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森
[摘要]在梳理现有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从功用、过程和结果3个维度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的涵义表述,对政府、社会、研究生和高校等研究生教育主体进行了分析,并借助“需求—供给”范式求解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均衡点,进而试图探寻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化轨迹。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供需均衡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3003404
0引言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战略转型,内涵式发展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探究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涵义以及评价方式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学者也尝试从不同视角界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确切表述,但笔者认为,质量是具有多元性、扩展性的,就像定义文化的概念一样,任何一种定义反而都把其涵义狭窄化了,诚如罗威勒(A.Lawrence Lowell)所言:“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的时候,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以外,无处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指出:“要考虑质量的多样性,并避免使用固定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笔者不在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界定上纠结不清,正如英国学位委员会在一份有关质量保障的专题报告中提出的:“我们将不进行什么是质量的本质的讨论,单一的、真实的质量定义是不可能的。”笔者将转换一下思路,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研究生教育的涵义表述,分析研究生教育的供需主体,借助“需求—供给”范式求解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均衡点,探寻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优化轨迹。
1现有研究
随着研究生教育发展转型,质量提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明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涵义则显得尤为重要。通过CNKI查阅现有文献,已有部分学者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解读并尝试做出定义。
潘武玲把研究生教育质量界定为研究生教育在特定条件下所固有的满足研究生个人、社会及学科发展明显或隐含需求的一组特征或特征的综合[1];许克毅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种价值判断和评价,其概念界定应涵盖研究生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2];王亚杰等提出了单元质量、体系质量以及作为历史演变形态存在的研究生教育质量3个层次的分析模型[3];英爽、甄良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促使研究生主体实现个体发展需要并同时满足社会需要的能动性体现[4];赵军、周玉清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政府、高校、社会、研究生等主体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研究生教育系统、单元及其从事各项活动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5];孙健提出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概念,并指出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和区域结构是决定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的关键因素[6];廖文武、陈文燕等将研究生教育质量归纳为培养单位在既定条件下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能力的总和[7];程光德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学习者具备独立解决专门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8];戚兴华则以知识与学术系统为基点,试图使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一个具有稳定核心、开放边界和过滤吸纳机制的基本概念[9]。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的表述多集中在涵盖要素、特征表现、价值判断或综合解释,概念主观性较强,指向模糊,更没有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战略转型的时代背景,限制了概念作用的发挥,不利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的深化。
2研究生教育的涵义表述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高等教育序列的最高端,是本科毕业后继续进行的以研究为主要特征的高水平的专业化教育,是国家培育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机制的关键构成。研究生教育按照教育层次又可分为博士生教育和硕士生教育,按照培养类型又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整体与个体的统一,更是质与量的统一。
2.1作为功用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相连,相互支撑,教育离不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壮大,没有强大的国民经济,研究生教育发展所需的经费和资源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教育又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人力资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作为国民教育序列最顶端的研究生教育,则是国家培育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机制的关键构成。研究生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必然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2.2作为过程的研究生教育,是高校研究生培养活动的总和研究生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根据培养方案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其涵盖的内容要更宽广、更丰富。研究生教育贯穿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方方面面,套用梁漱溟先生解读文化涵义的一句话:“研究生教育就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所依靠的一切。”[10]课堂教学、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期末考核、随堂抽查也是研究生教育;导师指导、小组讨论是研究生教育,专题报告、学术交流也是研究生教育;沉思冥想、文献查阅是研究生教育,团体活动、文体比赛还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有助于其成长的活动皆是研究生教育。
2.3作为结果的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标签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类人才的贡献,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更是企事业单位争抢的香饽饽。同为高等教育阶段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重要區别在于研究生的创新性能力。研究生教育代表着具有高学历,研究生教育是各专业领域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代名词,研究生教育代表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较强的学术能力,甚至于较高的道德素养。所以,一直以来研究生教育都是社会选拔人才时重要参考指标,如银行偏向招收金融保险专业的研究生,企业财会岗位喜欢招收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软件行业喜欢招收具有计算机专业教育背景的研究生等。
3研究生教育的供需主体
3.1政府
政府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主体。我国是政府办教育,中央和地方政府是教育投入的主体,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上,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代理国家的监管职责。政府对于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一方面体现在政府可通过研究生教育传播国家的政策方针、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支撑。因此,政府必然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质量状况。政府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关注或者说需求在于教育投入的效果,即经费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是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要保证国家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的效果,换句话说,政府要关注国家投入的效率。
3.2社会(或市场)
