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国强
摘要: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对课堂效率的追求,也没有深入剖析病源所在。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日常教学中他人的以及自我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特征,反思得失、并寻找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以期实现“高效课堂”或“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低效性;有效教学;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21
一、为什么要研究“低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追求“有效性”或“高效性”。“从专业的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获得协调的发展,这种理念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和改革者的共识。”然而,根据笔者多年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以及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的见闻感触,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离“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我们一直挣扎在“低效课堂”的泥潭中。
新课改和新高考对我们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课堂效率是教师们的共识和一致目标。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分析问题、反思教学得失、克服“低效课堂”并找到一些对策来,我们就有可能在实际教学中走上“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的轨道。
二、“低效课堂”的特征
1. 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模糊的主要特征是:“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导致“蜻蜓点水”式的教学。
我们知道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目标要指向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没有考虑不同课型的特点、过分重视教学过程或赶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结果,最后导致课堂教学上“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下例是不久前一位教师校级公开课时,笔者所作的听课记录。
教材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2 Healthy eating。从教学环节上看,这堂课给人一种匆忙感。在最后的10分钟里这位教师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以Wang Peng 和Yong Hui为故事的主人公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后续故事。大概6、7分钟后写作任务宣布结束。这样一节“阅读+写作”模式的课,难度很大。因为在40分钟的时间里既要上阅读又要讲写作,实在难以两头兼顾,这是典型“蜻蜓点水”的教学。
2. 语言知识落实粗糙
语言知识落实粗糙的特征是:知识的讲解脱离语境;语言知识归类不够细化。
课堂知识的落实关涉到学生信息量的输入。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在知识落实的环节做得比较粗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无论是在阅读教学课还是词汇教学课中,脱离语境进行知识讲解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以词汇教学为甚。词汇教学中新课或复习课常见的方法是“呈现法”。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6 Unit3 A healthy life 的词汇教学中有如下生词:cigarette, alcohol, abuse, stress, due to, addicted, mentally, desperate, disappointed...很多教师通过呈现单词、短语的基本释义和用法,再加一些拓展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词汇等语言知识的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要在具体语境中,给学生呈现有意义的场景进行学习。比如上述词汇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语境的创设(必要时可以配上图片),编写一段有意义的小语篇进行教学。比如:Mr. Whites job was so stressful that he suffered from stress mentally. To reduce it, he got into the habit of having cigarette and alcohol. He became addicted to them due to the bad habit, which made his wife disappointed and desperate....
“語言知识归类不够细化”也是导致课堂效率低效一个因素。在语言知识的教学与复习中,教师会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3,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中出现了remind这个单词,可以经常看到教师归纳出语言结构:V. sb. of sth., 举出 remind sb. of sth, 并归纳出rob sb. of sth.和tell sb. of sth. 等用法。然而,这种归纳只依赖于表层结构来归纳、总结词组,忽视了深层意义,给学生带来了记忆上负担。如果我们能够再进一步根据意义上的差异分类,可能会做到事半功倍,提升记忆效果。
如上述例子可以概括为:
rob sb. of sth.
rid sb. of sth.
deprive sb. of sth.
cure sb. of sth.
上述短语中的of表示“分离”之意。
inform sb. of sth.
remind sb. of sth.
warn sb. of sth.
tell sb. of sth.
上述短语中的of表示“关于”之意。
3. 教学风格偏轨
教学风格的偏轨特征是:教师搞“一言堂”,忽视学生需求和主体身份;授课节奏过慢,限制了学生信息量的输入。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在上复习课时,搞“一言堂”:自己唱主角、喧宾夺主、整堂课自说自话、自导自演,忽略学生的需求和主体身份。当缺失学习的主体身份时、参与活动的机会偏少,学生就会感觉自己是课堂活动的“局外人”,失去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所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和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有些教师授课节奏过慢,这导致信息的输出量不足,从而影响学生的信息输入。授课节奏慢有很多原因。比如,有些教师语速过缓、节奏拖沓;也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的授课计划,教到哪里是哪里;还有些教师过于担心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不足,而有意放慢节奏;甚至还有一些教师的发散性思维过于活跃,讲着讲着就偏离了主题,把授课内容给耽误了。总之,这样的课是没有忠实地按教学计划进行。有研究表明:“某项课堂教学活动比较合适的时间是5-8分钟。低于5分钟,活动节奏过快,高于8分钟,则活动节奏过慢。”
4. 教学辅助手段失策
多媒体教学的“上位”和传统板书的“失位”是教辅手段失策的特征,也是同一问题在选择使用上的两个极端。
多媒体教学的“上位”体现在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常见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的失策。相比传统的教辅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上的使用有很多优势:形式多样、呈现速度快、信息量丰富、图文并茂、感官冲击力强等。但有时物极必反,有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尤其是在新课导入时容易给人“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感。一次校级公开课中,授课教师在上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的阅读课时,对导入部分他借助多媒体教学呈现了大量的濒危野生动物的图片,还播放了一个5分钟的视频链接《海豹的呐喊》。学生兴高采烈地欣赏着这些材料时热情高涨地回答了教师的一些提问,但是这一过程却耗费了近半节课时间。可想而知,在所剩的时间里很难完成这堂课的教学任务的。在自己的教学反思中,笔者发现自己有时在上语法课时,喜欢借助多媒体教学,但也往往因为PPT的信息量过大、呈现速度过快而导致学生短时间难以消化目标知识,过犹不及,其结果是事倍功半。
