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艰辛,人性光辉

2017-06-24 18:01刘琴琴
牡丹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底层洗车光辉

刘琴琴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及文学自身的发展,以贫困农民、下岗工人为主的底层民众越来越成为作家所关注的群体。他们大多生活艰辛,为了生存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但在杜光辉的《洗车场》中,读者既能读到底层生活的艰辛,也能感受到爱与坚韧,在辛酸中渗透着温暖的人文关怀,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不仅再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也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社会现实批判功能,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哲理性,令人深思。

在中国文学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底层民众一直存在于作家的视野中,从杜甫“三吏”“三别”中的人物如老妇,到白居易的卖炭翁,再到“三言二拍”中的小人物,作者都把底层民众作为作品中的主角。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小说也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予以了极大的关注。通过细节刻画或写实的手法,作品描写了出身贫寒的底层民众不幸的人生遭遇,再现了底层民众的疾苦生活。

通过阅读文本,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与不易,也能从苦难中感受到一丝温暖,《洗车场》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他们身份卑微,没有社会地位,生活窘迫,但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与正义、希望与奋斗,正如天寒地冻中的一杯热水,温暖了广大读者的心,让读者倍感温馨。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评论杜光辉作品时称:“不论杜光辉写什么,都渗透着辛酸而温暖的人文关怀,闪现着朴厚的人性光辉。我们在这里读到的既有底层的艰辛,更有爱与坚韧,还有外在的冷漠与内在的热烈,平民世界的仁义和互爱,作者又赋予他们以理想主义的追求。杜光辉写出了一个平民世界,写出了这个世界特有的伦理,写出了辛酸,也写出了温馨、正义、友爱、奋争。”

一、直面社会——底层生活的艰难与辛酸

小小的洗车场聚集着三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老板张富贵、工人黄天朝和刘狗顺。但是,无论是工人还是老板,他们生活仍十分艰难;他们同属于被社会排斥的弱势群体,低贱、贫穷;虽有自己的梦想,但只能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无法得到任何的社会保障或医疗保障,就算受尽欺辱,也只能忍气吞声,最后不了了之,甚至无人问津、自生自灭。

老板张富贵是一名下岗工人,仅两万块钱就被厂里买断了他30年的工龄。失去工作的他只能在城郊开洗车场为生,除去工人工资、租金、水电费、成本等,张富贵每月收入也仅够维持在北京读书的孩子的花费,自己一家的日常生活十分艰难。工人刘狗顺,是个地道农民,为了反抗乡里书记乱收费的行为,在走投无路之际他选择了跳崖,最终摔断了腿;但为了生计、为了供北京的孩子读大学,刘狗顺只能选择到洗车场打工,不然只能饿死。而另一名工人黄天朝的处境也是相当窘迫。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黄天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拿到技校的毕业证,却找不到工作,只能回乡在洗车场打工,艰难度日。

然而,不公的命运并没有压垮他们,在苦难面前,他们奋勇向前、努力拼搏、毫不畏惧。洗车场这个狭小的空间,装满了三人的泪水与汗水,承载着他们的梦想与责任,同时也向读者诉说了底层生活的无奈与艰辛。为了生存,三人在寒风中招揽生意、看人脸色,低声下气地给车主们洗车;尽管手上长满了冻疮,但他们还是舍不得花钱买一双手套,以至于双手裂得像老树皮一样,颜色发黑,口子里还流着脓血。为了节省洗车成本,遇到冲不掉的泥巴,他们宁可自己用手抠掉,也不愿用高压水枪多冲一会儿,因为水是需要自己花钱买的;夜深了,他们不甘心地关掉了门外的灯,只是为了省下那一点点少得可怜的电费,几个人躲在狭窄的屋子里取暖。在洗车时,他们手上的冻疮血不小心弄脏了车主的护套,车主不依不饶,向他们索要赔偿金。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放弃收取这次的洗车钱,并承诺以后给这位车主免費洗车,不停地鞠躬赔礼道歉……

