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视角下的800 m训练新理念

2017-06-24 11:43李栋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步长教练员竞赛

李栋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视角下的800 m训练新理念

李栋

(肇庆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我国男子800 m训练中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执行存在以下问题:1)对800 m专项比赛中“质”¬——步长与个体竞赛目标“量”的关系存在认识偏差;2)对100 m专项速度和400 m专项耐力速度的忽视;3)对“大强度、大运动量”与个体竞赛目标“量”的存在错误理解;4)对600 m个体竞赛目标“量”的训练的忽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实战”为原则、以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为设计标准的800 m训练新理念:1)依据800 m项目步长即“质”的本质特征,提高跑步的经济性;2)以提高800 m青少年运动员的短跑成绩为个体竞赛目标“量”来实现有效负荷的“质与量”;3)800 m有效负荷强度训练要依据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设计;4)以800 m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实战”为标准,建立600 m个体竞赛目标指标.

男子800 m;800 m训练;三从一大;有效负荷

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就是教练员依据运动员个体实际竞赛水平所设计的专项训练强度指标.如果训练强度低于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那么运动员所做的训练只能是无效训练,无论重复多少次都不可能提高运动成绩.我国从1960年代初开始,在“三从一大”原则指导下,“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一直主导着我国竞技训练界教练员的思维.[1]他们忽视了“三从一大”训练理论是从“实战”的角度提出的,并非指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盲目选择大量非专项负荷的训练手段.这样的训练只能对专项技能结构发生影响,并不具有提升个体竞赛目标水平的意义,也不能达到有效负荷“质与量”的要求,对竞技成绩提高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相反盲目采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却增加了运动员疲劳的积累,而造成运动员大量伤病,这已成为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职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教练员没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从一大”是以“实战”为原则的“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而把“大强度、大运动量”错误地理解为竞技训练必须遵守的时间量或者必须重复的数量,因而训练内容没有从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与有效负荷“质与量”的“实战”角度出发,从而造成与专项脱节和不符合专项的适应结构发生,最终导致运动员竞技成绩在20年中始终处于“低平台”循环状态(表1).[2]

表1 第7~11届中国全运会男子800 m、100 m、400 m竞赛项目第1名成绩一览表

1 我国800 m训练中对“三从一大”原则存在的误解

1.1 对800 m专项比赛中“质”——步长与个体竞赛目标“量”的关系的认识偏差

我国教练员在执行“三从一大”竞技运动训练原则时,往往把“大强度”训练理解为“质”,把“大运动量”理解为“量”,而在专项竞技训练中盲目地采用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却忽视了对提高专项成绩的关键性技术的“质”——步长的深入研究.我们知道,质与量共同确定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只有质变才能引发量变,而高水平800 m运动员的“质”——步长的加大,能对提高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稳定地保持高速度能力的“质”——步长,则不可能达到高水平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标准.我国男子800 m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男子800 m运动员的专项比赛成绩的差距就是在比赛中的“质”——步长的差距,其差距直接影响个体竞赛目标即比赛成绩“量”的提高.高水平800 m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步长大小是跑步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我们通过对前世界男子800 m世界纪录创造者塞巴斯蒂安科在比赛中跑步的步长进行数据统计,他在比赛中步长是228 cm,在整个比赛中只用350步跑完比赛全程,而我国男子800 m优秀运动员步长是212 cm,必须用375步才能跑完比赛全程.因此,在提高800 m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即比赛成绩时,提高运动员的步长是教练员首先应考虑的因素.

1.2 对100 m专项速度和400 m专项速度耐力的忽视

我国项群理论把800 m划分为“体能主导类耐力”项目,这直接误导了基层教练员对100 m专项速度和400 m专项速度耐力对提高高水平运动员800 m竞技水平的意义判断,从而使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100 m跑的专项速度能力非常低,这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运动员的400 m专项速度水平的提高,最终制约高水平800 m运动员专项比赛的成绩.这从男子800 m新世界纪录创造者大卫·鲁迪沙的场上表现可知.他的100 m专项速度达到10.10 s,他的400 m专项速度达到44.17 s.他在2012年奥运会创造世界800 m纪录时的平均每个100 m的专项速度耐力达到12.61 s,比赛中第1个400 m的专项速度耐力达到49.28 s.而中国男子高水平800 m运动员100 m专项速度在11.10 s左右,400 m专项速度在48.65 s左右,在800 m比赛中平均每个100 m专项速度耐力只能维持在13.50 s,比赛中第1个400 m专项速度只有52.68 s.因此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800 m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是100 m和400 m专项速度的差距而造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影响我国青少年800 m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3 对“大运动量”与个体竞赛目标“量”的错误理解

