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英 刘 垚
(广东省韶关学院音乐学院,韶关 广东 512005)
翁源客家山歌现状考察与研究
王群英 刘 垚
(广东省韶关学院音乐学院,韶关 广东 512005)
翁源客家山歌源远流长。演唱随意性强,脱口而出、灵活多样。语言纯朴粗狂,富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多为四句一段的分节歌,善用比兴等手法。曲调大致有龙仙山歌调和礤下山歌。以徴调式为主。以往“逢年过节、嫁娶、搬新宅、小孩满月等喜庆之日,事主邀请山歌手唱山歌祝贺。”的现象已不多在。文广新局等有关部门秉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客家新山歌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客家山歌;表现形式;音乐特色;传承现状
韶关市翁源县在东经113°18′5″至114°18′5″,北纬24°07′30″至24°37′15″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广东省北部,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滃江自东向西穿越翁源。东靠连平,南邻新丰,西接英德、曲江,北依始兴、江西,总面积2217平方公里。县内多山区丘陵地,间有盆地小平原,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客家山歌流行于翁源县各乡镇,歌手也遍布各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2015年,翁源客家山歌入选韶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翁源因居于滃江之源而得名。新时期亦有先民聚居繁衍。周文王分封诸子时,有一子封之此地(称翁山)。至汉时,属浈阳。梁时(公元554)设立翁源县治,是广东较早的十六个县份之一,于今1400年历史。明洪武十四年(1381),因县人蒙志昌聚众起事,朝廷派兵来剿,县内人口所剩不足千人。明正统至正德一百多年间,来自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人陆续移民定居至翁源,而当时仅存的少数土著人却逐渐衰亡或外迁,后来的客家人又成为土著人繁衍至今。翁源居民98%以上为客家人。翁源素有崇文尚艺的传统,客家山歌、舞春牛、飘色、鹤蚌舞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县人继承了客家人朴实勤恳、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始终保持着客家人热心善良的优秀传统美德,同时也世代传唱着悠扬动听的客家山歌。
翁源多山区、丘陵,早期人口稀少,加上交通不便。客家人割草农作、走路赶圩、夜间驱赶野兽等都是以山歌形式交流、解闷、吆喝等。不论男女、隔山、隔梗对唱,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山歌是青年男女互相试探、互相倾吐、表白的媒介,许多人因此而终结连理,因此,爱情歌占据客家山歌很大比重。很多人随意亦能唱上几十条、歌词也是随口而出且不重复。良好的氛围孕育了众多优秀的山歌手,同时也创造了很多经典的翁源客家山歌。
建国后,翁源山歌的创作及演唱都进入鼎盛时期。白天、晚上,田头、山野、兴修水利、修筑公路、甚至会议前后,都是山歌声嘹亮。山歌手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涌现出许文新、林新添、陈洪基、黄振祥、朱江等一大批山歌好手。1958年,响应党的号召,县里组织人员下乡采风,收集整理珍贵的传统音乐资料、编辑、油印了《翁源山歌集》等。70到80年代时期,产生了朱立才、黄杵英、林美初、邓琼爱、徐义森、陈玉玉等优秀的客家山歌手。每年公社(区)文化站组织文艺演出或节日活动等时,这些山歌手经常被邀请参加对歌演出。80年代,翁源县文化馆每年都组织山歌擂台赛,歌手互不示弱、观众云集。1984年,梅县优秀山歌师汤明哲、陈炳华等也被邀请来翁源对歌。同年,陈新桥《把翁源民歌音调融入粤北采茶戏唱腔的尝试》一文被选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那时,“逢年过节、娶亲、搬新屋、小孩满月等喜庆之日,群众有用红帖邀请山歌手前往,以山歌祝贺主人”[2]。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翁源客家山歌演唱从以前的“在山里唱的歌”逐渐演变成了在县里的仙女广场、烈士陵园等地方演唱。每每下午六时许,人们就会陆陆续续到约定俗成的地点来唱山歌,这些唱歌的多是中老年人,山歌声吸引了一大圈围观者,人们把这种唱山歌的活动称为 “山歌集”。近年来,致于建设文化强县的发展目标,翁源客家山歌取得如下可喜成绩:2012年获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暨第三届八省客家山歌邀请赛铜奖。2014年获 “两岸四地地暨港澳地区”东莞邀请赛银奖。2015年广东客家山歌大赛 第三届(中国·河源)客家文化节,县文化馆选送的客家山歌《围屋圆圆一家亲》获得金奖。2016年“两岸四地暨港澳地区”东莞邀请赛银奖。
翁源客家山歌,不受环境和事物局限,灵活演唱。歌词随口而出,丰富多样,仪式表演可自娱自乐,男女对唱等,具有娱乐性、文学性、灵活性、教育性等功用。
(一)娱乐性
此类歌曲随意性强,随口哼上,排解心情。
如:别人清闲是富翁,虽勤也是穷;苦瓜藤上打茄子,这条道理想唔通。
如今世界系唔同,鼠子敢进南蛇窿;老鼠敢舔猫屁股,媳妇敢骂大娘公。
如:(男)两人相好隔条河,阿哥想妹妹想哥;
心想过来同妹聊,壁上挂箫横眼多。
(女)先日爱厓系有情,别人勾厓唔应承;
今日狠心来丢妹,半夜出世系害人。
(男)哥妹今日把情断,利刀落肚割心肝;
石狮听见也流泪,菩萨听见也心酸。
(女)大风吹断嫩竹头,哥爱断情妹就愁;
手拿渔网吞落肚,心肝里面尽结头。
