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枣黑斑病的病原分析与药剂防治效果研究

2017-06-22 22:28梅桂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链格阿克苏孢菌

梅桂兰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阿克苏地区周边枣园具有典型枣(Ziziphus jujuba Mill.)黑斑病症状的病果进行病原鉴定,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枣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其致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多抗霉素 1 500倍稀释液对枣黑斑病发病率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1.2%;其次是43%戊唑醇5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89.5%;再者是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75.4%。

关键词:枣(Ziziphus jujuba Mill.);黑斑病;防治效果;阿克苏;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中图分类号:S43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0-186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0.016

Pathogen Analysis and Chemical Control Effects Research of Aksu Ziziphus jujuba Black Spot Disease

MEI Gui-lan

(Aksu Vocation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ksu 843000,Xinjiang,China)

Abstract: The typical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fruit black spot in Aksu areas jujube(Ziziphus jujuba Mill.) orchard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s by using tissue isolation method. And determined the control effect of tebuconazole, pyraclostrobin, fluorosilicone-azoxystrobin, difenoconazole, carbendazim and polyoxin for red jujube black spot dise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Alternaria tenuissima according to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rol effect of polyoxins 1 500 times diluent on the incidence of red jujube level was best, which was 91.2%; The second was 43% tebuconazole listed 5 000 times diluent, the control effect was 89.5%; Then there were 25% of difenoconazole 1 500 times diluent, which control effect was 75.4%.

Key words: jujube(Ziziphus jujuba Mill.); black spot disease; control effect; Aksu; Alternaria tenuissima

阿克苏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天山山脉中段的南麓,年平均气温7.9~11.7 ℃,年降水量53.2~120.6 mm。阿克苏境内有1 293条冰川,总面积达4 098 km2,储水量2 154亿m3。阿克苏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市场价值、水土光热环境和种植成本等综合因素考虑,枣(Ziziphus jujuba Mill.)成为最适宜的优势树种。2009年,阿克苏地区的枣种植面积已有 8万hm2,是新疆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至2013年,阿克苏地区枣种植面积达到13万hm2。因为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枣已经成为阿克苏地区一项支柱性产业。随着阿克苏枣栽培面积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大面积推广矮化密植种植方式,使得枣黑斑病成为该地区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致使枣产量损失率达20%~30%,发病严重时,其减产率更是高达50%~70%。

枣黑斑病主要为害枣叶、花和果实。发病早期,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尖枯,退绿,后期叶圆呈现黑斑,并变黄卷曲,脱落。枣黑斑病对果实的危害初期,枣表面呈现出小黑点,并且随着果实体积的长大,病斑也随之扩大,导致腰部皱缩。病斑常发生在枣果脐部或顶部,一个枣果会带一个或者多个病斑。后期病部皮下组织坏死变褐色病斑,呈半圆形软木状组织深入果肉,使得果肉味苦,并最终导致果实大量腐烂。枣黑斑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以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潜伏在残落的枣吊、枣头和僵果里,并在来年枣树萌芽至花期,分生孢子就会借助风雨传播侵染[1]。根据相关报道,从新疆的枣黑斑病果实里分离出24种病原菌,包括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zizyphicola)、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1-4]与一些放线菌[2],这些病原菌受pH影响小,尤其在高湿环境下更加利于孢子、菌丝生长。适宜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15~35 ℃,只有在温度达到40 ℃时病原菌才不会生长,而阿克苏枣黑斑病发生的高峰期通常在7~8月。

国内学术界对枣黑斑病的说法不一致,普遍认为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与毛盘孢属(Colletortrichum)3属真菌或者是由这3属真菌混合侵染所导致[5,6]。本研究将分析阿克苏枣黑斑病的致病病原菌,并对其防治策略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阿克苏枣黑斑病的果实选取阿克苏地区周边枣园具有典型黑斑病症状的病果,培养基选择NA培养基、NB培养基、LB培养基、PDA培养基与细菌生理生化常用培养基。NA与LB培养基用于细菌分离培养[3],扩增,PDA培养基主要用于真菌培养,NB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性状观察。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 采集具有典型黑斑病症状的病果,清水擦洗3遍,无菌水擦洗3遍,乙醇擦洗3~5遍,用无菌打孔器从枣果病斑处取少量菌体,放在PDA平板里的中间位置,置于25~30 ℃培养7~14 d,观察菌落变化特征。然后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菌进行分离,直到形成单一菌落。

