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国毓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缩小了的社会。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家庭暴力;关爱;倾听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94
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各种需要日益增长,加之此时还缺乏较强的文饰情绪的能力,所以他们容易动感情,且这种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具有两极性(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特点。此时,如果成长过程中存在着家庭暴力,则会让孩子心灵有扭曲感,对家庭的信任度、对家长的依赖度都会下降,厌恶家人,会有逃避、离家出走,甚至走上歧途。
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大部分的女生都会比男生好管理。可是在2012级所带的班级中却出现了两个特立独行的女生,她们时常逃课,以致后面发展到离家出走,到朋友家住,最后变成借钱自己租房子住。从她们逃课开始,笔者就开始关注她们了。通过与她们的聊天,笔者了解到她们都有相同经历:家庭暴力。一个是父母离异,女生跟着母亲,但是母亲为了生计,早出晚归,该生的午餐问题大多数是用泡面解决,母女之间缺乏沟通,只有钱的交流。当该生出现问题时,如果母亲没有时间处理而告知父亲时,父亲基本都会对该生进行打骂。另一名学生虽有着完整的家庭,但是父亲对她的要求极为严格,经常被父母与别人做比较,如果某些行为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做,则父亲也会对其进行打骂。所以,她们情感状态表现为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为了补偿由闭锁心理而带来的孤独感和苦闷感,友谊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她们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实精神生活。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才使她们成为好朋友,通过逃课、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威胁家长。了解这一情况后,作为班主任的笔者用了大量的时间首先说服她们按时到学校上课,每一个星期要求她们把每个星期所发生的事和想法写在纸上与班主任交流;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学生家长与他们沟通教育方式。刚开始,他们并没有在意,直至逃课变成了离家出走,两位家长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配合学生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改变暴力的教育手段。初中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要改变她们一些错误的行为,不能再依靠暴力。这时候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学会聆听,了解她们现阶段的想法和需求,如果不对,则需要慢慢地引导她们。改变不是一天就能成的,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陪伴她们慢慢成长。然而,长期的家庭暴力对学生造成了深刻且痛苦的影响,虽然家长也为此作出了改变和努力,笔者也给家长发出了注意孩子行为,提高警惕的信息。但最终两位学生还是选择了终结生命的方式寻找她们心中的自由和快乐。
发生这样的事情令家长、学校和教师,甚至其他学生都是极其悲痛的,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反思。由此可见,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一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然幼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自尊心越来越强,打孩子是对自尊心的严重损伤。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二是迫使孩子说谎。有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表面服输,内心不服,学会了看人脸色行事的不良性格。三是容易使孩子形成暴躁的性格。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经常挨打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暴躁的性格,在行为上也是给孩子的攻击性示范。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某些不良刺激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四是使父母丧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对父母忌恨报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在具有重视子女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就按自己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其他个性特点。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时,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就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家长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成败,成长是一个过程,家长应该在乎孩子的每个过程,而不是只盯着那个结果。用一颗平常心,培养一个平常人。
所以,家庭中需开展有效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记得有一位名作家说过:“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过高的要求和不断的批评下,有些孩子反而失去了信心和毅力,甚至疏远自己的父母,与父母没有太多的沟通,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也渐渐少了。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误解父母。其实,到了这种时候,父母与子女就应该需要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抛开那浓重的“火药味”,好好地交谈一次,把各自心中的话说出来,才能彼此得到理解,才能重新拥有一个更温馨更知心的家庭!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而忽略了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独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到了学校,班主任在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必然会承担教育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学生犯错误并不能一味地责备他们,而是要从各个方面关心他们,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学校和教师需要一起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十三中学 5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