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涛 陈士福
[摘 要] 为了解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我们设计问卷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优化思政课教学:一要优化医学院校多层级教育环境,确保制度公正和制度的有效落实。二要结合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医学发展趋势,教学过程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三要教师自觉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由注重灌输式教育到更加重视体验式教育。四要教师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考核过程伴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关键词] 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调查;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101-03
当今医患关系的改善,固然需要深化医改以从制度规范上予以突破,但提高医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也必不可少。大学阶段是医学生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思政课提高医学生对正确思想政治及道德规范的认知和认同,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为了解医学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现状,我们设计问卷进行了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 来自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016年5月,我们课题组9人对我校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和医学检验等四个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36份,有效回收率为98.3%,符合抽样调查对回收率的要求。
1 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认知状况
当被问及“您认为医生个人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影响大吗?”72%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25%的“影响一般”,只有3%的“影响很小”。
当被问及“您认为医院整体的医德医风,与其思政工作关系大吗?”84 %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大”,14%的“关系一般”,只有3%的“关系很小”。
当被问及“在思政课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您能否认同?”20%的同学认为“完全能够认同”,79%的“基本能够认同”,只有1%的“不能认同”。
从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可知,医学生无论从个体层面还是从整体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今后所要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关系,还是非常看重的。特别是考虑到当今医患关系状况,就更容易理解这一点。而从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表明,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尽管绝大多数能够认同,但79%只是“基本能够认同”,说明思政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2 对思政课程的爱好偏重
医学高校开设的公共课,除思政课外,还有计算机、大学英语、体育等其他课程。当被问及“您最喜欢以下哪一类公共课?”,选择计算机的同学占9%,思政课占14%,大学英语占17%,体育25%,大学国文占35%。与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意义和内容的高度认可和总体认同相比,大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明显偏低,仅高于计算机课程。我们认为,医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压力较大,故特别喜欢体育和人文课程,也在情理之中。而思政课本身具有人文特点,可受欢迎程度却不太高,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未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以致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由此看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还需要找到可靠的落实途径。
当被问及“在五门思政课中,就内容而言,您相对最喜欢哪一门?”8%的同学选择“毛概”,14%选择“纲要”,18%选择“原理”,28%选择“思修”,33%选择“形势政策”。“05方案”本来体现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学生头脑的,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较大偏差。在我们看来,“毛概”受学生欢迎程度不高的原因,一则在于该课与“纲要”课程重复内容较多,但却占的学分多和课时多,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二则该课相对通俗易懂,越是通俗易懂的东西,越需要结合医学生实际讲出新东西,而在实践中多数教师未能做到。“原理”尽管学生认识到其内容比较重要,但抽象难懂,故受欢迎程度适中;后两门课的人文性和现实性较强,对于专业课繁重的医学生而言,上课轻松易懂,故最受学生欢迎。
3 实际听课状况
当被问及“上思政课期间,您有逃课经历吗?”,37%的同学“无逃课经历”,58%“偶尔有逃课经历”,5%“经常逃课”。说明思政课的教学秩序尽管相对稳定,但学生逃课现象也不容忽视。而且我们课题组成员还私下从多位班长那里了解得知,上思政课与上专业课相比,逃课人数一般多20%左右。
当被问及“上思政课期间,您能做到专心听讲吗?”,7%的同学“能做到专心听讲”,65%“基本能做到专心听讲”,28%“基本不能做到专心听讲”。说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专心听讲”或“基本能做到专心听讲”,但“基本不能做到专心听讲”的也较高,接近三分之一。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吸引力,还显得现实而迫切。
4 对教师的特别要求
当被问及“您最看重教师通过何种努力,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13%的同学看重“讲授应系统、深刻和准确”,15%看重“应多与学生交流互动”,29%看重“应与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39%看重“語言要亲切、风趣和幽默”,另有4%看重“课件质量”。
可见,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医学生格外看重教师“语言要亲切、风趣和幽默”和授课内容“应与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语言要亲切、风趣和幽默,不仅是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普遍要求,还是医学大学生对此的特殊要求。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枯燥而繁重,学生们特别欢迎老师改变刻板面孔,寓教于乐。给医学生讲授思政课,内容要有针对性,应做到与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实践相结合。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一方面看重医学生整体就业收益较高,但另一方面又为当今的医患关系现状和从医环境所困惑。他们很想从思政教师那里得到这方面的背景知识、学术争论、政策发展、思路方法及完善途径等。
二 优化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以及长期从事思政课教学的体会,我们认为优化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1 积极优化宏观社会环境、中观校园环境和微观课堂环境,特别要确保制度公正和制度的有效落实,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背景条件和必要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是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1]。教育“能”但非“万能”,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这样,它需要一定教育环境。很难想象腐败泛滥、潜规则盛行及各种不正之风在社会、校园及课堂泛滥的背景条件下,思政理论会被教师理直气壮地讲,学生会从内心自觉接受。制度不公正,不要说学生对思政理论难以接受和认同,就是教师自身也会屡遭不公而陷入“角色困境”。因此,上好思政课,首先要优化宏观社会环境。面对愈演愈烈的腐败态势和不正之风,当前我们党和国家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果断掀起高压反腐之风,而且强调依法治国,重在制度落实。这能有效遏制在教育领域和医疗卫生领域的腐败态势和不正之风,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必要的社会背景前提。其次,还要优化中观校园环境。校园(含教学医院)既是宏观社会的一个缩影,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尤其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在涉及师生日常生活及现实利益方面自觉做到制度公正和制度的有效落实。当前,借社會大环境优化之际,自觉优化校园环境,就显得及时和必要。第三,还要优化微观课堂环境。教师和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微观教学环境的营造者。教师要言行一致,其话语和行动既要做到实事求是、睿智理性,又要做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捍卫和尊重,确保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自觉认识到,各层级环境体系的优化和营造,不能完全为“上级”所垄断,而是尊重公民、教师和学生的权益和政治参与作用。总之,只有积极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努力扭转各种不正之风,才有助于医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由认知转化为认同,并最终付诸于行动。
