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雄伟
(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517200)
D-二聚体是一种既可以反映机体凝血功能又可以反映纤溶功能的分子标志物,主要是通过纤溶酶降解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产生的一种简单降解产物。血浆中其水平升高表明机体凝血酶生成增多和纤溶亢进,是机体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1]。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动脉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是一种疗效显著的疗法,主要是通过纤溶酶降解动脉血栓中交联的纤维蛋白使其降解,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冠脉再通。有研究表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体内血栓的溶解程度密切相关,是评价溶栓治疗疗效的关键指标[2-3]。本研究采取了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分析了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AMI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研究对象为我院心内科在2014-06—2016-06间在收治的6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2例体检健康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并自愿参与此研究,且近期未服用过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颁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指南[4]。32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36例)与非溶栓组(28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1.5±5.4)岁,经B超、血生化、胸片等基础检查确诊无心、肝、脾、肺、肾等相关脏器严重疾病;溶栓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段(51~75)岁,平均年龄(62.1±6.2)岁;非溶栓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1.8±6.1)岁。
1.2.1 仪器:采用南京其蛋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FIA8600免疫定量分折仪和D-二聚体检测试盒(采用双线双控,增宽检测窗口,提高诊断价值)线性范围:0.10 ~8.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精密度:CV≤10%,CV≤15%,准确度:质控品的检测结果相对偏差 ≤20%。
1.2.2 治疗方法: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患者入院后即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和低血氧症的症状,及时治疗,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00 mg/d(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氯吡格雷口服75 mg/d(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低分子肝素钠5000 IU(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96),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联合使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溶栓组:静脉滴注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0646)150万单位(用100mL氯化钠稀释),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改善体循环(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96),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d(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6 h、12 h、24 h、48 h采集静脉血2 mL,血液经抗凝、离心、静置分层,取上清液检测D-二聚体水平(mg/L)。
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非溶栓组经治疗后各时间段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 h、6 h、12 h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4 h、48 h 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治疗前各组D-二聚体水平 mg/L
表2 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前后各时间段D-二聚体水平 mg/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破出血形成血栓从而导致管腔闭塞,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纤溶-凝血系统出现异常[5-6]。D-二聚体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最简单的降解产物,若机体出现血栓性病变且伴发继发性的纤溶亢进时,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就会发生改变。因此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则标志着机体内形成血栓或者高凝,已成为血栓形成的一个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长期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7-8]。
本研究中对照组健康人血浆中平均D-二聚体水平仅为(232±97)mg/L,而溶栓组和非溶栓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平均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48±85)mg/L、(331±90)mg/L,高于对照组水平,这与袁丽莉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形成纤维蛋白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现象。
尿激酶可以催化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从而加速溶解血栓,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本研究中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 h、6 h、12 h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说明纤溶酶降解了大量的纤维蛋白,血栓溶解。这与陈莹[10]的报道相一致。
综上所述,D-二聚体定量测定具有简单、高效、敏感的优点,可同时反应凝血和纤溶活性,应用于AMI溶栓治疗监测可以反映溶栓治疗的疗效,作为判断治疗预后的关键性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王克俊,荆蕊平,耿海燕,等.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AMI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20(1):30-31.
[2] 王曙强.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疗效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1):17-18.
[3] 田麦,刘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前沿,2012(19):59-59.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5] 林莎,祁晓婷,毛卫林,等.血浆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肝硬化、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3):279-280.
[6] 罗安平.D-二聚体检测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234-1235.
[7] 陈芳,刘洋.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1):51-52.
[8] 杨敏.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血浆BN P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8):1079-1080.
[9] 袁丽莉,袁丽艳,郑俊中,等.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关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7-9.
[10] 陈莹.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