社会(或市场)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主体。研究生毕业后也必然走向社会,社会是研究生的接收者。作为社会发展进步重要的推动者和建设者,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社会(或市场)必然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质量状况。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注则在于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社会更关注高校的学科结构、毕业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是否与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相匹配,以及未来的培养方向是否一致,毕业研究生是否具备了市场需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是否能创造性地发展知识、批判性地传承知识,并在各种场合传达学术理念、价值,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3.3研究生
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主体,也是研究生教育最为重要的主体,因为如果没有了研究生,研究生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直接受教者,教育質量决定了研究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因此,研究生必然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状况,但有别于政府的宏观需求,研究生对于教育质量的需求则更为微观,也更为直接。研究生更关注在受过系统的研究生教育后,个人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是否达到了实现自我、个性进步、知识传承、技能提升的目标。
3.4高校
高校是研究生教育的实施者、供给者,但同时高校本身又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者,一方面,高校通过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满足政府、社会和个体对于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进而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高校具有政府和社会无法替代的功能,其直接决定和控制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正因如此,高校更需要通过高效的配置可供利用的资源,如师资队伍、仪器设备、教育经费、学术环境、规章制度等,优化培养方案,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供需均衡
政府、研究生和社会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主体,三者之间由于利益需求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构成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利益和价值主体,OECD的《教育政策分析2005~2006》较好地指出了各主体的质量需求:“高校通常关心内部的详细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政府关心整体的、可比较的系统数据以便就经费分配作出决策,顾主则要求保障高等教育的毕业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业准备。”[11]但各主体共同关注的目标却又是一致的,即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升。
政府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需求,本文称之为“效率追求”,研究生个体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需求,本文称之为“学术追求”,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需求,本文称之为“市场需求”,当研究生教育满足任何一个主体的质量需求时,都可以说研究生教育是有质量的,但同时另外两个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质量需求却未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三个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质量需求未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图1表示政府、研究生、社会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需求的均衡状态。X、Y、Z三个轴分别代表政府的效率追求、研究生的学术追求和社会的市场需求。从三个轴的交点向外代表越来越高,当研究生教育质量位于W1点时,三个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质量需求分别为X1、Y1和Z1,如果此时三个主体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需求都得到满足,那么研究生教育就达到了当时的质量均衡。如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个主体对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需求发生变动,均衡就随之移动,如社会对于市场需求的关注由Z1变为Z2,那么此时,W2就成为新的质量均衡点。
如果将不同时期的均衡点连接,而时间点的选取又是足够紧密,就能得到一条研究生教育质量均衡点的曲线S1,也就是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在不同时期满足主体需求均衡的发展轨迹。如果将不同时间点相对应的全部高校的均衡曲线S1、S2…Sn相叠加,就能得到一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质量轨迹Sw,如图2所示。
当然,这条曲线是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质量需求在各个时期明晰的前提下得到的,换句话说,因为无法明晰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质量需求,因此,就无法提前勾画出一条最优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轨迹。但是,即便如此,供需均衡的评价视角还是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通过预判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质量需求,进而预测研究生教育均衡走向,可为高校制定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支持。
5结束语
笔者选取研究生教育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研究生教育主体的供需均衡来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优点,借助研究生教育主体的视角,既解决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涵义的多元性,也能解决研究生教育质量涵义随时间的发展而必需的拓展性。笔者相信,将研究生教育置换为高等教育,供需均衡评价范式同样适用。但本文对于评价指标的选取设置未作进一步的展开论述,也未通过实践案例检测质量评价效果,这将是笔者下一阶段深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 许克毅,赵军.从扬弃到超越—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重构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6):3336.
[3] 王亚杰,王沛民.研究生教育质量:分析框架及其微观层面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863.
[4] 英爽,甄良.从主体能动性角度解析研究生教育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1014.
[5] 赵军,周玉清.研究生教育质量概念研究新视野[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5257.
[6] 孙健.结构质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宏观解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1014.
[7] 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1114.
[8] 程光德.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89793.
[9] 戚興华.多元与泛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理论面相解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5):611.
[10]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
[11] 黄启兵,毛亚庆.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基于知识的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9.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to probe into the mea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from three dimensions,i.e.the function,process and result,and to analyze the subjects of graduate education,i.e.government,society,graduate student and universities.Moreover,to seek out the equilibrium poi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by means of "supply and demand" model,and then try to explore the optimal trajectory of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Keywordspost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upplydemand equilib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