在800 m运动员的“大运动量”训练计划中,教练员常让运动员连续跑10至15个400 m,然后以运动员跑完400 m所用的时间或以运动员跑完400 m即刻的脉搏次数为依据来计算大强度训练的“运动量”.这种“大运动量”的计算方法其实是对“运动量”与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错误理解.实际上运动员在训练中承担的“运动的数量”不能等同于运动员个人竞赛目标“量”,它不符合“三从一大”从“实战”出发的原则,也不可能稳定促进专项水平发展.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量”,是依据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量”的“重复数量”,在大强度训练中必须在运动员个体化基础上,对运动员在竞赛目标水平“量”值差异范围内的约定重复,而不是采用非专项手段或方法的数量堆积.例如,大卫·鲁迪沙的400 m绝对速度的“质”的竞技水平已达到44.17 s,他的400 m专项速度耐力指他参加800 m比赛中第1个400 m能够轻松跑出49.28 s的水平,而第2 个400 m能够跑出51.63 s的水平,这与他400 m专项强度训练中能够结合个体竞赛目标的“量”的旋律设计指标有重要关系.相反,我国800 m运动员在大强度400 m训练中,教练员盲目地采用低于个体竞赛目标强度的训练,也就是大强度训练中偏离了“个体竞赛目标”中的“量”的负荷,这样的训练无论多大的重复数量,都不会造成专项“量”尺度的增加即运动成绩的提高.

1.4 对600 m个体竞赛目标“量”的训练的忽视

大卫·鲁迪沙在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创造男子800 m世界新纪录时,他的600 m个体竞赛目标已经达到1 min 14.30 s,而最后200 m依然跑出26.61 s的高速度.而中国男子优秀800 m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到600 m之后速度开始大幅度下降,这与中国教练员不重视600 m个体竞赛目标“量”训练有重要关系.“三从一大”原则强调,专项训练中“实战”量结构的最大重复,才能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所谓“实战”量结构标准条件下的“大”,就是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达到的负荷“量”重复标准的具体要求.无疑,800 m运动员比赛中600 m的竞技水平就是“实战”中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量”结构的标准,也是训练的主导方向.而传统的800 m强度训练中,教练员经常采用1 000 m以上的距离进行大强度训练,这不符合“实战”个体竞赛目标的“量”标准的重复,不可能直接起到提高比赛成绩的效果.相反由于多年来我们对“三从一大”运动训练理论的片面理解,在800 m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盲目采用大量的与提高“专项速度耐力”竞技水平无关系的方法,结果是青少年运动员因疲劳的积累而造成大量伤病.

2 以“实战”为原则的800 m训练新理念

以“实战”为原则,就是以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结构标准为原则,对运动员进行“实战”标准“量”的重复,从而实现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实战”目标的生物结构[2].这实质上就是合理、科学执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因此,我们应该遵守训练过程中有效负荷的设计标准与原则:首先,教练员必须掌握该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其次,训练手段必须以提高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为目的的“实战”原则;第三,在强度训练中,训练标准必须以“量”即实战成绩目标为依据来设计;第四,大“量”的运动必须建立在个体竞赛目标“量”与运动员身体有效恢复的基础上.

2.1 依据800 m项目步长即“质”的本质特征,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跑步经济性(RE)是决定800 m专项速度耐力水平发挥和比赛成绩的关键生理学指标之一.[3]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证明跑步“经济性”对提高800 m竞赛成绩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评价耐力跑运动员的能量节省水平.[4]对于800 m项目而言,运动员跑步的步长是体现跑步经济性的最重要的特征,因为在整个800 m比赛的过程中,在步频相同的情况下,谁的步长越大或者保持最大速度时的步长的距离越长,谁的跑步经济性就越高,这为运动员在最后加速跑时节省了体力,创造了更大的获胜机会.为了提高步长,教练员首先要让运动员意识到比赛中步长对于提高竞赛成绩的重要性,使运动员在有氧耐力训练中养成大步跑的习惯;其次,在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中,运动员在个人竞赛目标最好成绩的90%的速度水平,应在保持最大步长的状态下完成,例如,某运动员400 m专项速度耐力是48 s,他用189步跑完全程,他的步长是2.12 m,那么,在训练中,教练员让运动员用90%的速度,即以53 s的速度跑,但要求运动员的步长增加到2.28 m,即用175步跑完全程.这种训练方法是依据运动员个体的竞赛目标设计的,可以有效地促进竞赛成绩的提高,符合有效负荷的原则,也符合“三从一大”从运动员的“实战”出发为原则的理念;再次,在第2种方法练习的基础上,随着运动员适应程度的提高,再以95%的跑速进行400 m训练,即步长为2.28 m、用175步完成400 m全程跑,待运动员适应后,再以100%的跑速进行400 m跑训练,即步长为2.28m、用175步完成400 m全程跑,待运动员的400 m成绩提高之后,再按照此方法,依据运动员的个体竞赛目标设计该运动员步长增加的幅度.