1.2.2 病原菌鉴定 将分离到的单一菌株接种到查氏培养基,在25 ℃室温环境下培养7~14 d,观察菌落特征,用显微镜观察菌丝体与分生孢子的形态与着生方式,以确定病菌类型。也可以把已纯化的病原菌接种于PDA培养基,在28 ℃恒温环境下培养3~5 d,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刮取适量孢子,放入盛有100 mL的含0.05% Tween-80去离子水中,通过六层无菌纱布过滤多次,滤掉菌丝体,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里直接计数,把孢子的数量调整到105个/mL。在鉴定病原菌时,用玻片培养法把病原菌培养7 d,借助真菌形态学,依据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鉴定病原菌种类[4]。

1.2.3 杀菌剂防治效果测定 以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氟硅·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抗霉素为杀菌剂,以极细链格孢菌作为靶标菌,在离体环境下,检测化学杀菌药剂对该菌产生的抑菌效力,以此筛选抑菌效果好的化学药剂浓度。

取80 μL孢子悬浮液,与相同量的药液混合,对照组中把孢子和相同量无菌水混合;将混合的药液和对照组的混合液依次滴入凹形载玻片,置于保湿培养皿上;将保湿培养皿置于27 ℃恒温培养箱黑暗培养,12 h后统计孢子萌发率(对照组有大于80%的孢子萌发时进行统计)。每种杀菌剂用3种浓度进行,3次重复。统计的数据是3次重复的平均值,校正死亡率=1-校正萌发率,校正萌发率=(处理组的萌发率/对照组的萌发率)×100%。

将室内筛选出来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处理1,43%戊唑醇5 000倍稀释液;处理2,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稀释液;处理3, 25%吡唑醚菌酯1 000倍稀释液;处理4,80%多菌灵1 000倍稀释液;处理5,50%氟硅·嘧菌酯1 500倍稀释液;处理6,多抗霉素1 500倍稀释液;处理7,对照(CK),不喷药。各处理完全按照随机区组排列,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药,每个处理0.67 hm2,分别于8月27日、9月16日、10月7日对全株喷施,共喷施3次,每个处理喷洒药液100 L,直到叶面滴水为止。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鉴定

病原菌培养7 d后直径达到6 cm,其菌落生长速度非常快,病原菌菌落表面黑褐色,质地棉絮状,无渗出液,菌落背面黑色,经分离得到2种病原菌,一种病原菌X的菌落表面倾向于淡黄色,见图1、图2,另一种病原菌W的菌落表面倾向于白色,见图3、图4。

病原菌X的分生孢子梗灰色到榄褐色,单生,细长,直或略弯,分隔,偶分枝,基部略膨大,大小为(90.0~180.0) μm×(7.5~12.0) μm。分生孢子倒棒形、卵形或椭圆形,成熟孢子有纵横隔膜,横隔膜或者半横隔膜有7~10 个,纵隔膜和斜隔膜有1~6个,分隔处稍隘缩,还有1~4个主横隔膜,形状较粗而色彩深,具柱状喙和假喙,浅褐色。病原菌W的形状和病原菌X类似,最大不同的就是成熟孢子横隔膜比较短,而且数量只有1~7个。结合真菌鉴定记载[7],初步判断病原菌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经同源性分析,病原菌X和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菌)的同源性接近99.6%,形态特征很相似;病原菌W和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菌)的同源性是100%,形态特征完全相同。

2.2 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7个处理的枣黑斑病病果率分别是6%、14%、22%、27%、31%、5%、57%。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多菌灵、氟硅·嘧菌酯和多抗霉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75.4%、61.4%、52.6%、45.6%、91.2%。其中,多抗霉素1 500倍稀释液对枣黑斑病发病率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1.2%;其次是43%戊唑醇5 0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89.5%;再者是25%苯醚甲环唑1 500倍稀释液,防治效果为75.4%。

