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万英 丁万明
【摘要】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崛起的关键人物,也是史学大家司马光非常推崇的治国明君。魏文侯用人,既能够礼遇有加、君臣相长,也能够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在他的领导下,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在当时都居于前列,成为战国初期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
【关键词】魏文侯 用贤之道 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识码】A
不能用则养:魏文侯礼遇段干木
段干木,复姓段干,名木,是魏国初期的名士。他“有文有行”“怀君子之道”,名重一时。但他“守道不仕”,不愿为官。魏文侯求贤若渴,每次外出,只要经过段干木的居所,他便伏在车的横木上向段干木居住的地方行礼,以示敬意。车夫感到纳闷:“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这样做不是破格用礼了吗?”魏文侯回答,“段干木是一位贤者,我经过他的住所怎么敢不加以礼敬呢?段干木因有德行而彰显尊荣,我因占有土地而取得显贵。段干木的财富是大义,我的财富不过是钱财而已”,“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人”。
魏文侯的做法令一些官员心生不满,因为他见到段木干时的恭谨态度与他接见手下重臣如翟璜等人的态度反差鲜明。对此,魏文侯表示:“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毋乃难乎?”他的一席话令翟璜等人哑口无言。虽然魏文侯的做法令身边的官员不满,但是却得到了國内百姓的交口称颂:“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
同时,魏文侯的礼贤下士也为其赢得了邻国的尊重。秦国准备攻打魏国,秦君的手下司马唐进谏说:“段干木是贤人,如今魏国对他礼敬有加。普天之下没有不知道的,对如此重视人才的国家用兵,恐怕不妥。”于是秦君放弃了攻打魏国的计划。秦国和魏国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宿敌,秦国在此时放弃攻打魏国,也许有多方面的考量,但魏文侯尊贤重能的美名广为传播,也使得秦国非常忌惮。魏文侯之举,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人尽其才:魏文侯择相有道
李克是魏国著名的政治家,魏文侯曾就择相之事向他请教:“如今相国的位置空缺,魏成和翟璜谁更合适?”李克提出了五条鉴别意见:“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魏文侯据此确定了相国的人选。
翟璜对于魏文侯选相之事颇为关注,他满怀希望地问李克:“听说今天国君召见先生,征求相国人选事宜,最终确定了吗?”李克回答:“魏成。”翟璜忿然作色:“西河守将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因为邺城不好治理而担忧,我推荐了西门豹;国君打算攻伐中山,我举荐了乐羊;中山国打下来了,没有合适的人选驻守,我举荐了先生;国君的儿子没有合适的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我难道比魏成差吗?”李克反问翟璜:“你当初把我推荐给国君,难道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让我推荐你做大官吗?国君向我咨询谁合适担当相国大任,我据实回答了几条标准。国君任魏成为相国,是因为魏成虽食禄千钟,但自己仅享用十分之一,其余的十分之九都用来结交名士贤人了,这才使魏国能够得到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位贤人。这三位,国君都当作老师对待;而你所推荐的五位,国君都当作臣子使用,你怎么能够与魏成相提并论呢?”魏成与翟璜虽都有相国之才,但将二人放在一起考量时,还是要仔细权衡甄别,可见魏文侯用人之审慎。
用人不疑,疑则不用:魏文侯与乐羊的君臣际遇
乐羊曾经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拿回家后遭到妻子的唾弃,乐羊因此将金子丢弃,并外出游学。游学一年后回家,妻子得知其学业未成、半途而废,取出剪刀断其机丝,乐羊感悟,继续游学,七年后学成方归。
魏文侯得知乐羊之事,马上命翟璜去请乐羊,但身边有人劝阻:“乐羊的长子乐舒现在正在中山国为官,怎么能任用他呢?”翟璜说:“乐羊,功名之士也;子在中山,曾为其君招乐羊,羊以中山君无道不往。主公如果委以重任,何患不能成功乎?”
乐羊出兵中山,由于敌强我弱,于是施行缓兵之计,以收买中山国民心。消息传来,朝中哗然,群臣纷纷上书。魏文侯顶住压力,坚持继续任用乐羊。中山国国君一开始以乐羊之子乐舒为人质,企图逼迫乐羊放弃进攻,试了几次之后皆无果,中山国君于是杀死乐舒,将其煮成肉羹送给乐羊,希望以此扰乱乐羊的斗志,瓦解魏军的军心。为了稳定军心,乐羊坐在军帐内端着儿子的肉羹,将其全部吃光,军队的士气此长彼消。随后,乐羊率军大败中山军,一举攻占中山国。
然而胜利之后,魏文侯却对乐羊“赏其功而疑其心”。这是因为乐羊占领中山国后“有喜功之色”,魏文侯命手下把先前群臣状告乐羊的信件抬到他面前,乐羊看后郑重地向魏文侯下跪行礼道:“中山之举也,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同时,对于乐羊食其子肉羹一事,魏文侯也认为他缺少基本的仁心人性,因而将其封到中山国的灵寿,再也没有任用他。由此可见魏文侯用人不疑、疑则不用的用人之道。
御贤之道:魏文侯与西门豹的君臣相长
邺城是魏国的战略要地,但是却自然灾害频发,地方恶势力横行。魏文侯接受翟璜的举荐,任命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上任之前,魏文侯曾鼓励他,此去邺城,一定要成全功名、广施仁义。同时还告诫西门豹,一定要去走访那些有能力、有正义感的人;多向那些能说会道、见多识广的人请教;多向那些喜欢揭人短处、避人长处的人了解情况,并且要仔细甄别他们所说的话,决不能单凭一面之词草率行事,“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西门豹上任之后,很快就做了三件大事。
首先是废止河伯娶亲,惩治恶霸势力。邺城紧邻漳河,水灾频发。地方土豪劣绅与基层官员勾结巫婆,以为河伯娶亲为名大肆敛财,并且强迫良家女子投河,美其名曰为河伯娶亲。西门豹了解清楚情况以后,以恶制恶,以给河伯准备的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三老等人接连抛到河里,极大地震慑了地方恶势力。史书中后来评价道,“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
其次是推行变法,执行“尽地力之教”的政策。“尽地力之教”是魏国变法的核心内容,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多产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当时的邺城地广人稀,西门豹因地制宜,组织农民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并且把改造好的农田再分配给农民。在他的主持下,漳水南岸开凿出十二条灌渠,这些灌渠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是实行寓财于民、寓兵于农的亦兵亦农政策。西门豹治理邺城时,官府的粮仓里没有粮食积蓄,地方的钱库里也没有钱币储备,兵械库里不存放兵械,甚至官府里连总计收入的账簿也没有。魏文侯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来质问西门豹。西门豹解释道:“我听说施行王道可以使人民富足;施行霸道可以使士富足;只有亡国之君才会无度聚敛钱财。您施行王道,所以我就将粮食、兵器、钱财都积贮在民间。只要我一声令下,老百姓就会把铠甲兵器和粮食马上备齐。”事实果然如西门豹所说,一听到号令,邺城的百姓们纷纷披挂铠甲,手持兵器,携带粮食前来报到。西门豹认为,治理地方一定要守信用,既然把百姓都动员起来了,就不能让他们白跑一趟,否则就会失信于民。于是西门豹率兵收复了被燕国侵占的失地。
虽然魏文侯、西门豹君臣二人难免产生摩擦和分歧,但二人也相互学习。用贤还要善于御贤,魏文侯政绩的取得过程,实际上就是他驾驭贤人的过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贤也要用得其所,只有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政见其效。
(作者分别为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教授)
【参考文献】
①[汉]刘向著、向宗鲁校注:《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②[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