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莲
摘 要:师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师爱给予学生的途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表扬和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心灵的呵护。这样可以让学生克服自卑、修正不足,积极进取、逐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师爱;给予;学生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课程改革也进行了多次,其实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爱学生的人格健全。在目前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是以学生的成绩高低为标准,这样就造成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假借爱学生、为学生好的名义实行“短视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棍棒呵斥,造成学生不服,存在逆反心理,更不领老师的情。所有的教师称爱自己的学生,但很多学生称感觉不到老师的爱。
“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些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真正懂得爱而且会给予爱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师爱。
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优秀的教师通常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能够将师爱融入学生的心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爱,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同年龄段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尽管有其共性的一面,但每个学生也必定有其独特的个性化一面,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的使命是既教书又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我们不能只注意学生学习方面的表现,必须从家庭、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全面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心灵碰撞,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般而言,班级里那些表现突出的,如成绩好爱发言的、调皮爱动的学生容易被老师关注,而那些成绩平平、性格孤僻、默默无闻的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同时要注意个别差异。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意注意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不显山漏水的学生,适当时机给予其表现机会,或主动与这些学生接触。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而不会出现被忽视的感觉。
二、尊重、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
传统教育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殊不知,教师的权威绝不能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否则,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与爱戴。获得别人的尊重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需求,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表现在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诱发出学生的自尊、自爱和自强。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脆弱、敏感等弱点,因此教师教育中的一点漫不经心、考虑欠周等都有可能伤害學生。一旦学生受到了伤害,再要重新建立起信任就十分困难。因此,我们在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自尊。
当然,教育是有目的性的,师爱也必须有明确的原则性,爱学生的同时教会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信任是前提,严格要求是必然过程,严格不是简单粗暴、斥责,而是要发自内心地正面引导、帮助,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表扬和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心灵的呵护
学生往往特别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优点和长处的重要方法。学生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会有意识地长期保持下去,形成自发的热情和稳定的习惯。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是比自己级别高者的赞美与鼓励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动力。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予学生鼓励、信任、帮助。教师要关注每一个教学的环节和教育的细节,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力做到及时、适时给予学生肯定、赞美和鼓励。另外,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也是其爱的直接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欣赏、关爱、喜爱,这样学生会信赖教师,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学生找到被重视的感觉,不断进步,在“我优秀,我独特”的心态中,不断进取,向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努力!当然,在鼓励和表扬时也要注意,要实事求是,不滥用鼓励和表扬,更不能错误地把学生的缺点当成特点。夸奖要适度,对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其恰如其分的鼓励。因为不切实际且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学生的虚荣心,效果会适得其反。
作为人际关系中爱的一种特殊形式,师爱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工作中尤为显著,它是我们教育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无私地、恰当地爱着学生、温暖着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暖流中敞开心灵、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2]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 .
(作者单位:天津铁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