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2017-06-28 02:09张艳华
神州·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橡皮小数分数

张艳华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问的习惯是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学会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创设问题氛围,给学生问的勇气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有疑才会对事物产生兴趣,形成探索的无穷动力。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呢?我认为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问题意识的心理基础——提问的勇气。在课堂上,学生往往羞于质疑,耻于生疑,造成不敢问、不爱问的心理障碍。多年来的应试教育,造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就是录音机被动地听,有了问题也不敢的提出。如今的创新教育要打破过去的传统习俗,为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把“爱”带进课堂,伴着“耐心、细心、童心”,赏识每一个学生,及时肯定敢于提问的学生。对提问的学生要大胆鼓励,哪怕是说错了,也要给予谅解,让每个学生都有想的欲望。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增加了提问的勇气。只要我们经常这样做,学生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就会逐步消除。

二、激励学生大胆表述,使学生乐问

学生愿不愿意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老师充满激情给学生上课,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有了问题就会积极提出来。老师若是“绷”着一张脸上课,学生的情绪自然也低落,即使有了问题也不愿意主动提出来。因此教师要带着激情上课给学生以感染力,真诚地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問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去捕捉闪光点,并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平均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男女生开展比赛,女生做的很好,男生做的也一样好。教师给学生发奖,如果发给男生1个小红旗,女生5个小红旗,这样做可以不?当然会引起男同学的不满,那么反过来呢,女生也会抗议不公平。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合理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在练习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教室里的墙上有一个正方形的学习园地,我们要将8朵花摆在正方形学习园地的周围,要求每条边摆一样多,怎么摆才合理?学生们经思考认为每边摆2朵花,为了合理,在每个角上摆两朵,不过这两朵花要分别摆放在角的两边,这样8朵花就平均摆在了四个角上。

三、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善问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可见,“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贵在有疑,有了疑问才说明学生真正开动了大脑,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由于思考不明白才出现了“疑问”。新课标倡导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求知道路上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课堂要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因为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的过程,这就是新课程倡导学生大胆持质疑的理论依据。

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进程中,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强烈的求知状态。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时,期待问题能得到解决;离开课堂后,他们有了更新更深的问题,又会产生一种新的求知欲,他们还将继续思考与求索,正是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促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学习质量一步步上升,知识和范围一点点地扩大。

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就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尤其是在自己经过反复思考后还不理解的地方寻找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若是在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表述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即使是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也允许学生插话、提问,不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特别是学生提出高质量、有创意、有个性的问题,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安排学生分橡皮。让学生把10块橡皮先按每人2块去分,再按每人3块、4块……去分。从开始分时“没有剩余”,到继续分时就生了“剩余”,学生经历了一次次发现问题的过程。有的学生就提问:怎么第一次就能分完,再往后就不能分完了呢?多出来的这几块橡皮该如何处理?这时,我引导学生把分橡皮的情况按“正好分完”和“还有剩余”分成两种情况,填在一张表格里,再配合阅读课本,使学生再次感受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会出现“正好分完”和“有剩余”两种情况。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疑问,进而在对比中找到答案并完成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切实体会到“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后踊跃提问

过去的传统教学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当天的事当天毕”,事实上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更能促进教学。

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后,就走向了社会这个大课堂,让他们在这会大课堂中去作开放式的探究。如某特级教师上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后,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认识了分数的大小比较,老师让学生们到生活中去找一些分数做比较,可是学生找到的往往是一些小数,如1.5、1.8、2.5……小数的大小比较就更好比较了,老师引导学生说,小数和分数是一家人,只不过他们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而己,就象蝌蚪和青蛙一样,小数和分数可以互为转化,你们想知道怎么转化,这是以后我们要学习的的内容,不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去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不少学生在课余自己读书研究起如何转化来,他们不仅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而且将课堂内的问题带到了课堂外去解决,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陶行知也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就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橡皮小数分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分数的由来
小数的认识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橡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