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霄
摘要:以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古典文献的翻译数量与流行数量最大除了《老子》,即是《孙子兵法》;从用途来看,后者的使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比如,现代世界中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不仅用于现代化的战争、国家博弈、商业竞争,也往往会在职业场之中受到一定的追捧。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主要来自于《孙子兵法》讲了一个“唯一的规则”,即斗争的哲学。下面就对主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孙子兵法》;心理战;分析
自《孙子兵法》的文本生成以来,研究者趋之若骛。这就造成了多种多样的解读,多重理论的框架结构分析,如一般性的横向阅读、纵向阅读都可以产生极大的不同结果。然而要真正领悟其中的斗争哲学,或者说在实践斗争中获得一定的比较优势,就应该对其作为文本的各个层面加以剖析,以此获得一定的真知,从而再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作为文本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有诸多文本,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来看,有所谓的“孙子十三篇”、“魏武候本”等(不同版本均可以在网站直接搜索得到)。从文体分析,它属于一种格言体,运用文字精粹而简略,短短几千字就表明了关于“战事”的各种问题。首先孙子所写就的文本中,所谓的“兵法”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军事方法”研究(如李零教授的研究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所以要理解文本的真正要义先要抓住“軍事”这个根本的主题。其次,《孙子兵法》中的核心往往被阅读者集中摘录在“兵不厌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简要的格言之中,一方面它挑战了原有的道德,即使在现代社会这本书也与道德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它也很好的提供了一个“对立”概念,也就是说,在任何形式的斗争之中,只有先确立起一种对立面的斗争形式或意识,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这个像漩涡一般的斗争形态之中。那么为什么说世界上的唯一规则是斗争,这个问题比较大,但可以通过一些中西方的比较加以阐明,提供几个简单的依据。比如,以历史学家布克哈特为例,在其不同的历史文本中就揭示了“斗争”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价值;而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作为自身的哲学立足点,这些不仅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也得到了西方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近代的战争史以及相关文本也可以获知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仅是对于西方国家在19世纪初级开展各项实际战争的理论总结,也有效的提出了战争理论,其中与《孙子兵法》多有殊途同归之感;同时,毛泽东在其运用《孙子兵法》、《战争论》所获得的创设与战争的胜利结果也表明了这两种文本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可以概括性的将《孙子兵法》提升到一个阐释世界运行规则的高度,而且也符事理论方面的各种解释意图。
二、从《孙子兵法》分析心理战
既然《孙子兵法》揭示了世界运行的本质在于斗争,而且从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规则;那么,从心理战的角度对其加以发挥或者解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按照现代心理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可以了解到“博弈”是心理战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而且心理战的目的不在于获得成功,而在于通过这个心理战的过程,实现一种压力的传导。从而使这种传导后的压力产生一定的效果,如在甲乙双方的心理战之中,甲方的压力传导,就可以令乙方对甲方的判断产生误差、误会、误解,从而做出甲方前预设下的行为与安排等。反之亦然。但要在心理战中获得这种能力,或者建立起一个较好的心理素质,重点就在于克服一种传统的心理模式,通过人的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向度,使自己能够在本我的行为,逐渐的增加对潜意识、显意识的影响,先克服在心理战争中的道德影响或者说原罪影响,因为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的沿革已经使自我获得了一种难于克服的潜在认知,即伤害别人就会受到自我对自身的谴责,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良心不安”,鉴于这种理论建立在一种“因果报应”的基础与迷信观念之上,所以需要破除。这样才能抓住《孙子兵法》的精髓,在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战中,灵活自如的运用“兵不厌诈”。而要获得心理战中的比较优势,最重要的就是在对立面中对于双方的清晰认知,要达到这种认知,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所谓的“五间”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现代国家之间的心理博弈中这种方法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日益频繁。
结束语
由于《孙子兵法》中的内涵极为丰富,其中所讲的内容非常实际;而作为一种心理战术的运用,它更多的依靠于实践,所以在单独的个体或者组织性的团体中,要真正的完成心理战,就应该在运用之前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即在世界运行的规则之中,斗争决定了它的“残酷性”、“迂回性”、“可重复性”、“欺诈性”、“迷惑性”、“诱惑性”。所以建议在心理战的实践中要获得《孙子兵法》的方法平移,还有必要通过“文本现代化”的方法先做出细致性的解读与剖析,再决定选择哪些方法作为建立心理素质、构建心理战术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肖生禄.从《孙子兵法》看如何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J].生产力研究,2015,(10):117-122.
[2]金钰欣.《孙子兵法》典籍文化展演的新思维[J].齐鲁学刊,2014,(6):2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