全文共描写了九位车主的洗车过程,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有成熟稳重的司机、有医生、有政府官员、有老板等。每一位车主的到来,张富贵、刘狗顺、黄天朝三人都是点头哈腰,看人脸色行事,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而失去一位客人,少赚了一点钱。通过细节刻画,读者能够感受到洗车场里三人卑微的社会地位。他们虽笑脸相迎,但内心是极其痛苦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生存,尽管受尽欺辱,他们却无法言说,只能默默忍受着,充满着无奈与凄凉。底层生活的无奈和苦楚通过一幕幕的细节描写,深深地刺痛了读者的内心。

二、人文关怀——艰难生活中的一丝温情

小说描写的洗车场里的生活,令人触目惊心。他们虽有着娴熟高超的洗车技术,但是依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自己的积蓄。因此,十分渴望在外读书的孩子毕业后能考上公务员,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不愁吃喝。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黑暗、狭小的洗车场里,处处透着一丝亮光,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予人温暖,震撼人心。

在洗车时,黄天朝因营养不良、最后体力不支突然晕倒在地。张富贵心急如焚,非常希望正在店里洗车的车主能开车送他去医院,司机却坚决不肯,最终以犹豫的口吻拒绝了张富贵的请求,说:“要是你们的人有传染病怎么办?”庆幸的是,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车主把手机借给了张富贵。拿到手机的张富贵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把黄天朝送去医院抢救,这才挽回了黄天朝一命。在抢救的过程中,因为钱不够,张富贵立刻动用了留给孩子的几千块学费,二话没说就为黄天朝垫付了医药费。张富贵虽然是老板,但实际上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岗工人,他与工人的关系并不是大多数读者所想象的“劳资关系”,而是一种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亲情关系。或许是同病相怜,又或许是同属于社会的底层,张富贵愿意竭尽所能地帮助黄天朝,不论是开电脑维修店还是治病救命,他都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

“钱是人挣的,只有人活着才能挣来钱。再说,你给我打工,你有病我不管谁管,咱总不能和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一个样吧?”张富贵如是说。当黄天朝出院时,张富贵的妻子还特地炖了一锅鸡汤给黄天朝补身子,满满的一锅鸡汤装载着张富贵和妻子对工人最温暖、最质朴、最真诚的关心和照顾,暖暖的鸡汤温暖了黄天朝的心,也温暖了洗车场的整个冬天。

为了让黄天朝好好休息养伤,老板张富贵连续好几天都不让他上班;直到黄天朝去医院复查肝功能,医生说一切正常后方同意他一起洗车。作为老板,张富贵并不像其他洗车场的老板一样,拖欠工人工资,或欺压工人、剥削工人的劳动成果。张富贵不仅工资按时发,提成也是一拿到手就发,一秒钟也不耽误。作为老板娘,张富贵的妻子对待工人也是十分和蔼、友善。细心的她如大姐姐般照顾着他们,没有一点老板娘的架子。当黄天朝的衣服破了,她立刻取出针线,细细地为黄天朝缝补好衣裳上的破洞。此外,无论物价上涨得多厉害,洗车场的伙食依然和过去一样,没有分毫的缩减。工人刘狗顺原本只希望自己在洗车场里能有口饭吃,根本不奢望饭菜里能够有油、有肉、有蔬菜,他说:“嫂子,以后饭菜就不用弄这么好了,都是下苦人,能吃饱肚子就好。”听了这话,张富贵的妻子立刻反驳道:“狗顺兄弟你说的是啥话,咱这洗车场靠着大家才能撑下来,咱就是少攒点钱也不能亏了你們的肚子。”作为老板娘,在物价飞速上涨的社会大环境下,她依然觉得对工人好是应该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张富贵夫妇虽是洗车场的老板,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老板,也没有把刘狗顺、黄天朝当成自己的员工,相反把他们都当成了兄弟对待。他们虽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亲人。每次洗车的提成,张富贵也只是比刘狗顺他们多拿一点点,尽管这多拿的一点根本不够成本,张富贵心里却毫无怨言。刘狗顺、黄天朝二人在洗车场打工也是包吃包住,连平时喝的茶也是张富贵特地跑去镇上买,又加之粮油菜肉都涨价,张富贵每月能存下来的钱并不多。

