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题审题能力与答题技巧

2017-06-22 01:48黄英明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综合题平均分小题

黄英明

摘要:地理高考题中,全国卷的综合题占了56分,分值比较高,占地理分数的56%。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高一第二个学期可能已经分文理科或面临分文理科。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与适应高考地理试题模式,那么在高一第二个学期就开始按高考试题模式来进行月考命题,即有相对学业水平测试题目较难一点的综合题。所以很有必要在高一月考及练习课讲评课中,加强地理综合题的审题能力与答题技巧。本文主要能过高一地理月考综合题学生的答题质量分析,反思如何从高一开始进行培养学生地理综合题审题能力与答题技巧。

关键词:高一;地理;综合题;审题;反思

我校2015级学生文理分科是在高一春季学期才开始分文理科的,而在文理分科后第一次月考是在高一春季学期4月份,因试题题目是按高考要求的模式及难度来出题,所以文科班学生也算是第一次进行高考难度的地理综合题答题。高考中综合题更能考核学生的地理素养与核心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动学科知识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而且现行高考模式中地理综合题共56分,占地理分数的56%。可见,地理综合题的解题能力的重要性。

一、本次月考综合题题型特点:

1.与高考接轨,较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能力要求以及高考的能力要求。

2.题目典型,难度中等偏难,内容知识点覆盖也较全面,跟进教学进度。

3.重视地理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及知识迁移,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培养与增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

二、学生答题得分情况与失分原因

(一)综合题总体得分情况:本次月考综合题共三大题,共40分,得分如下:普通班平均分16分,得分率40%;重点班平均分20.6分,得分率51.5%;

根据近三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得分率为50%~53%,所以这次月考综合题年级平均得分率偏低,重点班与普通班的得分率差距不太大。原因主要是学生第一次进行高考模式与高考难度的地理综合题考试,学生在审题、知识迁移与知识框架构建、科学表述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各小题得分情况与失分原因:

主要以31题为例,分析失分原因以及学生存在着的问题。

(题目)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5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图16为45°S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自然带的类型,分析B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6分)

(2)分析C地区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4分)

第31题综合题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異性内容,因为涉及到高中地理比较难知识点--自然地理中“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洋流分布”及“自然带”等内容,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所以学生得分率较低,平均分才3.66分。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这三个内容版块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不好、理解不透。相当多的学生连“气候类型”与“自然带”两个基本概念分不清,也更难进行相关的知识迁移来构建答题模式。

第(1)小题普通班学生答题得分率只有11%,平均分0.68分,得分很低,0分人数占全班的约70%。失分原因及不足:①基本概念不清,把“气候类型”与“自然带”两个基本概念搞混淆; 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未撑握:洋流性质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基本原理未掌握; ③未注意审题:没有注意修饰词“狭长带状”,从一般的原因规律答题; ④学生没有注意科学表述:答“受暖流影响”,应有这样的逻辑思维“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 ⑤不足:未加序号分点答题。

第(2)小题学生答题得分率18%,平均分1.07分,得分很低。失分原因及不足:相关知识掌握不透。自然带与气候关系未理清,“气候成因”相关知识掌握不透,没有学会知识迁移,不会把“自然带成因”转化为“气候成因”来思考构建答题。

第(3)小题学生答题得分率23%,平均分0.91分,得分很低。失分原因及不足:①获取信息能力较差,不能从图中获取到“地壳运动引起地形抬升从而影响到气候植被的变化”重要信息;②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知识点调动运用能力较差;③书写不够工整,没有分点答题。

三、教学后的反馈与反思:

