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7-06-22 16:03祝银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灰雀想象思维

祝银辉

创新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存亡的关键,是实现国家进步的关键。在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这段时间里,需要关注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并且在其中加入丰富的、生动的、灵活的创新教学内容。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就需要首先发展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水平。所谓思维能力,指的是具有独创意义的、主动性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常常可以脱离传统思路的限制,并且最终得出新颖的见解和创新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规律,让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并且让学生发展出强大的创新思维。

优化教学导入创新精神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

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想要做成一个事情,就需要开好头。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关注创新教学中的导入部分。利用生动以及有趣新颖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并且把他们引入一个活泼有趣、美不胜收的良好学习环境中。因此,我在讲授新课之前,结合教材的特点,均以凝练、饱含激情的导语,新颖的、具体形象的道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求知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如在教学《灰雀》时,我针对这篇教材的特点,决定从情入手,让学生在情感中感知,在情感中体会,在情感中发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伊始,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3只在树上跳跃、戏耍的灰雀,配以清脆的鸟鸣声,把学生带入情境,展开想象,体会灰雀的活泼、可爱,激发学生的爱鸟之情。接着,隐去深红色胸脯的灰雀,提出问题:“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到底哪去了呢?你怎么知道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问题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这样,质疑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优化自学,潜心读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相信每个人都了解授之以渔和鱼的故事,根据其中的道理,教师需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渗透以及传递,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内容,效果并不好。最重要的还是传授学习思路,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地从学会转化成会学,让学生习惯性的独立思考,而不是马上求助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家长,等等。给予学生丰富的自主探索和研究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并且发动脑筋去探索新鲜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学习机会,并且发展出强大的自学和探究能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培育出会创造并且懂得如何创造的学生。对教师来说,需要适时的渗透创新学习、自主探究的思路,让学生习惯性的利用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如果能够遵循规范性的思路和步骤开展自学活动,就可以获得更强的语文能力,实现由“教”到“学”的有效转化。

如在教学《灰雀》第二部分时,我先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通过动笔勾画和感情朗读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学习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按“理解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灰雀到底哪去了?你怎么明白的?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这样学生按照上述学法从男孩的语言变化及其行为中感受出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有的学生说:“男孩回话时的样子很慌张,如果不是他抓走的灰雀,他不会这么害怕。”有的学生说:“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一定是他捉走了灰雀,否则他怎么知道灰雀没有死?”还有的学生说:“男孩那么肯定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一定知道灰雀的下落……”

这样,通过自学,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和学法感知比较深刻,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为开发创新思维潜能扫清障碍。

三、催化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问题的发现,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人的思维活动永远从问题开始。问题的发现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使人振奋,努力去寻找创新之路。教学设疑是语文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展开思维的常用途径。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的训练安排,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去思考、去议论,利于已有知识去探求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独立、创造性地去认识事物,从而催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有较多的温暖和安全感,有助于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学中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我都努力做到认真倾听,积极评价,正确处理。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乐于提问,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多给学生创设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这样,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培育创新思维,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所谓的创造欲望,其中包含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育、创新思维,这些都会伴随着学生的联想、幻想以及想象而产生。学生在自由的、漫无边际的想象中,能够感受到相关形象的生动和鲜活,并且潜移默化地训练了自己的大脑机能水平,思路也变宽了,懂得自己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并且努力进行创造,学生的想象翅膀会越长越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掌握知识都很重要。

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进行辅助教学。

如教学《灰雀》的结尾部分,我通过简单明了的板书,引导学生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对文中的人和物,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真诚地说:“小灰雀,请你放心,我们人类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快乐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里。”“列宁,你真了不起,你用自己的行为感染教育了小男孩。”

“小男孩,你知错能改,是个诚实的孩子,我要向你学习。”这些动情的话语,使学生的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突破了认知局限,培养了创新精神。

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挖掘、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过程,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催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把学生当成具有潜能的生命体,使他们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和谐地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根福.创新型教师的素质[J].中小學管理,2001,(03).

[2]刘和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新余高专学报,2000,(03).

[3]辛自强,池丽萍,俞国良.创新教育的系统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02).

猜你喜欢
灰雀想象思维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灰雀》读后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
“不许你们伤害灰雀”
灰雀·鱼·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