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怡
摘 要: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交往是一门艺术,好的交往能避免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情绪、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交往中一些窍门的掌握有助于良好交往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教师;学生;家长;交往;窍门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人不想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让家长拥戴的教师。有的教师工作认真,对学生尽心竭力,但仍然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心。这里面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在和学生、家长的接触中,有几种情况很容易伤害到学生和家长的情绪乃至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与学生还有家长的关系。通过多年来教育第一线工作的经验,我总结了有效与学生及家长的交往中应该避免的做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不要摆出“教育者”高人一等的姿态,要微笑着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生活在孩子中间,又和孩子的家庭有着联系。作为教师应该有强烈的教育者意识,长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切不可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喜欢教训人,伸出手指点别人。教师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从心理上尊重他们,相信他们会懂道理。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会笑。我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个孩子到公园玩看见了自己的老师,这位平时特别严肃的老师此时正带着自己的小孩玩。她的脸上带着笑容,看上去美丽极了,亲切极了。那孩子忘记了自己平时多么惧怕这位老师,走到她身后叫了一声老师,他期待老师也用那灿烂的笑脸看着自己,谁知老师转过来的却是和在学校时那张板着的严肃的令人畏惧的脸。孩子最后写道,我明白了原来老师会笑,只是在学生面前变得不会笑了,甚至还有一些凶恶。所以,要想和学生还有家长关系融洽,千万不要摆出“教育者”高人一等的姿态,要多微笑,让学生和家长感到你的亲近,努力为学生以及家长营造一个友善的氛围,以平常谈话的形式输入你要求他怎样做会更有效。
二、教师在与学生以及家长的交往中不要为威信而威信,威信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教师都希望自己被孩子们尊敬,在孩子们心目中有威信,而真正的威信是由敬意、信赖、爱戴产生的,是靠教师自己去创造去争取的,并不是因为你被冠以教师之名就能获得。有的教师和学生处不好关系,他们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必须照办,表面上看学生要听你的,但老师不在时便像换了个人似的。这其实是一种压服,教师本身仍然没有威信。还有的老师把威信理解为俗话中的个人“面子”,所以拒绝在学生面前认错,不给孩子平等说话的权力,还斥之为“没有礼貌”“不尊敬老师”,在错误面前固执己见,混淆是非,孰不知这最容易让教师失去威信。在这方面我相当注意,从不吝啬在学生面前道歉。
我班有一个名叫李×的女孩子,平时不多言不多语,学习时而偷懒,中等成绩。在三年级期末复习阶段连续几天听写生字错得特别多,试卷也做得很不理想。我想到她以前的种种表现便认为她又在偷懒了,于是批评她,让她努力,回家要复习不要贪玩。可第二天考试仍然是老样子。下午放学后,我离开学校已是六点多了,我看见她和她妈妈正兴高采烈地走在路上玩,我极不客气地说:“你怎么还有心情玩得这么开心?”一时间我看见她的表情极不自然,心想,这下总让我说中了要害。
第二天下课,我在教室里看见几个同学正围着她说话,看她手背上的针眼,原来这几天她一直发烧,她妈妈让她休息,不要来上学,但是她坚持来了,我看到她和妈妈手牵手是她刚输液回来。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一个这么爱学习坚持学习的孩子,不但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反而只有老师的指责,于是我一上课马上在全班学生面前向李×同学诚恳地道歉,我也得到全班学生的热烈掌声。第二天她妈妈为了此事,专门找我说:“孩子回家特别高兴,不停地夸老师好,还拿出语文书认真地学习呢。”
我在学生面前认错道歉,我的威信降了吗?没有!反而更高了,不仅赢得了学生还赢得了家长。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如果是出于良好的动机而做事急躁,考虑欠周,儿童是会谅解的。可儿童不会原谅那些态度冷淡,缺乏感情,好做长篇说教,总想置身于孩子的忧虑与激动之外的教师,只有尊重孩子的感情,才能得到孩子的信赖。”
三、教师在与学生以及家长的交往中不要只图说个痛快,要停下来听听家长和孩子在想什么
一个孩子考了一百分,又笑又跳又欢呼,老师马上斥责他骄傲,并断言下次考试成绩一定会垮下来。直到看见孩子的笑容僵硬,最后换成了泪水,老师才有了一丝笑容。老师痛快了自己,伤害了学生。对家长也是一样,有的教师请家长来就是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你在家管过孩子吗?丢给我们老师就行了?错一大堆也要签字?……”老师如此这般训斥人,只图说个痛快,只能令师生关系、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甚至对立。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我这样做是为学生好,难道他们不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吗?但我觉得现代教育,不能让自己的良药越苦口越好,忠言越逆耳越好,而应该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我的做法是,力求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表扬学生,在指出他不足的同时指出和这一点不足相对立的长处。这样做决不是怕学生不高兴,怕学生不接受批评,而是觉得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果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总是肯定他的成绩,说如果用七分成绩去战胜三分缺点,一定能取得更大进步。这样的批评一定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家长交流也是这样,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教师都能在指出不足之前先指出优点,让自己的忠言变得顺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泰普林博士提出了著名的“三问法”值得我们去做。他说:我们要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題: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能让我们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个问题:如果用这样的办法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的人就更具有预见性,就能看到事态的发展方向,更有远见也更具竞争力。第三个问题:如果我那样做,别人会是怎样的感受?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的人更能理解他人,才能善于与人相处。
作为教师,如果多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一定能成为一位有创造力、头脑灵活的教师,一个有远见的教师,一个善于与人相处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汪旺根,冷泽兵.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交往中的职业道德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
[2]张释元,谢翌.教师:家长交往在教师文化形成中的作用[J].教育学术月刊,2013(5).
[3]谭细龙,王慧玲.论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创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1).
Abstract:Communic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parents is an art. Good communication can avoid harm to the mood of students and parents, and reduce the teachers prestige,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parents. Some of the skills in the communication help to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Key words: teacher student parent communication sk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