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倩,刘经飘,曾秋月
(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阳江 529500)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是一种应用于新生儿中的特殊给氧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1],为了探讨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的护理及体位选择,本次研究选取2013-01—2015-12间阳江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80例符合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3-01-2015-12间在我院N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筛选80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反复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胎龄不足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 g;出生3 d后入住NICU病房;均进行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被确诊为新生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排除以下病例:新生儿窒息;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败血症;先天发育不全;水电解质紊乱。此次研究前,取得患者家属同意和配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34~36周,平均胎龄为(35.07±0.89)周;出生体重为2150~2460 g,平均体重为(2305±142)g。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胎龄34~36周,年龄均值为(35.12±0.86)周;出生体重为2140~2470 g,平均体重(2310±149)g。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基本资料之间的均衡性保持良好,可进行对比研究。
两组患儿均给予氨茶碱(2 mg/kg bid)、保暖、抗感染、心肺维持治疗、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给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及护理干预。
1.2.1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装置将患儿的鼻腔与呼吸机相连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鼻塞,初始吸入氧浓度调节至30%~50%范围,鼻塞正压通气压力在0.39~0.49 kPa范围,每隔6 h对血气分析指标进行测定;待动脉血氧分压升至6.67~10.67 kPa范围,吸入氧浓度可逐渐降低,当吸入氧浓度降至40%以内,应将鼻塞正压通气压力相应增高,每次增高幅度为0.049~0.098 kPa,但若动脉血氧分压升至13.3 kPa以上,应对吸入氧浓度进行快速下调,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6.67~10.67 kPa范围内;待动脉血氧分压维持稳定水平达到6 h,且吸入氧浓度下调至30%以内,可撤除鼻塞持续正压通气装置,改用氧浓度为30%~40%的氧气面罩进行混合吸氧治疗。
1.2.2 护理干预:做好患儿的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患儿鼻腔内、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吸痰处理,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对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进行密切的监测,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变化情况对吸入氧浓度和通气压力进行调节;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室内气体温度应控制在32~35 ℃范围内,湿度控制在60%左右;采用暖色调绒布包对角折叠成长条状,包裹住患儿,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类鸟巢包裹,放于床上,在颈部下方垫一枚1~2 cm高的软枕。
1.2.3 体位配合: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采取仰卧位,床头抬高15°,患者头部处于床头中线位置,双手交叉放置于胸前,头部左右交替偏向一侧,颈部呈自然伸直状,2 h后改为侧卧位;研究组采取俯卧位,哺乳后30 min将患儿体位摆放为俯卧位,床头抬高15°,头部左右交替偏向一侧,双上肢呈“W”字形屈曲上举,在胸腹部下方垫一枚软枕,双下肢呈“M”字形屈曲下伸,2 h后改为侧卧位。
对两组患儿的通气参数、血气分析指标(PEEP、FiO2、PaO2、PaCO2)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氨茶碱给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即治疗24 h后患儿未再发作呼吸暂停;有效,即治疗72 h后患儿未再发作呼吸暂停;无效,即治疗72 h后患儿仍发作呼吸暂停,需进行机械通气。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与治疗1 h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的PEEP、FiO2、PaO2、PaCO2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PEEP、FiO2、PaO2、PaCO2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通气参数、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注:a表示治疗24 h与治疗1 h相比,b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较之对照组的80%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氨茶碱给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 d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共有3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包括1例腹胀、1例鼻黏膜损伤、1例鼻塞脱出;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共有2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包括1例腹胀、1例鼻黏膜损伤。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
呼吸暂停是早产儿中较为常见的症状,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高达20%,主要是指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5 s、心率异常减缓、肌张力减弱,如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发作次数超过2次,即为反复呼吸暂停[3-4]。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会导致早产儿的脑血流出现波动,可能会导致脑血流灌注量不足,引发脑缺血缺氧性反应,进而导致早产儿脑组织受损,引发新生儿耳聋、脑性瘫痪等严重后果,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5-6],故临床上应对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进行积极有效。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应用于新生儿期的特殊给氧方式,主要是指在新生儿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给予其持续性的正压通气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在呼吸暂停的预防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通过鼻罩持续输送氧气混合气体,在新生儿气道内产生正压,从而有效增加气道内的功能残气量,改善血氧情况,还能有效防止肺泡塌陷,从而有效减少呼吸暂停的发作[7-9]。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传统体位为仰卧位,这种体位便于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和监护,但存在通气效果欠佳的局限性[10]。而近年来俯卧位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有效增强氧气的流入,促使血氧浓度尽快达到预期值,但这种体位不利于病情观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故在俯卧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中应定时改变体位,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1 h相比,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PEEP、FiO2、PaO2、PaCO2均明显改善,但采取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24 h后的各项指标较之采取仰卧位的对照组均明显更优,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氨茶碱给药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俯卧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改善通气功能,缩短治疗时间。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说明在俯卧位鼻塞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弥补俯卧位的局限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给予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俯卧位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并辅以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通气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1] 丁丽君,季坚卫.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2):409-410.
[2] 何莲花,江英,杨岚等.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7-1328.
[3] 阮淑琴,吕俊英,吴改林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配合窒息监护治疗59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3,18(20):52-53.
[4] COURTNEY S E,KAHN D J,SINGH R,etal.Bubble and ventilator-derived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remature infants: work of breathing and gas exchange.[J].Journal of Perinat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California Perinatal Association,2011,31(1):44-50.
[5] COLLINS C L,HOLBERTON J R,BARFIELD C.et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compare 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e with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ostextubation in premature infants[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3,162(5):949-954.
[6] 卢林阳,胡少文.早产儿应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引起鼻损伤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13):57.
[7] 庄婵芝,吴玲,张少燕等.减少新生儿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2):193-194.
[8] 曹雪宏,汪盈,余海英等.俯卧位联合抚触对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5):1776-1780.
[9] THOMAS P E,LEFLORE J.Extubation success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treated with bi-level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rsus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J].The Journal of Perinatal & Neonatal Nursing,2013,27(4):328-334.
[10] 崔蕴璞,童笑梅,汤亚南,等.应用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进行序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6):417-419.
[11] 段娓,易明,贾佳等.俯卧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6):3136-3138.
[12] 曹雪宏,汪盈,余海英等.俯卧位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36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