如:(男)阿妹婚姻真唔抵,嫁个老公脚又跛;
上岭如同狗踏碓,下岭如同马打蹄。
(女)对:你计婚姻还较差,讨个老婆疤面嫲;
远看如同烂楼壁,近看如同雨打沙。
(二)文学性
翁源客家山歌歌词有直叙、比喻、问猜、顶针、拆字和夸张等修饰手法形式,表达生动形象。词意有抒情、赞颂、誓愿、讥讽、咒骂、悲叹等。
直叙类。如:想唱山歌就开腔,一时吾唱喉作痒;墨鱼拿来煲猪脚,平生就好介碗汤。
比喻类。如:铜钱落地吾成金,无情假作有情人;酸酒变甜难得见,甜酒变酸容易寻。
问猜类。如:一斗一升二斗二,三斗三升九斗四;谁人算得厓数出,吾使媒人愿嫁钜。
拆字类。如:禾字加斗就系科,木字加撇就系禾;禾字旁边加个口,今日又来跟哥和。
双关类。如:哥妹今日把情断,利刀落肚割心肝;石狮听见也流泪,菩萨听见也心酸。
(三)灵活性
山歌歌词随意性强,包含面广泛。包括日常琐事,风土人情,社会矛盾、爱情生活、嘻游逗趣或传说故事等等;演唱不受环境局限,以田间、地头、广场为多。民国及解放后也将山歌套进“舞推车”、“舞纸马”中表演来唱。可独唱、对唱及齐唱等。
(四)教育性
演唱山歌不仅能宣泄演唱者自身的情感,更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千百年来,农村文化生活缺乏,翁源人依靠编唱山歌来调剂生活。山歌具有一定的积极内容和社会意识,宣传一定的爱憎和审美观点。只有“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才能赋予翁源山歌顽强的艺术生命力,从而进入到独立的艺术表现领域。
翁源山歌演唱语言一般用翁源客家话演唱,流传方便,演唱使用大本嗓,因此群众基础十分扎实。
格式上,讲究韵脚整齐,一般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为主。如:阿妹情义吾会丢,除非河水倒头流;除非桃树结橘子,除非梨树结石榴。阿妹恋哥无商量,好比日头追月光;哥在东边才毕目,妹在西边又落岗。
运用大量俚俗口语,粗野而率真。语言表现比较直白,自然表现生活,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进而使得翁源山歌主题思想表现更加生动和深刻。
如:头上生疮脚流脓,全身腥臭又生虫;心肝倒吊手脚坏,始终孤老无凑双。
你莫时刻把妹撩,花篮唔装番薯苗;天鹅唔看癞蛤蟆,画眉唔看屎缸雕。
又如:先日有双笑呵呵,今日无双打单坐;好比鸡麻丢鸡子,壁头壁角叫得多。
音乐旋律特点:翁源客家山歌旋律自然流畅、音域跨度不大,一般在一个八度之内,多集中在e1至 e2 之间,这当与山歌本嗓演唱有直接关系。旋律起伏不大,音与音之间的跳越多构成纯四度关系,使用滑音、颤音及倚音装饰,旋律线呈现自然曲折的波浪形。调式有徴调、羽调和宫调式三种形式。徴调式山歌中又以强调羽(la)、商(re)两音的徴调式山歌为最多,参见谱例1。翁源山歌多由一个曲调演唱多段歌词的分节歌形式。翁源客家山歌曲调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龙仙山歌调,一类是礤下山歌调。见谱例1、谱例2。“龙仙山歌”刚柔绵长、哀情悲音;“礤下山歌”优美抒情缭绕委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3]。
谱例1
谱例2
现在,大部分人已不唱或不愿唱山歌了,山歌多为中老年人在固定广场消遣、解闷及交友的工具。其因素有:现代传媒带来更多、更便利、更精彩的娱乐形式和内容;龙仙镇和礤下镇如中国其他农村一样面临的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山歌的演唱和传承发生了断层;唱山歌的本体环境萎缩了。以往山歌是在田间地头劳作时、砍伐修堤沉闷时、赶圩集会愉悦时酣畅淋漓地高歌,解乏抒情。而现代田地多机械化、加之封山育林,交通发达,唱山歌的机会也变少了。
目前尚存的两种演唱形式有:存在于民间自发的唱山歌的活动;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和赛事。以往“逢年过节、嫁娶、搬新宅、小孩满月等喜庆之日,事主邀请山歌手唱山歌祝贺。”的现象已不多存在。两种发展形式比较,前者发展渐衰,后者发展渐盛。文广新局等有关部门秉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客家山歌的理念,通过对旋律单调,节奏自由的山歌曲的改编,使其成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山歌。从视频和音频等资料来看,改编的客家山歌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歌曲常有伴奏,衬词运用较少,使歌词连贯,人们更易接受传唱。这样的改变,使客家山歌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丰富,受众面得以拓展,从而增强了其自身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负面效应:随着翁源客家山歌内容、形式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很可能导致原味的客家山歌失去本真,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可能会逐渐消亡。
[1]翁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M].客家山歌申遗者,2015.
[2]朱江,刘治可.谈翁源客家山歌[J].翁源文史,1986(第三辑).
[3]翁源县文化馆[J].翁源文艺,2016(04):31-37.
A
王群英(1972—),女,河南扶沟人,韶关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硕士,主要从事民族声乐教育、戏曲歌剧比较研究。
2016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610576058)“翁源客家山歌现状考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