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杏,李 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文杏,李 平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目的 观察并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则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2.0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缬沙坦;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未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常会并发其他病症。其中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微血管病变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有2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均可发病,其中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多见。处于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其尿液中会出现微量白蛋白(UAlb),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尿液中白蛋白的水平逐渐升高,肾功能逐渐衰竭,并最终逐渐发展为尿毒症。因此一旦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应于发病早期尽快治疗,以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衰竭。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实验组有男16例,女13例,年龄41~69岁,平均(56.73±2.41)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8.25±1.37)年,对照组有男17例,女12例,年龄41~69岁,平均(56.73±2.41)岁,糖尿病病程4~19年,平均(8.79±1.43)年,排除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血糖变化规律及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并结合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等方法控制血糖,需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7 mmol/L以内。
对照组单独采用缬沙坦治疗,用药方法为:缬沙坦分散片(国药准字H20050508,生产企业:海南皇隆制药厂有限公司,规格:80 mg*14 s)口服,80 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实验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用药方法为:前列地尔注射液(国药准字00029H184,生产企业: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 μg,给予患者缓慢静注,1次/d,连续应用2周;缬沙坦分散片口服,80 mg/次,1次/d,连续应用4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24 h UAlb、血清肌酐(SCr)水平。
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水平、血压无异常;有效:水肿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尿蛋白水平下降一半或以上,血压有所恢复;无效:患者症状未好转甚至加重,尿蛋白水平下降不足一半,甚至升高,血压明显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2.0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水平及24 h UAlb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及24 h UAlb水平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Cr水平及24 h UAlb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的SCr水平及24 h U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水平及24 h UAlb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水平及24 h UAlb水平比较(±s)
组别nSCr水平(μmol/L)24 h UAlb水平(mg/24 h)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29147.23±4.5390.29±3.25129.41±4.3641.72±1.39对照组29146.25±4.65133.81±3.42128.45±5.1779.58±1.47 t值0.812949.67470.7644100.7763 P值0.41970.00000.44780.000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血糖水平的升高,导致机体内糖化终产物增多,长此以往,细胞外的基质逐渐增多,从而致使肾脏负担增大,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病初始阶段,患者往往表现为肾脏体积有所增大,肾脏滤过分数增加,尿液中可出现微量尿蛋白,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肾小球发生透明变,逐渐硬化,并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说明此时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增高,导致尿蛋白出现,患者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等,血压的升高会加速肾病的发展进程,因此需尽早治疗。
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控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轴活性的作用,药物应用后,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内压力减少,加之对肾脏微血管的扩张作用,最终达到改善肾功能的目的。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属于高血压治疗的常用药物,该药物的应用对心、肝、肾功能无影响,并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在降血压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降低了尿白蛋白水平,是治疗糖尿病肾病首选的治疗药物。本次研究中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治疗后患者的SCr及24 h UAlb水平均有所降低,说明用药治疗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恢复,治疗效果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1] 卞丽丽,尚文斌.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meta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408-412.
[2] 李 玥,韦小玲.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6):73-74,76.
[3] 卢 蓉,王 砾,张 敏,等.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7):1379-1380.
[4] 傅 彬.前列地尔与缬沙坦联合用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69-70.
[5] 邱建刚.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1):1837-183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87.2
B
ISSN.2095-8242.2017.16.3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