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

2017-06-24 18:17王新刚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启蒙教育美感

王新刚

摘要:儿童美学启蒙教育是从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具体的故事情景中,分享不同视角的直觉感受,通过分析、比较、辩论等方式,达成美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审美化认知活动,学习有关基本常识,确立美的价值判断。儿童美学启蒙教育基于经验的积累,即美感经验是由生活经验引发的;强调情景式的对话互动,是一种非灌输式的自然渗透;强调以图文思维为主,是用儿童的语言表达美的诉求;重在直觉认知、价值判断、美感经验等方面的启蒙,而非专业美学的理性认知。重经验、重对话、重图文、重启蒙是美学启蒙教育的基本特性。如此,以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让孩子在美的浸润中,发展审美认知,唤醒审美意识,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儿童美学;启蒙教育;美感;“以美立教”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29-05

《國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改进学校美育教学,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已经写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这表明,美学思想与方法已经成为课程发展、教育变革的重要理论、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势;美的要求,已经成为教育的品质要求与时代追求。蔡元培先生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但受到功利性需求、考试制度、评价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理性认知仍然统治着学习,学校教育忘却了对儿童原初性的本性尊重,导致儿童认知的被动与僵化,以及人文美感的虚无。现实问题的破解,渴望美成为教育的一种需求。江阴市实验小学先后经历了“艺术教育综合改革”、“小学审美教育模式的研究”、“重构三年级:消缓学业成绩分化的儿童健康发展的实证研究”和“以美立教,创美的教育”四个重要阶段。审美教育特色已经初显,并凝练成了“臻美”校训。无论历史的沿革,还是创新的突破,都要求“以美立教、以美立人”的传承与发扬,并观照学校的特色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儿童美学启蒙教育。

一、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的实践意义

(一)着眼于“人道”的教育追求

蔡元培的“以美立教”思想,提倡美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着眼的是更为根本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拯救之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高品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诉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蔡元培“以美立教”教育思想,既是实践方法的指导,又是思想理论的指引,更是一种“人道”的教育追求。

(二)倡导美是教育的哲学指引

蔡元培认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教育从理想的应然走向现实的实然的动态发展历程中,需要一种为其提供思想辩护和价值评判的思想条件,这就是教育哲学。如果缺少了这个思想条件,无论是思维决策,还是实践行动,都会产生动摇,甚至是偏离。美学,无论是为学校二十多年来审美教育的深度践行,还是为儿童的美好人生奠基,都能提供行为与思维上的价值指引。

(三)面向诗意人生的规划启蒙

蔡元培认为,“美感具有超脱和普遍的特性,实为专己性之良药”,揭示了“以美立教”的深远意义与最终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只是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价值观的确立,更有人性的自我超越。儿童美学启蒙,就是为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儿童体验生活乐趣,从小树立理想追求,实现人的审美情趣与教育的审美境界的有机融合。现代美育的核心价值与功能就是以美立人、以美立美,正如2015年5月世界教育论坛的主题诠释的那样,“通过教育改变人生”。

二、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的基本主张:为诗意的人生而奠基

儿童美学启蒙是在“以美立教”思想指导下,在直觉美的过程中,提升美感经验,发展审美能力,为儿童人格的臻美而奠基。儿童美学启蒙既是原理性的认知启蒙,又是基础性的技能启蒙;但它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理论灌输和机械训练,如此就不会有“生动的主观性”。它应该是让儿童重返“生活世界”、“体验历程”和“情境课堂”的教育行动,是一种“学的课程”。儿童美学启蒙,以一种超越学校、超越学科、超越课堂的,更为开放的、综合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形态,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让儿童以美的姿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彰显人格魅力,鲜亮人生底色。主要内涵包括:

(一)让美学启蒙成为一种常识

充分挖掘能够体现美学思想与方法的“儿童事件”、“儿童故事”,形成美学启蒙素材资源,让儿童美学启蒙既是美学的一种观照,又基于儿童生活、儿童经验、儿童立场,使抽象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接“地气”,变得可亲、可学、可乐。如此,让原本抽象的、理性的知识,转化成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理和情感共鸣的形象化的常识,同时,让儿童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开展审美活动,使其认识到美的意义,感受到价值观的力量。

(二)让美学启蒙成为一种情趣

通过营造具有虚拟性、生活性、愉悦性、活动性的课堂情境,挣脱学科化的局限,在情境性的对话实践中,让儿童身临其境,放飞心灵,陶冶情操,切身体悟,想象创造,使美学启蒙成为儿童的一种自主建构、自觉认同和自我感化过程,实现美感及价值观的内化和升华,把“教的课程”转化为“学的课程”,使儿童美学启蒙教育变成体验的历程、交往的过程、建构的进程。

(三)让美学启蒙成为一种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在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中,我们将教学的交往化、活动化、实践化的理念和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行动中,强调用肢体表达,用感官说话,鼓励“晒晒美的我”,提倡“人人露露脸”,让每一个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地方铭刻自己的印迹,帮助每个儿童在小学阶段实现一个梦想等。

