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 罗保平 李春亭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技术(NPW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NPWT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纱布换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截肢率)及治疗前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截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DMQLS量表疾病、心理、生理、社会、满意等5个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DMQL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DMQL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WT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确切,具有美学效果好、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轻、截肢率低等优点,且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
[关键词]负压创面技术;纱布换药疗法;糖尿病足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7)03-0057-03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以及下肢远端神经异常而发生的足部溃疡、感染甚至深层组织破坏,它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亦是糖尿病非外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情况,探索治疗糖尿病足的理想治疗方案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负压创面技术(NPWT)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Wagner分级92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等。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宜方案控制血糖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NPWT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纱布换药治疗。NPWT技术方法如下:①消毒创面,清理创面坏死组织、脓液,开放创面腔隙,注意创面、创腔均应无异物、脓液残留;②设计修剪敷料,敷料面积稍大于创面面积,使用时确保创面与敷料之间充分接触且不留空隙;③采用半透性黏贴薄膜覆盖整个创面以及创周2cm皮肤,保持创面封闭;④连接负压装置,负压设置为125mmHg,在负压作用下,敷料及半透明薄膜紧贴于创面上;⑤每隔3d更换1次敷料直至创面愈合。传统纱布换药治疗方法如下:根据敷料渗湿情况每隔2~3d换药1次,及时清理创面坏死组织、脓液。
1.3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Wagner分级降为0级被定义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Wagner分级下降≥1个等级被定义为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Wagner分级无下降甚至升高被定义为无效;②治疗效果评价: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截肢率;③2型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量表(DMOLS)评分:包括疾病、心理、生理、社会、满意等5个维度,其条目数分别为20、16、17、15、19条,每个条目最高分为5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之间治疗效果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DMOL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截肢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3例、無效0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12,P=0.0000),见表2。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截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MOLS量表各维度评分的比较:治疗前组问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DMOLS量表疾病、心理、生理、社会、满意等5个维度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DMOL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DMOL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可以诱发很多并发症,其中以糖尿病足最为严重。随着研究的深入,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已逐步明确,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腹主动脉、肢体主干动脉等病变继发糖尿病性肢体缺血;末梢神经病变导致交感神经功能异常,肢体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易发生皲裂,破坏皮肤完整性;肢体末端微血管病变,使患者易发生糖尿病微血管性坏疽,足底压力异常增高,使患者易发生足溃疡,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从而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等。
由于糖尿病足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临床应积极给予治疗。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足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血糖,改善末梢神经功能障碍,下肢血流重建、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造血干细胞移植促进新生血管形成,防治感染等,必要时甚至给予截肢治疗。此外,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处理亦应逐步得到临床重视。
在本研究中,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NPWT技术治疗,后者接受传统纱布换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创面愈合时间、治疗费用、截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社会一心理因素方面,观察组患者DMQLS量表疾病、心理、生理、社会、满意等5个维度评分治疗前后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患者更大。在疗效评价标准中,Wagner分级与患者糖尿病足病情密切相关,显效患者Wagner分级为0级,此时患者皮肤己无溃疡,这不仅增加了患者足部美观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信心。分析NPWT技术各方面指标更佳的原因,主要是该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如通过引流渗出物,减轻组织水肿;通过缩小创面,减轻创面张力;通过保持创面湿润,稳定创面环境。随着NPWT技术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其治疗糖尿病足的分子机制亦得到进一步研究。孙蕾蕾等报道,NPWT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增加创面肉芽组织形成,促进创面愈合。相关研究表明,NPWT技术可促进糖尿病足创面肉芽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达上调,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综上所述,NPWT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确切,具有美学效果好、创面愈合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轻、截肢率低等优点,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功能,从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