3 小结与讨论

林忠敏等[4]对山西太原、交城等市县枣果上发生的枣黑斑病进行研究,鉴定其病原为交链孢属的Alternaria tenuis与茎点属的Phoma sp.。王军等[5]对山东省沾化县与河口区发生的枣黑斑病进行研究,鉴定病原菌是细链格孢菌[A. alternata(Fr.) Keissler]。宗淑萍等[6]对黄骅市冬枣黑点病研究,发现病原菌是仁果茎点霉(Phoma pomirum Thüm)、桑壳小圆孢菌(Coniothyrium fucsidulum Sacc)和细链格孢菌。趙文华等[8]对云南省红河州枣黑斑病研究,确定其病原菌是由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茎点霉属(Phoma sp.)、毛盘孢属(Colletortrichum sp.)等多种类型的真菌混合浸染引起的病症。本试验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枣黑斑病的研究发现,其病原菌是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这与孙文学[9]的研究结果一致。极细链格孢菌是一类非常多见的植物病原真菌,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其寄主种类较多[10],包括染柚、脐橙、柠檬、花生、向日葵、柑橘、棉花、杏、辣椒、葡萄、草莓等植物,而不同植物病害,具体的防治方法也不同。

针对枣果中的极细链格孢菌,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极细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峙培养和发酵液的抑菌试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具有十分明显的抗菌活性与非常强的抗逆能力,芽孢还能制成可湿性粉剂等不同剂型,且不失活,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微生物[11]。枯草芽孢杆菌在NA培养基上单菌落近似圆形,呈乳白色,形状非透明状、中间有隆起的皱褶、边缘整齐、没有乳化现象。菌体是短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鞭毛没有明显特征。枯草芽孢杆菌受温度和pH的影响,在pH 7、35 ℃环境下生长良好,但在强酸与强碱的环境生长会受到抑制。因此,在不能满足温度28~35 ℃、pH 7条件的环境下[12],还需要采取化学药剂防治。

综上所述,对于阿克苏枣园黑斑病的防治,在温度28~35 ℃和pH 7条件下尽量采取生物防治。如果在生物防治不能满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即在尽量保护枣果不被污染条件下,提高枣的高质、高产。建议对阿克苏枣园黑斑病进行防治,首选多抗霉素,其次是戊唑醇,再次是苯醚甲环唑。为延缓冬枣黑斑病抗药性的产生,可将上述药剂轮换使用。

参考文献:

[1] 蒋晓晓.阿克苏枣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生态位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2] 宋 聪,黄亚丽,谢晨星,等.河北省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防治初探[J].微生物学杂志,2016,36(5):85-89.

[3] 刘振亚.南疆枣园Alternaria属三种病原间的遗传关系研究[D].新疆阿拉尔:塔里木大学,2015.

[4] 林忠敏,赵晓军,赵子俊,等.枣果实黑斑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J].山西农业科学,2001,29(1):74-77.

[5] 王 军,辛玉成.冬枣黑斑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21-23.

[6] 宗淑萍,杨文香,刘大群,等.冬枣黑点病病原鉴定[J].华北农学报,2006,21(5):105-107.

[7]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術出版社,1979.

[8] 赵文华,李一泉.枣树黑斑病在云南省红河州发生的主要症状、病原分析、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策略[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增刊):152-155.

[9] 孙文学.枣褐斑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农村科技,2011(10):11.

[10] 陈小飞,熊仁次,徐崇志,等.枣黑斑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141-144.

[11] 刘春国,洪 亮,雷祖禄,等.红河地区枣树主要病害种类调查[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7):32-33.

[12] 赵 燕.新疆枣病害种类调查及枣缩果病病原的相关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链格阿克苏孢菌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
阿克苏诺贝尔
镰孢菌与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阿克苏诺贝尔发布2020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湖北省蔬菜根际土壤中的镰孢菌分布特征
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月季上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TeA毒素的测定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西藏砂生槐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尖镰孢菌细胞色素P45055A1与NO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