传统板书的“失位”是多媒体教学兴盛后的一种常见现象。板书是指教师授课时在黑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及所画的图表。板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一直有着许多积极作用,它具有条理化、结构化的功能,可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然而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日渐普及和应用,很多教师淡化、甚至忽视教学中板书的使用。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板书。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书写工整的板书对学生接受知识、获得美育教育有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高考写作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基本上有“同质性”——他们的书写非常漂亮和工整。教师课堂板书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板书,且要板书得“有板有眼”。
5. 班级“英语文化”缺失
有时在听课活动中会发现学生对教师下达的指令或要求执行不到位;有时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中有人会感叹自己所教的班级没有英语学习的氛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有时进入某个教室可以明显感觉班级里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班级里学生完成作业不按时、不主动,早晚读声音沉闷等。这些都是英语文化缺失的体现。文化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文化是硬件,体现在班级学习环境的布置上。比如,有些班级有许多关于关英语学习的警句、名言、板报、杂志或书报,甚至是学习安排和计划等。隐性的文化表现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兴趣、合作精神,学生对教师教学指令和肢体语言的理解、教学互动的配合,甚至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的欣赏和崇拜等方面。它是一种软实力。班级“英语文化”缺失容易导致课堂效率低效、学生学习兴趣寡淡和学习成绩低下。
三、克服“低效课堂”的对策
克服“低效课堂”必须以“有效教学”为视角,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在上文中,我们分析了“低效课堂”的几个特征。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有很多,但对策的核心是要追求“有效教学”。
1. 加强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学习
要加强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理论学习,我们必须争当爱读书的教师。多看书、肯专研,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是终身学习的体现。有关教育和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刊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必须精选、精读,既要专研专业的英语教学杂志和专著,也要阅读有关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书籍。葛文山老师在《做最好的英语老师》一书中列出了一列书单,颇具可读性。加强理论学习是为了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不要邯郸学步,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习的过程中不要贪“全”,而要求“专”,把自己的优点或特色发挥出来:比如有些教师口语流畅,有些教师写作指导能力强,有些教师词汇教学方法丰富等,倘若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这些可以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2. 进行有效教学的自我反思
“反思”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有效教学的反思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探究和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努力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以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反思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反思性教学、微格教学、反思性写作、合作反思等。利用反思性教学和微格教学的录像可以通过回看整个教学过程或某一教学片断,分析和评论课堂教学,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反思性写作是通过教学日志这一载体写下自己的教学思考、经验得失等。”这对青年教师的成长特别有利。进行有效教学的自我反思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下面是一位教师“反思性教学写作/日志”的实例,值得一学:
3. 重视课堂教学的设计
“高效课堂”或“有效教学”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明确化,其目标要直指学生预期学习的结果。要善于利用教材、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在设计中做到灵活运用和重点突出,并兼顾“三维”目标。其中,不可忽略的是教学设计要注意“有效提问”。根据葛文山老师的经验,问题的设置在不同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阅读前问题的设置要具有“预测性”;阅读中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向导性、细节性和深层次性”;阅读后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创造性。其次,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心中两个“有”:一是心中有“学生”,即要以“学生为本”,要符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也就意味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學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二是心中有“教学目标”。要认真专研教材、吃透文本才能深刻理解教材内涵从而确立教学目标。
4. 建立班级“英语文化圈”
要建立浓厚的班级英语文化,可以尝试从建立“英语文化圈”,加强合作学习入手。“圈子”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为了某个特定目的或具有相同爱好、兴趣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文化圈”的属性包含“某个特定目的”“相同爱好或兴趣”,不同的大小群体和不同的水平层次,以及强大的合作力或凝聚力等。“某个特定目的”和“相同爱好或兴趣”决定着通过建立班级“英语文化圈”进行合作学习的可行性。根据Jim Knight的《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莱斯文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非传统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合作任务结构,即学生分成4-6人的异质小组进行学习。 合作激励结构,即学生根据其小组的学习表现得到表彰、奖励或(有时)分数”。合作学习的优势是可以确保学生受兴趣的激励、促进形成性评价、促进差异化教学、促使学生合作建构知识、发展沟通技能,为校外生活做好准备等。可以说它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其中,“个人结对”和“小组帮扶”是众多合作学习结构中经常被采用的两种模式。要建立班级“英语文化圈”,还有一些有益的辅助措施:可以成立“诵背小组”,让学生参与到经典文章或片断诵读、背诵活动中来;也可以轮流做Daily Report,还可以尝试设立“班级英语角”或“班级英语口语日”,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现能力的平台。教师设计这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营造英语文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如果要克服“低效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地分析问题、自我反思、虚心好学,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条“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的路子来。
参考文献:
[1] Jim Knight.高效教学:框架、策略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Paul R.Burden.Method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葛文山.做最好的英語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4] 常娟娟.高中英语低效性阅读教学课堂探究[J].英语教师,2016(3).
[5] 张广军.英语课堂低效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基础英语教育,2011(6).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洪家中学 3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