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郎
设计意图:
学前阶段是幼儿跳跃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小班幼儿已能双脚起跳,但蹬地力量尚小,弹跳能力较弱,跳跃时全身往往处于紧张状态。由于下肢力量有限、四肢协调欠佳、空间距离判断不够准确,他们在做双脚跳跃动作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先后分腿起跳与落地,因蹬地力量不足而摔倒,习惯以“跨”代“跳”,等等。为此,为了提高小班幼儿的跳跃能力,我们围绕双脚跳跃动作设计了本活动。我们创设了“小青蛙历险”的情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从跳跃一定宽度的物体,到跳跃一定高度的物体,再到完成有一定挑战性的双脚跳跃动作,多形式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跳跃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以发展四肢力量,提高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同时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的学习品质。
目标:
1.学习双脚跳跃动作,能尝试跳过一定距离,发展下肢力量。
2.能在不同情景中运用双脚跳跃动作进行游戏,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
准备:
可折叠的垫子若干,各种颜色的呼啦圈若干,矮凳或鞋盒若干,软包台阶若干,平整的垫子两张,参加活动的幼儿以20人为宜。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引导幼儿进入情景。
师:小青蛙的腿非常有力,能跳得又稳又远。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青蛙在荷叶上跳一跳,好吗?
2.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跳跃动作。
(1)在场地上整齐摆放3列呼啦圈当荷叶,每列放8个呼啦圈(见图1)。幼儿尝试用各种跳跃动作跳到“荷叶”上。
(2)组织幼儿互相观察各自运用的跨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侧跳、单脚连续向前跳等各种跳跃动作,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双脚跳的动作,告诉幼儿这个动作又稳又远,最像小青蛙跳的动作。
(3)教师示范双脚跳到“荷叶”上的动作,并请个别幼儿参与示范。教师在一旁用儿歌般的语言概括动作要领:身体蹲一蹲,两脚用力跳。
(4)让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练习双脚跳动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观察与指导要点:幼儿自主尝试后,教师可对双脚跳跃动作作简要概括,可将动作要领“口诀化”,以便小班幼儿理解与记忆。游戏时,教师可带领幼儿反复念“口诀”,并适时进行动作示范,引导幼儿学习手臂的摆动动作与腿部的蹬伸动作。
3.引导幼儿在提高难度的情况下练习双脚跳跃动作。
(1)适时调整部分“荷叶”间的距离,如随机将某两片“荷叶”的距离拉开至相距20厘米左右,引导幼儿练习跳过这个宽度的距离(见图2)。
(2)在幼儿能比较熟练地跳到“分开的荷叶”上之后,可加入一些“小河”(宽约20~25厘米的泡沫垫,见图3)和“石头”(高约20厘米的矮凳或鞋盒,见图4),引导幼儿练习跳过这些有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物体。
(3)教师可坐在地上以替代某一个呼啦圈充当小河或石头,提高幼儿双脚跳跃的难度。如,教师双腿伸直,变成“石头”(见图5);教师双腿伸直,把一只脚的脚跟叠到另一只脚的脚尖上,变成“高高的石头”(见图6);教师双腿伸直,紧贴地面不时向左右分合,变成“会流动的小河”(见图7),等等。也可由幼儿充当小河或石头与同伴互动(见图8、9)。
观察与指导要点:观察幼儿的动作,适时进行引导。比如,如果幼儿两脚不会同时起跳,教师可以用身体充当小河或石头进行引导。如果幼儿落地时不会屈膝缓冲,教师可用“轻轻跳到荷叶上”等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动作要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与幼儿互动,自然地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新的游戏任务。
带领幼儿来到已布置好的场地(见图10):用单张垫子和软包台阶共同组合成一个助跑坡道,在坡道前方放一张平整的垫子,其中前半部分(约80厘米)作为“小河”,后半部分放置2至3张可折叠垫子形成高约70厘米的“山坡”(将垒高的垫子放于一张平铺的垫子上,既便于教师移动垫子调整跳躍距离,也能保护幼儿落地时的安全缓冲);将呼拉圈(荷叶)按弧形排列在场地一侧,让幼儿站在呼拉圈里观察及等候。
师:看,前面是一座小山坡!小山坡前有一条小河,小青蛙们要到达小山坡,必须用刚才学会的本领跳过去。还记得小青蛙学本领时的口诀吗?(身体蹲一蹲,两脚用力跳。)你们有没有信心跳过去呢?