三、儿童美学启蒙教育的行动目标:美的种子、美的生长、美的童年

(一)播下美的种子

让儿童从小获得美的启迪,初步掌握美学的基本常识,培养对美的直觉意识,以美来涵养儿童的视野、举止与心灵。在体验自由与规则、宁静与奔放、爱与恨、美与丑、劳动创造与美、人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美学素养的养成,另一方面,促进价值观的初步确立,“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二)守望美的生长

简而言之,就是用美导引航向,用爱陪伴成长。以美的意义来建构教育的意义,充分发挥美学在办学中的导引价值、凝聚精神、规范行为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以愉悦性、和谐性和创造性为特质的教育文化形态。通过儿童美学启蒙课程的建设,探索课程的生本化研究与实践;通过学习空间的变革,把“知识课堂”转变成“思想课堂”、“情趣课堂”、“生命课堂”。

(三)收获美的童年

通过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儿童不仅成为审美的主体,更是立美的客体,让每一个儿童在臻美中留下永恒的童年印记,让童年的美好鲜亮人生的底色。将“臻美留痕”铭刻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赋予校园以童真、童趣、童乐,让校园也具有孩童般永恒的生命活力。

四、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的具体实施

(一)实施内容

1.儿童美学启蒙教育的核心内容

(1)美的特性启蒙

启蒙先由儿童以图文的方式收集整理素材,写下美好感言,接着开展二次建构形成教材,再通过师生共同提炼儿童美好感言的关键词,开展美学导读,编写“美学小贴士”,有机渗透美学启蒙知识,最后通过“做个美约客”平台实施课程评价。整个过程中,儿童始终是课程开发的设计者、体验者与生长者,真正成了课程的“主人翁”。美的特性启蒙主要包括:崇高—卑微;常态—新奇;简洁—繁富;大气—娇小;内敛—奔放;革新(变迁)—亘古不变;外表—内在;统一—个性;静—动;规矩—自由;阴柔—阳刚。

(2)价值观启蒙

爱国:在鉴赏自然美中,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激发爱国情怀;

文明:在享受自然美中,唤起游览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

和谐:感受美源于自然,感受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的价值与意义;

友善:做人为善是做人的根本,人是需要正能量的,与善交往;

平等: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人人平等,交往中要不卑不亢;

真爱:有爱才有美,有爱才能收获爱,感受爱意融融的和谐之美;

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合作:与人交往就必须学会与人合作;

创新:无论是个人或国家要富强就需要创造,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勇气:我们需要有探索未知、创新发展的精神;

情趣:人在有情趣的环境中更能享受自由的快乐;

品质:文学艺术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社会能更趋文明、和谐;

公正:在批判性思维中学习公正地看待每一件事情;

法治:围绕“适度”开展体验活动,感受凡事凡物都有规则与限度;

积极:积极的才是正能量的,也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理想:从小就要有理想有追求,千万个梦想才能凝聚成“中国梦”;

勤劳: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世界;

责任:未来需要我去创造,我要勇于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儿童美学启蒙的单元划分

一是“美之源——大自然孕育了美”。再现自然之美,感受自然之美,学会鉴赏自然美,体会自然美给予人类的美好启示;学习分享美,在分享中学习取舍;初步思考大自然与美的关系,比较与辨析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与区别。

二是“爱——心中有爱美无限”。理解美是需要积极情感的体验才能感受到的;体验心中有爱才有美;初步认识到美是人的情趣的返照,同时人又要不断汲取美的启示,完善自我。

三是“交往——在交往中走向美”。了解美的客观存在与人的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与世界、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享受与好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感觉;谈谈在交往中的收获。

四是“创新——新事物让我们触摸美”。体验感受想象创造中的意境之美,知道美是需要想象与创造的;创造美需要考虑形态(线条、颜色等);感受新奇美与经典美的不同;创新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

五是“文艺范——文学艺术中的美不胜收”。感受文学艺术与美;知道文学艺术可以提升品质,美是离不开文学艺术的;激发、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与兴趣;学习创设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小情趣。

六是“美味——品尝美的味道”。品尝美味,体会并交流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味;体验美是一种质地,既有外在的,更有内在的;由美味展开联想,分享什么是生活的美味;体验、感悟美是需要在磨砺中生长的。

七是“勤劳——劳动创造美”。感受体验劳动中的美,感悟生产劳动与美的关系;理解为什么是劳动创造了美,劳动的人最美;认识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美来美化世界的重要性,享受劳动创造美所带来的一种快感;初步学习美化生活创造美的基本方法。

八是“臻美——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感受体验美感带来的强烈的愉悦感;正确区分美感与快感、占有感;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人生的得与失,激发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谈谈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指导开展行动规划。

(二)实践策略

1.课程建设的生本化:儿童美学启蒙课程建设

一是强调启蒙,重在直觉认知、价值判断、美感经验等方面的启蒙,而非专业美学的理性认知;二是突出主体,儿童全程参与素材收集、教材编制、学具选择、活动策划及教学评价等,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之一;三是自然渗透,在具体的情景中,分享不同视角的直觉感受,通过分析、比较、辩论等方式,渗透美学知识,确立美的价值判断;四是基于经验,即美感经验是由儿童生活经验引发的;五是场景刺激,通过震撼的音画背景,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美的享受;六是圖文思维,用儿童的语言表达美的诉求。