“你说你是老板,其实和我们也差不多,都是下苦力气的。”这是刘狗顺对老板张富贵的印象,脏活、累活、重活,张富贵都抢着干。每次吃饭,张富贵也总是让妻子先帮刘狗顺、黄天朝盛饭,最后才是自己。张富贵并没有因为老板的身份先挑菜吃,或者多吃几口饭。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原本寒冷、难熬的冬天,也似乎变得温暖、欢乐起来。

三、创新与技术——生活困境的突破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在科技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底层的人们依旧挣扎在生存的边缘,他们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就业和医疗也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底层人民在物价飞速上涨的时代背景下,只能遭受歧视,生活举步维艰。

在小说《洗车场》中,主人公张富贵、刘狗顺、黄天朝都是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群众。在经济体制变革之际,他们一无知识、技术,二无身份地位,三无资金储蓄,生活自然陷入困境当中,又加之缺乏基本的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他们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勉强度日。当黄天朝揣着红皮的毕业证书从技校出来时,他便感受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十年前,中专生还可以直接分到车间当技术员,并管理着一个可容纳几百人的车间,但如今仅凭着技校的毕业证想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都十分艰难,更不用说当技术员了。因此,走投无路的黄天朝只能回乡进洗车场当一名普通工人。在经济体制变革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需要懂技术的高级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否则想要在大城市立足,简直比登天还难。刘狗顺,是个地道的农民,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只能选择忍受,更不用说采用法律的武器维权,也无法因为残疾而享受到政府的就业或医疗保障。因为他们出身贫寒,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且位于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们在受人欺辱之际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反抗,逞一时口舌之快,紧接着便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因为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汗水养活自己。

同样,当厂里领导决定要用两万多元买断张富贵30年的工龄时,尽管他很抗拒,却无法改变这现实,因为这就是“政策”。下岗后,张富贵并没有用这些钱去吃喝,而是想着把这些钱作为本钱,然后做点生意赚钱。他知道,在社会急速变革发展的年代,只有不断努力拼搏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只是靠着下岗那一点钱,迟早有一天会花光的。然而,洗车场的经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节省成本,张富贵只能租位于城郊的店铺,又加之洗车场的简陋装修,很少有车主愿意停下来洗车,他们每日依然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艰难度日。

此外,洗车场的租金、水电费、工人工资等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因此为了在体制内生存,必须不断变革创新。于是,黄天朝提出了“生态洗车”的理念,因为他明白仅仅靠洗车是挣不了多少钱的,必须有技术才能立足于社会的发展;美容、打蜡、封釉等技术活已经成为洗车场盈利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没有学习美容、打蜡、封釉等技术之前,张富贵的洗车场生意本来就不好,又加之洗车场的收费低于市场均价,根本赚不了什么钱。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在寒风中招呼过往车辆停下来洗车,就算是过年也不例外,照样营业。而自从有了“生态洗车”等现代技术的支撑,张富贵洗车场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因为价格实惠,更重要的是所用材料都是上好的,诚信经营、技术精湛。经口耳相传,越来越多的车主都愿意停下来洗车。“生态、诚信、技术、专业”已然成为洗车场的代名词。

从下岗者、失业者、残疾人到洗车场老板、技术者,他们三人历经了众多磨难,饱受艰辛;在权利、制度、金钱面前,他们无法选择,只能妥协。这也从另一方面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无奈与软弱,暗示了出身贫寒、地位低下的底层人民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小说的语言简单质朴,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字眼,但正是因为这些简单的字眼,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情。

《洗车场》的成功不仅在于作者选择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为描写对象,更为重要的是在书写底层民众的弱势命运和生存的艰难中,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他们以至真至诚的情感直击读者的灵魂,令人震撼不已。全文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字里行间中都渗透着互助、友爱、正义,让人倍感温馨;同时也再现了社会现实生活,强化了文学作品的社会现实批判功能,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哲理性,令人深思。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底层洗车光辉
善良者的苦难,无法忽视
《盲山》的“盲点”释义
德国最成功的洗车门店——Mr.Wash
洗车
春在飞
雷蒙德·卡佛
就在家门口
了解社会底层心态为精准扶贫把“心脉”
APP看世界之让手机帮你洗车吧!
党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