2.2 以提高800 m青少年运动员的短跑成绩为个体竞赛目标“量”来实现有效负荷的“质与量”

在800 m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我们首先应建立“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理念,这是解决我国800 m运动员100 m、400 m专项速度水平低问题的关键;其次,将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与提高专项速度耐力结合起来,例如,教练员如果准备让我国男子800 m运动员达到1 min45 s的水平,那么该运动员的100 m绝对速度要达到10.50 s,而800 m运动员比赛中的每个100 m专项速度耐力必须达到13.12 s,400 m绝对速度要达到45 s,而专项速度耐力必须达到48 s.也就是说,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实现“有效负荷”的目标,训练中就要让该运动员用13.12 s的速度跑5个以上的100 m,最后再连续跑7~8个100 m的训练方法,才能实现该运动员个体的竞赛目标.而对于400 m专项速度耐力的有效负荷训练,则要求运动员第1个400 m要求与竞赛目标一样的跑速即51 s,第2个400 m以53 s的速度,间歇时间从最开始的5分钟,随着运动员身体适应水平的提高,再逐渐缩短休息时间.对于运动员来说,这种约定本身就使有效负荷的“量”符合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量”,符合约束训练手段标准设计的逻辑前提.所以,体育竞技专项速度耐力的“量”实际上是由专项竞赛目标所规定,它的训练标准来源于运动员个体的竞赛优胜标准,其中青少年运动员100 m个体竞赛目标“量”已成为制约专项竞技水平的重要因素.

2.3 800 m有效负荷强度训练要依据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设计

在高水平800 m运动员的大强度训练中,我国教练员大多数采用从90%到105%的训练强度负荷,我们认为这样的训练强度负荷与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强度差距比较大,或者说不符合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无法达到的标准.我们以大卫·鲁迪沙创造世界男子800 m纪录时的第1个400 m和第2 个400 m的强度为例.大卫·鲁迪沙400 m阶段速度是44.17 s,比赛中第1个400 m速度是49.28 s,比赛中个人竞赛目标强度为89.63%,第2个400 m速度为51.63 s,个人竞赛目标强度为85.55%.大卫·鲁迪沙比赛中个人竞赛目标强度大大低于我国高水平800 m运动员平时的大强度训练指标.为什么我国高水平800 m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超过大卫·鲁迪沙的个人竞赛目标强度(从90%到105%),而在800 m比赛中第1个和第2 个400 m又达不到运动员个人的竞赛强度呢?这说明我国运动员平时训练强度脱离了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强度,教练员没有从运动员比赛的“实战”出发来安排运动员个人竞赛目标强度,使“大强度训练”的强度指标低于运动员个人的竞赛目标,最终变成无效强度训练.所以我国教练员在高水平的800 m运动员个人竞赛目标强度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以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强度为标准,结合运动员个体发展竞赛目标的实际进行训练强度设计,即按照运动员的400 m专项速度耐力的个体竞赛目标,设计有效负荷的训练强度,才能实现有效负荷的训练效果,不断提升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2.4 以800 m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实战”为标准,建立600 m个体竞赛目标指标