2 自觉结合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和医学发展趋势,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教学过程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2]。根据前面对医学生对思政课程爱好偏重的调查,可知他们最喜欢上具有人文特征的思政课。其实,做到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统一,不仅是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普遍趋势和一般要求,而且医学院校的实际和特点还对此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为医学诊疗和研究的对象是人本身,而人不只是一种物质的肉体的存在物,更是唯一一种具有社会性和精神性的存在物。而且,当今的“生物医学模式”已在医疗实践及其体现的医患关系呈现出诸多困境和弊端,医学正呈现出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因此,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做到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最突出和根本的就是要做到思政教育联系医疗卫生实践。然而,联系医疗卫生实践,无疑需要教师付诸更多切实的教研努力、实践参与和医疗体验。因此,需要思政课教师不仅具有“自觉的结合意识”,还需要学校建立一定的“措施”和“机制”[3]。然而在现实中,多数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此方面仍管理粗放,以致没有在职称晋升、津贴发放、考核评优等方面做出制度机制上的保证。职称晋升以及考核评优实际操作中只重科研不重教学,重教书不重育人,尽管学校口头上强调重视教学,但在事实上仍是课堂教学教好教坏几乎一个样,只要不出事就无足轻重;教学津贴发放纯粹按量取酬,科研津贴发放重级别不重实质和内容,也不重视与实际教学的相关性,还有最能体现医学生思政课特色的实践教学因“既不重视又无经费”只能有名无实等等。我们反对思政课教师的功利化取向,但无视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性和职业激励的一般规律,以致再具有创新冲动和责任感的教师也会因制度缺失而难以保有持续的动力。因此,为保证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做到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其即将从事的医疗卫生实践相联系,以最终落实为制度和机制,就显得非常根本和迫切。
3 教师要自觉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由注重灌输式教育到更加重视体验式教育,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上级要求高校思政课都使用统编教材,这对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以及教师讲授知识体系的规范性都是必要的。但要为特定专业学生上好思政课,就必须自觉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及其今后的实践需要以进行讲授,完成从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具体就医学生而言,如在讲授“思修”课时,要注重结合当前的医德医风、从医规范以及卫生法学等内容讲述;如在讲授“原理”课时,要特别结合重点讲授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变革对于科学发展的革命性,特别是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对转变当前生物医学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性;如在讲授“毛概”课时,既要注重从根本制度变革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还要注重具体体制机制完善的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相统一角度,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等等。
上好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做到将课程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还要做到由灌输式教育向体验式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单是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还是学生对其内含的价值体系的认同过程。而由认知到认同,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体验和体悟过程,才有可能实现对其的选择性吸收以及自我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建构。而且,医务工作者对具体对象的体验实践和体悟能力又有更高的要求,一是由于其工作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是一个在身体、心理及社会条件往往都不同的个体,医学知识的普遍性要与医疗对象具体性的完美结合,更要强调医务工作者个体的实践体验和体悟能力的提高。所以,给医学生上思政课,一开始就要注重体验式教育,对所讲授的思政理论,要多一些理性探讨,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民主商谈,少一些独断武断,多一点思考空间,少一点急躁冒进,既要求同,也要存异,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注重多样化,既要强化规范意识和底线意识,又要倡导独立思考和意志自由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在精神感染和潜移默化中,体现着对人本化思政理论的深度认同。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做到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相结合,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思政课不同于一般公共课和专业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课,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以往曾强调“政治挂帅”,以致将这种强制性发展至极,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后果。但我们当今也不能无视这种强制性,一味对学生放任、迁就、妥协以至退让,放弃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无论是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还是当今欧美出现的诸如吸毒、堕胎和对极端思想的容忍等很多社会问题,都与过度放松对国内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内在相关。问题是我们应如何通过思政课教学,以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呢?我们认为,要做到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相联系,特别是借助手机、互联网以及慕课(MOOC)设计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做到这一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要改变期末一次性考核模式为教学过程中多次性考核模式的转变。课程可分几个大的章节或专题,随学随考,过去这种方式由于教师工作量太大而无法实施,而现在可借助计算机的程序设计功能,人对机的自主控制和批量处理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使得这一边学边考融考核与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对于常规性讲授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慕课自主学习,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學习上,如教师就某一专题创设情景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终端开放式探讨、交流和进一步思考,最后结合学生回答及表现进行即时考核,学生就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就可以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化重结果为重过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从而极大提高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除以上四点外,思政课教师还要结合医学生医学知识多、学习压力大的特点,自觉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以释放其专业课上被压抑的人文情怀。如适当增强教学语言的幽默感,可以为医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适当提高教学语言的含蓄感,可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如注意讲授过程中的声调节奏感,可以使学生在和谐节奏中调动和调节学生的情感变化等,这些对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李凤英.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
[3]王晓宏.结合医学专业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