2.组织幼儿跳“山坡”。
(1)组织幼儿在“助跑坡道”前排队,逐一跑上“助跑坡道”,然后双脚跳过“小河”,让身体趴到“山坡”上,最后“滑”下“山坡”(见图11~16)。完成游戏后从外侧绕过至“荷叶”上再次排队。
(2)适时调整“小河”宽度至90厘米,即拉开垫子和坡道的距离。
观察与指导要点:此环节是让幼儿在一定高度上练习双脚跳跃动作,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形进行指导。比如,针对幼儿不敢跳的情况,教师可双手托住幼儿腋下,让幼儿自己用双腿蹬地,然后教师托举着幼儿帮助其过“山坡”,用这样的方式让其逐渐体验动作的连贯性;针对有的幼儿出现跨跳动作的情况,教师可适当拉近“山坡”与“助跑坡道”的间距,降低幼儿的恐惧感。同时在幼儿身旁重复“口诀”,让其明确动作要领,并通过语言纠正幼儿的动作;针对有的幼儿上肢摆动不明显,到达“助跑坡道”后身体歪斜的情况,教师可让幼儿在“坡道”顶端贴有圆形即时贴的起跳点站定,并告知幼儿这是“能量加油站”,以让幼儿冷静下来回想动作要求,给予自己调整心理的时间。教师可提醒幼儿将小手举在胸前、手指张开,模拟小青蛙状,告知幼儿要保持身体平稳,双手扑向垫子。教师也可进行示范,让幼儿边念儿歌“双手举胸前,身体蹲一蹲,用力向前跳,落地要平稳”边模仿正确的动作。教师需强调要“滑”下“山坡”,而不是跳下“山坡”,以免幼儿从高处跳下时下肢关节承载负荷过大,造成运动损伤。另外,弧状的队列设计更有利于幼儿观察同伴的动作和接受教师的指导。
3.引导幼儿尝试挑战更高的“山坡”。
(1)适时增加垫子的数量,如继续叠加1个垫子,以增加“山坡”的高度,幼儿不仅要跳得远,还要跳得高。随着高度的增加,提醒幼儿起跳后将手和身体趴在“山坡”上,然后爬上“山坡”。
(2)提醒幼儿跳上“山坡”后要在双手的支持下“滑”下“山坡”,不可从高处跳下,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3)将垫子叠得更高,如继续叠加1个垫子,使之成为“大山坡”,鼓励幼儿挑战(见图17~20)。教师可在幼儿起跳的同时在一旁保护,双手托住幼儿腋下帮助其跳跃。
观察与指导要点: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可安排两组游戏,一组是较宽的“小河”、较高的“山坡”,一组是较窄的“小河”、较低的“山坡”。由于“山坡”有一定的高度,有些幼儿可能会产生畏惧心理,对此,教师既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尝试独立完成,也可引导同伴互相鼓励,增强信心。对于实在不敢跳的幼儿,可由配班教师通过抱、扶等动作帮助其完成跳跃任务,并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
三、结束部分
1.把垫子拿下来铺在地上,带领幼儿坐在垫子上轻轻敲打自己的大腿、小腿,捏捏自己的胳膊,也可视实际情况让幼儿两两组合,互相轻轻按摩(见图21、22)。
观察与指导要点:用手势示意幼儿安静下来,组织幼儿互相按摩、揉捏身体,特别是双腿。提醒幼儿手握空拳进行敲打,也可根据教师拍手的节奏以及提示的身体部位,改变按摩敲打的速度、力度与方位,以增加趣味性,达到放松的效果。
2.以问答形式引导幼儿回忆小青蛙跳山坡时的口诀,回顾小青蛙从跳荷叶到跳山坡的历险故事,表扬坚持到底、勇于接受挑战、不怕困难的幼儿。
3.师幼共同整理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