2.学习空间的情趣化:美学空间打造未来教室

从学校改进的角度看,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益离不开学校空间的设计与营造,而且教育活动的本身就在直接改造并生成新的学校空间。[2]英国南丁格尔建筑事务所与索尔福大学联合,对7所小学的34间教室进行了一年的研究,发现教室的灯光、温度、声音、布局和颜色等物理元素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高达73%。[3]学习空间不再是凝固的混凝土,而是灵动的华尔兹,更具有弹性;它由管制约束向安全舒适发展,营造出一种私密又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习更顺畅有效,让儿童获得安全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真正实现差异化的关照。

(1)情境性:美的深呼吸

打造以儿童美育课程场馆为主体的情境平台,研究并探索其学习、活动、展示、美感体验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包括建设儿童美育主题场馆、“阳光小屋”积极心理学院,建立现实和虚拟的红领巾臻美生活馆,整体规划、建设臻美主题的校园环境,让校园、课程、课堂成为儿童呼吸美的地方。

(2)寓身性:美感养成DIY

认知不仅与大脑有关,更与人的肢体有关,当看、听、摸、尝或闻的时候,身体本身和脑都参与了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4] 因此,我们将在课程内容的挖掘、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方法的选择、评价机制的调控上,以调动儿童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为重要前提,把学科理性与儿童生活、儿童故事、儿童趣味、儿童情感和儿童观念结合起来,增强儿童的获得感、愉悦感与幸福感。

(3)交往性:美学“悦读SHOW”

所有的教学均“以交往的形态存在”,不呈现交往形态或“不发生真正交往的,就不是教学”[5]。通过与书本对话、发布美好感言、T台表演秀以及“轻聊”、“轻餐饮”等交往活动,儿童在问题中对话,在自由中交往,理解愈加深刻,想象愈加丰富,创造愈加灵动,享受交往带来的快乐与美感。

(4)生长性:“臻美留痕”印象

我们对未来教室的要求是,它不只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场所,更是一个生长着的精神家园。未来的校园处处都有流光溢彩的童年印记:实物、事例、作品、感言、足印、影像……处处都能触摸到美学启蒙教育的痕迹,呈现千姿百态的美学之旅。学校就是一幅臻美留痕印象画卷,一座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博物馆。

(5)延伸性:“美学”驿站(社区)

利用学校拥有的优质社会资源,在双良集团、长电科技、海澜集团等上市公司的支持下,在相关公共场所、优质小区或公司区域创建 “美学”驿站或社区,让儿童美学启蒙教育行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学习组织的差异化: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改革

(1)学习成为每一个的“定制”

我们设计为每个学生配发一张学员证。学员证拥有独一无二的编号,集学习记录、积分累计、综合分析等功能于一体。针对不同儿童分层要求、分层达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时而教、因地制宜,真正做到为每一个儿童量身定制。我们将根据“一个知识点+若干感悟课时”的课堂教学的组织理念,整合知识点的教学,最大限度地留足每一个学生解析教材、自主感悟的时间与空间,变传统教学从外部“嵌入”为学生的内在“契合”。

(2)教学成为一种“交往”

所有的教学变成一种“交往”。“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6]教学的组织运行,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社会人力资源为辅助。学生全程参与,既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实施的主体。既有虚拟的实体场馆,也有虚拟的网络场馆。教学过程更多的是探寻与发现、实践、体验与享受。

(3)评价基于学生的需要

通过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袋,建立学生“臻美卡”积分机制,打造自助阅读的“美读亭”,建设“我是美约客”美感自测评价系统等,形成儿童美学启蒙评价体系。建构并实施“我是美约客”主题性评价:“在自然中呼吸美”体验活动,“心物私语”指导——健康心态指导训练,“碰碰车”交往礼仪培训,“创造生命之美”创意活动——我是小小iphone设计师,“我的生活小情趣”创意大赛,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训练游戏,“圆梦”之旅(学校资助学生实现梦想)。

通过儿童美学启蒙,以美学的思想与方法观照课程性质、内容、形态的优化、提升与创新,凸显了审美活动的生命本能性。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获得了具体学科的知识,还接触了诸如美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兴趣,这是对儿童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的一种完善。这一切的习得,都是以美为法则,以人格之美为归宿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2]张熙.着力改造学校空间——兼谈学校改进的方向与转化[J].教育科学研究,2015(10).

[3]高文慧.3D学校:校园环境影响学习成绩?[N].青年参考,2014-05-28(17).

[4]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笛卡尔的错误:情绪、推理和人脑[M]. 毛彩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4.

[5]张广君.本体论视野中的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2000(8).

[6]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

責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启蒙教育美感
轻装上阵
万紫千红总是春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小学数学逻辑启蒙教学分析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自然美感的桌子
内联外延,巧妙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