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光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老年人交通出行需求与供给均衡分析
张春光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通过对出行目的、出行时段和出行方式的分析,研究了老年人出行需求特征,提出了我国在满足老年人出行交通供给设施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现代交通技术和政策来改善老年人出行的机动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出行及活动需求,以期为城市交通供给侧的改革提供思路。
老龄社会;出行特征;出行需求;交通供给;活动空间
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龄人口超过2.1亿人,占总人口的15.5%,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也达到了1.37亿人,超过总人口比例的10%。现有的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和政策等交通供给侧对老年人的出行需求考虑相对较少,不能很好地适应老龄人口特殊的生理、心理与出行行为特征,老龄人口的交通出行、活动空间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因此,如何在当前智能交通、“互联网+”交通、绿色交通的背景下,保证老龄人出行的安全性和方便性,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目前,国内在老年人出行行为研究方面,有学者探讨了性别、年龄、收入、交通工具拥有情况对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1,2],对比分析了不同城市老年人出行的异同及原因[3,4]研究了老龄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问题[5],提出了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6,7]。但是随着“互联网+”与交通的深度融合,老年代步车的兴起,城乡规划中对“老年友好型”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需要剖析现代交通技术和交通背景下老年人的出行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为制定合理、有效、有针对性的交通政策提供依据,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
2.1 出行目的
按照我国当前的工作制度,老年人在60岁之后大多已退休,其出行目的已经由工作为主向生活为主转变。表1给出了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出行目的统计情况[1,3,8,9]。可以发现,休闲活动(包括娱乐和健身)、购物是老年人出行的主要目的,两者占到75%以上,而上班的比例明显降低,其他活动中包括接送孩子上下学等活动。可见群体性活动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一大特点,休闲娱乐出行和购物出行成为老年人日常出行的主要目的。
2.2 出行时段
研究人员[6,7]发现,老年人出行时间多集中在早上6:00-7:00、上午9:00-11:00以及下午14:00-17:30三个时间段。结合对哈尔滨市、长春市、昆明市的交通调查发现,老年人早上和下午时段的出行中,对途径早市、超市、公园等活动空间的公交路线更为偏爱。如哈尔滨市公交82路途径了建国公园、早市(顾乡附近、辽河路附近)等,早上公交车80%以上为老年人出行健身或购物;昆明的公交100路,途径了翠湖公园、沃尔玛超市等,在下午15:00点左右老年人乘车比例也相对较高。
2.3 出行方式
对老年人而言,步行和公交车是主要的出行方式,具体可参见表2的调查统计。这是由于老年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天气等因素,一般都是短距离出行。在哈尔滨的调查中,随着年纪的增大和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主要都围绕社区周边的设施来完成各种活动(距离为步行15 m in范围以内),随着步行时间的增加,该活动范围内的老年人数目不断减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交通、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兴起,共享单车、专车、老年代步车、电动三轮车等方式也逐步增加。已有学者对老年人使用老年代步车出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0],发现济南市使用老年代步车的时段在早上6:00-10:00和下午14:00-16:00点,有代步车的老年人出行距离集中在2~4km,远高于无老年代步车的1km以内,电动代步车的出行有效增加了老年人的出行距离,有助于老年人购物、接送孩子上下课。
表2 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出行方式调查统计表
3.1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交通运输部在30个城市实施了“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现了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 m覆盖率达到85%,公共汽电车中具有空气调节装置的车辆占比超过了50%。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已有31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已超过3 200km。在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汽车中,也加大了绿色、环保公交车辆的更新,这其中包括了天然气、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公交车,同时公交车都设有专座,对老年人公交刷卡有优惠。但目前国内中低台阶公交车相对较少,不便于老年人上下车,同时缺少车门升降电梯,坐轮椅的老年人出行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通过对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公交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公交车的可达性和准点性差,等候时间较长。
3.2 城市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从前文的调查数据可知,老年人采用步行方式的比例较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底推行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中,加强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强调“应特别注意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无障碍设计,以方便老人、儿童及残障人士出行”,要求“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 m时(不包括非机动车道),应在分隔带或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这些规定对步行速度较慢的老年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但在实践中,步行系统无障碍设计以及大型交叉口过街安全岛等仍存在不足。
各城市目前加强了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的更新与升级,并设置了行人过街信号灯。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行人过街信号灯还设置有语音提示等功能,杭州、深圳等城市还实行了行人过街信号优先。这些举措都有利于老年人过街。但是实践中同样存在着部分行人过街信号灯绿灯时长较短、等候时间较长等不足。
3.3 “互联网+”交通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交通相关A PP、电子站牌的应用充分利用了交通大数据的实时性,而定制公交、专车、智能支付也正蓬勃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6年底,我国7.3亿网民中60岁以上网民的比例仅为4%,远低于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5.5%。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老年人不懂网络、年龄太大不易接受智能手机的A PP服务或智能支付等。定制公交服务更偏向于工作通勤的人群,专车服务的使用者年龄也多是在19~40岁之间。老年人由于对网络和智能化接受的不足而使用较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互联网+”的便捷和个性化。
3.4 老年代步车的发展
老年代步车的出现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出行距离,方便其购物、接送孩子上下课等活动,但老年代步车作为低速电动车,其技术标准尚未明确,且目前老年代步车不用上牌照,其管理一直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难题。老年人因其年龄较大,不能及时处置行驶中的突发事件,由于行动迟缓易引发交通冲突,没有接受系统的交通法规和驾驶培训使得老年代步车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新隐患,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等区域。
[1]张政,毛保华,刘明君,等.北京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7(6):11-20.
