站在劳苦大众的角度上,用底层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用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去塑造人物,情节简单,主体明确,是底层群众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因而也成为了民间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世世代代传承的主要形式,并成为同社会主导思想相迎和的重要途径。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更加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晋中人民通过不断地探索,创造出反映该地区人民文明发展程度的地域文化,具有当地自然环境特色和社会人文特色,反映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而祁太秧歌体现了晋中地区社会文化生活,客观的反映出该地区的历史传统和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礼节、风俗习惯。随着祁太秧歌的流传与发展,这些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以及当地的价值理想和伦理观念也被世代传承。因而戏曲所表现的传统价值观念非常契合民众的是非观和伦理观。如《采茶》
谱例三:《采茶》
《采茶》是清光绪年间流传下来的歌舞形式,为上下句结构,每个乐句都有六个小节,节奏简单,体现了群舞的集体性特点。旋律极具江南特点,显然是通过晋商将江南一带的歌舞引进过来的。在词中可以看到清光绪时期已经存在的采茶这种民间歌舞载体,以及二月二龙抬头的这种北方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传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祁太秧歌也成为了各个地区文化交融,以及这种朴实的劳动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的重要载体。
晋商是山西省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现象,从现存的秧歌剧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描写了丈夫出门经商,妻子在家思念丈夫,以及丈夫外出经商的酸甜苦辣,这时祁太秧歌成为妻子抒发对丈夫思念之情的工具。还可以看到一些逗乐性表演,在演出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表演以及戏文都带有丑角表演的插科打诨元素。戏谑的动作以及粗俗的笑骂是演出的点缀,不但体现了娱乐精神,更是情感宣泄的方式。
祁太秧歌作为展现民众原生态生活的重要形式,滑稽的逗笑、戏谑的调笑和无所顾忌的嘲笑是民间百姓生活状态的自然流露,对于自然、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以他们幽默的天性来加以化解,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直至今天,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乡村,人们依旧对这种滑稽有趣的逗乐调笑十分熟悉,甚至在严肃庄重的葬礼表演上,仍然频繁出现丑角表演粗俗戏谑的笑骂和插科打诨的逗乐,一方面是为了娱乐观众和来宾,另一方面也是人们为了宣泄平日正统意识形态下的精神压力,同时这些逗乐表演也能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缓解葬礼上人们的压抑心情。如《卖高底》
谱例四:《卖高底》
《卖高底》是一首滑稽有趣的小曲,描写了走街串巷的卖高底(鞋底)的商人,在碰到泼辣无理的顾客之后,言语有些失礼,其中丑角以粗俗的笑骂来表现两人间的唇枪舌战,后来此剧目也在舞台上多次出现,用来娱乐大众。音乐上下句结构,在每个下句的句前、句中、句尾都用了丰富的衬词、衬句、以此来增加滑稽性。音乐发展手法也十分巧妙,运用了重复变奏和同音承递的手法,使得旋律在重复的基础上又不会单调。
直到今天,观赏祁太秧歌仍然是当地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其功能不仅表现在娱乐大众与精神追求层面,还表现于社会教化层面。以其独特的优势,承担着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的使命。祁太秧歌剧目内容大都以惩恶扬善为宗旨,以仁义忠孝为标尺,对人生进行明白的礼教裁判,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张扬道德的载体。它在弘扬具有普世意义的伦理道德、传承人文精神、塑造民族性格、整合社会力量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今天,祁太秧歌仍然部分地发挥着这一传统的功效。因此,如何让祁太秧歌在传承人文精神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1]刘烈茂.车王府曲本[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2]董晓萍,欧达伟.乡村戏曲表演与中国现代民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节义鸳鸯冢娇江记序[M].济南:齐鲁书社,1989.
[4]章燕.试论音乐的教化作用 [J].现代教育,2014(13).
[5]王玲.祁太秧歌人文价值与传承现状之探讨[J].北方音乐,2015(19).
[6]贺宾.传统戏曲社会教化功能机理[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01).
J60
A
张竹岩(1975—),女,汉,硕士,教授,毕业于燕山大学,就职于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民间音乐舞蹈;温丽茹(1995—),女,汉,就读于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项目名称:祁太秧歌的用乐研究(燕山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