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6月22日文章,原题:中国整治公示语英译乱象中国将引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旨在向蹩脚翻译和“中式英语”说再见。该标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定了交通、教育、医疗卫生和金融共13个服务领域英文译写的指导原则,还为各领域常用的3500余条公共服务信息以及刀削面、豆腐等美食提供了规范译文。
“中式英语”在中国社会的公示语翻译中司空见惯。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些“中式英语”颇有意思,但它们有时也有损国家形象并导致社会问题。上述新标准要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时,应避免使用生僻词语,不得使用带歧视色彩或有伤感情的词语,也不得出现有损中国和他国形象的译法。
专家认为,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国家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有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错译有时也有吸引力。但改善英语使用水平与中国对全球化的认知程度及发展英语教学的努力相一致。其效果取决于是否有高质量的译者队伍。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修正错误的公示语翻译。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中国在这方面加倍努力。难忘的中式英语例子包括北京一条道路上的善意提醒——注意安全:非常狡滑(应该是:注意安全,坡道路滑)。还有些译文则有冒犯之意,比如,民族园译成“种族主义公园”。
对于新标准的出炉,网民既称赞又有点怀念(错译)。有人说,新标准有助于避免误解和滥用。也有人说:“从我第一次来中国到现在的30多年里,引导标识、菜单上出现的糟糕译文一直是中国魅力的一部分。”▲
(作者莎拉·郑,传文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