我这个学期的公开课内容,是以4月考综合题的讲评课为内容,这是我第一次用“月考讲评”内容作为公开课内容,印象当中也是我们地理组近五六年来的“第一次”。目的是给本组的年经老师树个榜样,也为了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月考试题讲评课(练习讲评课)。月考讲评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听完我的这节公开课后,我们地理组的两位年轻老师就感慨地对我说:“黄老师,月考讲评课我原来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讲,原来认为月考讲评是比较简单的。听了你的课,我才知道要上好月考讲评课不容易,要做好很多功课哦。”我们地理组公认的优秀老师--温老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利用我的月考讲评课件给学生上课,他也说:“课件很有内涵,试题分析到位!” 听到同科组同事的对我这节月考综合题讲评的评价,我认为这节公开课最初的预定目的达到了,让同科组的老师们进一步思考探讨如何上好高中地理月考讲评课、练习讲评课。

我认为要上好月考讲评课,特别是月考综合题的讲评课,要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对相关月考成绩数据认真进行分析。

比如考题的分析、各小题得分情况的分析,这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讲评。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启用电脑改卷,并有相对应的成绩系统生成相关数据,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讲评。比如“试卷分析”数据可以给我们提供各小题的难度系数范围,一般难度系数0.7以上的是比较容易的,0.4-0.7是属中等,0.4以下的为较难的题目。我们主要重点讲评中等题及难题、分析学生对较难题目失分的原因。再比如“各小题分析报告”数据可提供年级各小题的平均分、得分率、零分率、满分率等数据,还有“各班各小题平均分、得分率”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呈现给学生,更有力的证明学生的得分点及失分点,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在知识撑握方面的优点和弱点。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及时归纳学生审题答题的薄弱点,以便针对性讲评。

对于学生的综合题答题情况,我们可以在电脑改卷的过程中,先把学生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或优点通过截图保存下来(可QQ截图后,复制粘贴到WOER或PPT应用软件上),在上讲评课时PPT课件中再呈现出学生答题的问题卷和优秀答卷的截图,这样才更有说服力说明学生答题的不足方面,或者把优秀的答题呈现出来,起到“榜样”作用。比如学生会思考反思:别人能做到书写工整、分点答题,我怎么没做到呢,以后也要注意;别人答题思路好清楚哦,以后必须认真听课思考。

同时,要在讲评课上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点评学生的弱点——如审题不清、获取信息能力不足、基本概念原理不清、知识框架不全、答题表述不用专业术语不够科学等方面。对于审题不清方面我们可以用红色或蓝色字体或下划线、圈圈突出审题的关键词;对于获取信息能力不足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图文信息中获取,在PPT课件上圈出、用下划线划出或用红色蓝色字体凸显相关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 发挥全科团队精神,通力协作助月考分析反馈。

月考讲评要用到相关数据及学生的答题截图,所以要求科组备课组改卷时要尽快改完试卷,同时每个题组的老师要对学生答题中存在问题的代表性答卷进行截图,改完后備课组尽量简单口头、书面汇总反馈。

4.科任老师平时在学科高考研究方面多下功夫。

平常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百度上是这么解析的:这句话本意指在台上表演的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分钟,但为了台上这一分钟的表演时间,需要付出十年的艰辛努力。同样,我们科任老师要想上好讲评课,更需要平时下苦功。比如,平时对考题研究特别是对高考真题的研究、考纲的研究,你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分析题目对能力要求和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从而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参透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再比如,平时整理知识要点、知识框架、重要图表等的电子档(WORD、PPT格式),以便于在讲评练习时能回归课本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讲评与复习。

特别是在讲评课时对学生培养审题习惯时,我们通过研究高考题及考纲,明确高考综合题主观题的“动词”要求,我们在用PPT课件讲评时,可以更直观明了的展示主观题的“动词”要求并多次强调,让学生在平时做练习及考试中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5.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评,启发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讲评课不应该是满堂灌和一言堂,我们老师要多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或解题中遇到的困惑与障碍,从而启发思维,点拨疑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前后衔接,完善知识结构,将其解题思路和方法系统化,并构建答题框架,培养答题技巧。

参考文献:

[1]《高考行为动词的研究》,达贵银,网络。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综合题平均分小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平均分一半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两种分法
“平均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