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路径研究

2017-06-26 08:41胡登海
时代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覆盖审计监督实现路径

胡登海

[摘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指出: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结合工作实际,本文从审计全覆盖要求、意义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相应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监督;全覆盖;实现路径

1.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要求

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与审计全覆盖相适应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注重实效,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通过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通过审计全覆盖发现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廉政建设: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風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总结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2.审计监督全覆盖内涵

2.1对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

(1)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不仅要充分发挥流量资金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要注重对存量资金活力的有效激发,构建存量资金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实现对流量、存量资金全覆盖审计,获得最大的公共资金使用效益。

(2)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对审计力量加以强化,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提升审计人员履职尽责能力,确保国家审计承担好公共资金“守护者”的任务。

(3)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确保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以实现对重要改革领域全面覆盖,同时不断将盲点、盲区扫除,达到公共资金的无死角审计监督。

2.2对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

(1)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一,健全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制度,以抽查、委派、自查等方式的综合应用,实现境外资产的系统、常态化审计监督:二,成立境外国有资产运行管理公司,有效提高境外国有资产运行、管理效率,投资竞标前、后由国家审计人员审计监督投资项目,以防出现恶性竞争,造成超低价投标的问题;三,充分发挥外派监事会制度的作用,实现对境外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四,在境外设国家审计人员、纪检人员,定期审计监督境外资产,避免境外国有资产被贪污。

(2)国有企业资产监督管理。一,详尽分类经营性国有资产、闲置国有资产,定期清点国有资产,将清点结果上报至国家审计机关,确保账目透明:二,对国有企业、国家机关领导主要关系网登记,对存在利益合作关系人员登记,在源头上避免出现利用职权挪用国有资产的情况:三,国有资产每一笔投入均需事先通过审计单位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然后对投资对象获益者加以详细排查,避免其为领导人利益相关者,审计单位在该项目、公司运行过程中进行不定期审计监督。

2.3对国有资源审计监督全覆盖

(1)环保、国土以及水利部门等在资源性国有资产审计过程中,只有扩大审计覆盖面,才可令资源性国有资产审计工作向着更加规范化、普及化、系统化方向发展;(2)扩大审计覆盖面同时,国家也需完善现有法律体系,为资源性国有资产审计监督提供法律支持;(3)审计资源整合,也是推动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审计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构建资源性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对资源性国有信息资产加以整合,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对干部任职期间资源性国有资产利用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

2.4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1)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应实现审计对象的拓宽,目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存在层次低、对象窄、作用小的问题,但是领导干部级别越高、权利越大、责任越重,则作用/危害越加显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极为必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逐步提高审计对象级别,突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的领导干部审计。

(2)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应实现审计内容的拓宽,目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局限于以下几点:一是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财务真实与合法性;二是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情况:三是任期目标完成情况:四是执行财经法纪情况。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必须要考虑财经管理情况与对经济责任的要求,收入审计重点为乱收费、收入不入帐(帐外资金)问题,支出审计重点为支出效益性、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杜绝无关家宴费、旅游考察费。

(3)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应实现全程审计,也就是对领导干部任前、任中、年度、离任均开展审计,除了全程审计,还应开展举报审计,也就是根据的群众举报,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经济问题随时开展审计,纪检、组织人事、审计部门做好“联合审计”。

3.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途径

3.1整合审计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3.1.1整合人力资源

(1)增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指导与联系。对此,应充分结合当前全国七省市开展的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增强省以下机关的统一管理力度,强化审计部门间的上下级领导之间的联系,开展大项目审计工作,确保审计机关内部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整合。

(2)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指导与联系。对此,国家审计机关应当增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提升内部审计的业务水平及监督水平,逐步减轻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压力。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根据被审计行业与单位的特征,针对性抽调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充实国家审计力量,真正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促进内部审计的协调发展。

(3)购买社会审计服务。①外聘专家或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国家审计项目,这种方式运用简单灵活,并且容易控制,适合专业审计项目和小型审计项目。②采取审计项目或审计内容外包方式,如果需要采取此种方式,国家审计机关应当建立有效的社会审计机构准入机制,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社会审计机构,与社会审计机构签订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等相关约定条款合同,由社会审计独立展开审计项目,审计通知书和审计报告等由国家审计机关出具,有效缓解国家审计机关的压力。

3.1.2整合信息资源

(1)增强审计机关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这就需要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掌握审计对象底数,构建立分行业、分领域的审计对象数据库,并定期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还应增强对数据库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应用力度。(2)加强政府监管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以此来有效整合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信息,实现数据资源不受空间、时间、地点限制的共享。

3.2优化审计项目管理

3.2.1提升审计项目计划的科学性及统筹性

通过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可有效解决审计全覆盖范围问题,但需做好以下工作:(1)深度研究年度统筹与开放相结合的审计项目管理体制,这就需要根据领导交办事项、经济工作重点、各级项目建议以及公众的意见征集等渠道开展开放式的项目管理,全面考虑项目计划。(2)试点成立独立的审计计划部,专门负责审计计划的调查、拟定、实施、调整等,在保证计划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及统筹性。(3)根据不同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特点,制定长期项目计划,使审计监督形成常规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专项審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的多种审计方式,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

3.2.2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1)充分做好审计前相关准备工作,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等情况。(2)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方案实施过程中,还需按照国家审计准备及审计现场管理办法等要求,积极开展审计,并进行审计取证:而在审计项目的复核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各级复核和审理的内容与重点,层层把关,逐级分解和控制审计质量:在审计报告等审计结论和审计处理意见审定阶段,需要严格遵循业务审定会议的程序和规则,按照依法审计的原则进行审定;在审计整改阶段,还需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合理整改审计意见建议,促使审计监督不留空白和盲区,实现全覆盖的要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发展环境日益复杂,此状态下,为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审计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树立审计监督的大局观念,增强审计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审计监督体系结构。针对实际审计监督工作,还应增强对其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以促进我国审计监督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全覆盖审计监督实现路径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电网企业小型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和改进对策
省属高校内部控制全覆盖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及路径探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