运动员600 m个人竞赛目标是评价青少年或者高水平800 m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从大卫·鲁迪沙创造世界纪录的比赛中可以证明这一点.从比赛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水平的800 m运动员如果达到600 m的个体竞赛目标的水平,其明显优势如下:首先,在运动员跑到600 m处,大卫·鲁迪沙已经超过当时跑在第2位的运动员7 m左右.运动员在600 m处能够保持较大的优势,这有利于他保持在第1道处于第1位的有利位置,在不受到对手干扰的情况下发挥继续加速的能力,从而获得比赛的主动权,为创造新纪录和获得第1名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高水平的800 m运动员在600 m处保持较大的优势,可以在通过弯道时利用放松跑调整体能,为进入直道的终点冲刺创造条件,在最后200 m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大卫·鲁迪沙之所以在最后200 m纯跑出26.61 s的竞技水平,跟他600 m的优势有绝对的关系.因此在青少年800 m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依据运动员的未来发展建立个体竞赛目标的“实战”训练指标.例如,教练员预设某个青少年800 m运动员未来要达到国家1级运动员标准即1 min 54 s的竞技水平,那么该运动员600 m个体竞赛目标要达到1 min 18 s至1 min 20 s左右.对于高水平的800 m运动员来讲,教练员如果要预设他的800 m达到1 min 45 s的水平,他的600 m专项速度耐力要达到1 min 16 s.为了提高800 m运动成绩,我们可以让运动员首先完成600 m,休息之后,再跑200 m.在专项速度耐力600 m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让运动员跑1个600 m训练强度要达到1 min 17 s,然后,让运动员休息5 min,再跑1个200 m,时间要达到28 s,随着运动员的反复训练与适应,运动员跑600 m和200 m之间的休息时间可以逐渐减少.教练员设计运动员跑600 m加上200 m跑的时间就是未来800 m运动员比赛的预设成绩1 min 45 s.这样以运动员未来要达到的比赛目标强度进行训练设计,才是真正执行“三从一大”以“实战”为原则的训练理念.另外,在以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强度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可以参考表2中的100 m、400 m、600 m的速度耐力指标,因为这些指标符合运动员个体的竞赛目标的具体要求,在训练中能够产生有效负荷,对提高竞赛成绩有促进作用.如果采用1 000 m、1 200 m、1 600 m、2 000 m的指标,则有可能是无效训练,因为这些项目距离长,在训练中均低于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而在训练中如果偏离了“量”目标的负荷,无论多大的重复数量,都不会造成专项“量”尺度的增加即运动成绩的提高.

表2 男子800 m运动员不同水平专项速度与运动成绩数据统计

3 结论

1)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三从一大”以“实战”为原则的训练理念,深入研究不同竞技水平800 m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的“实战量”,并意识到青少年运动员100 m、400 m、600 m的专项速度对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提升和800 m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2)要提高高水平800 m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比赛中在保持高速度能力的前提下,运动员保持稳定的步长是实现跑步经济性的关键环节.因此,教练员在青少年800 m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中,要重视青少年运动员的步长与比赛中保持高速度能力之间的联系,这是提高竞技水平的重要方面.

3)教练员要正确认识“运动量”与运动员个体竞赛目标“量”的区别,不能把时间或次数上计算的“运动量”当成运动员个体竞技目标“量”.在这两者上的认识误区,正是多年来我国800 m项目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量”,并不是没有标准的“重复数量”,在训练中它应被限定为,在运动员个体化基础上,缩小现实水平与目标水平“量”值差异范围的约定重复,而不是任意手段的数量堆积.

[1] 李捷,王力先.竞技“有效训练”的定位的逻辑依据与生物学原理(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5):99-105.

[2] 李捷,王力先.竞技“有效训练”的定位的逻辑依据与生物学原理(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6):68-74.

[3] COSTILL D L,BRANAM G,EDDY D,et al.Determinants of Marathon running success[J].Int Z Angew Physiol,1971,29(3): 249-254.

[4] 林信甫,庄泰源.跑步经济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J].中华体育,2003,17(3):53-60.

ANew Training Concept of Men’s 800 m Track from the Perspective Athletics’Target Quantity in Contests

LI D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There are some cognitive error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inciple of Three Requirements and Heavy Load in 800 m track training:mis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in step length and quantity in individual contests,neglecting the speed in 100 m track and the endurance in 400 m track,misunderstanding excessive intensity and amount of exercise in individual contests and neglecting the amount in 600 m track training. Therefore,in order to remove these errors,a new concept based on athletics’target quantity in 800 m contests is put forwar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step length in 800 m track training is the basis of running economics,the improvement of short running can achieve valid load both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teenager runners’training,the intensity of 800 m training should depend on athletics’target performances in contests and the goal of 600 m track training should base on that of men’s 800 m track contest.

men’s 800 m track;800 m track training;Three Requirements and Heavy Load;valid load

G822.3

A

1009-8445(2017)02-0080-05

(责任编辑:宋先红)

2016-04-13

李 栋(1958-),男,黑龙江富锦人,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步长教练员竞赛
中心差商公式变步长算法的计算终止条件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基于随机森林回归的智能手机用步长估计模型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基于动态步长的无人机三维实时航迹规划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