[2]陈团生,岳芳,杨玲玲,等.老年人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17-21.
[3]Hu Xiaowei, Wang Jian, Wang Lei. Understanding the travelbehavior of elderly peopl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y: a case studyof Changchun, China [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 2013(96): 873-880.
[4]韩艳,关宏志,李丹洋.基于海德平衡理论的老年人出行态度转变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41(6):906-911.
[5]刘东,马社强,韩凤春.老年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12):150-153.
[6]毛海虓,任福田.中国老年交通特征、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3):30-33.
[7]许志勇.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交通对策[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30(2):46-49.
[8]江海燕,朱雪梅,孙泽彬,等.广州居民交通出行的分异趋势及对交通公平的启示[J].规划师,2014,(1):94-100.
[9]董仁,李琳,韩汶,等.城市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研究:以昆明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1):102-108.
[10]秦鹤洋,王溪溪,李清玉,等.基于老年代步车的老年人出行问题调查与研究[C]//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1]毛海虓,黄瑾.美国面向老龄社会的城市交通对策以及对中
在实践方面,英国在老年人居住的社区设有特种人行横道,放置了弯腰拄棍老人的图示,在繁忙交叉口设有老人专用安全岛,在信号交叉口设有灯光信号,方便老年人优先和安全通行。美国的公交车前车门设有升降电梯,方便坐轮椅的老年人乘公交出行,驾驶员可以控制升降板降到与地面水平。如西雅图市的K in g C o u n t y公司采用的电动有轨公交、柴油电动混合动力型公交、电池型电动公交车都有这种设备。研究人员总结了美国结合老年人出行特点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交通改善措施,包括政策引导保障老年人的交通权利、完善公交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老年乘客、有针对性的老年驾驶员培训和审验制度、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老年人开发安全易驾驶的车辆等[11]。
在研究方面,Rashidi和Mohammadian(2008)提出了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来促使老年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建议[12]。Oxley et al(2010)建议城市道路设计者需加强道路的设计,特别是需要考虑老年驾驶员的特性,减少老年人的伤亡事故[13]。Srichuae et al.(2016)研究发现,出行目的、居住区位置和出行距离是影响老年人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建议构建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重视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联系,以此来改善老年人的出行活动空间[14]。
本文分析了当前在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和“互联网+”交通环境下,我国老年人出行需求的特性以及城市交通的供给与不足,目的是通过现代交通技术和政策来改善老年人出行的机动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满足其出行及活动需求。同时对国外应对老年人交通出行的成功经验和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其目的是满足老年人出行的特殊需求,为城市交通供给侧(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特性的交通供给)的改革提供思路。
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90-92.
[12]Rashidi, T.H., Mohammadian, A. Effectiveness of TransitStrategies Targeting Elderly People [J]. Canadian Journal ofTransportation, 2008, 2(1): 61-76.
[13]Oxley, J., Charlton, J., Scully, J., Koppel, S. (2010). Olderfemale drivers: An emerging transport safety and mobility issue in Australia [J].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0(42):515-522.
[14]Srichuae, S., Nitivattananon, V., Perera, R. Aging society inBangkok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mobility of elderly in urbanpublic spaces and transportation [J]. IATSS Research, 2016(40): 26-34.
U491.1+1
B
1009-7716(2017)06-0061-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6.017
2017-02-24
张春光(1966-),男,上海人,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