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发明乐器架

2017-06-21 15:10贾黎明
特别健康 2017年5期
关键词:司鼓国家知识产权局架子

◎贾黎明

六年发明乐器架

◎贾黎明

“以前至少需要五个人干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就干了。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把我的专利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捧着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证书,从事司鼓打击乐半个多世纪的七旬老人王天刚喜不自禁。

家住河南省孟州市城伯镇的王天刚,父亲是位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受父亲的影响,王天刚从小酷爱音乐,14岁考入市曲剧团,开始从事司鼓打击乐。同时,他在箫、竹笛、葫芦丝等管乐演奏方面也颇有心得。

王天刚历时6年钻研发明的,是一种专业传统戏曲八组合打击乐器架——用来放置民间打击乐器的架子。“虽然这个架子看上去不起眼,却能同时放置大锣、二锣、手镲、吊镲、边鼓、高音锣等多种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并且还配备有照明、手板、插筒、谱台、脚托等附属设备。”王天刚得意地说,“这个‘八连体’的问世,打破了民间乐器需要多人击打的模式,可精简人员并减少不少开支。”

为保证舞台艺术的整体性,很多剧团的武场编制是,司鼓一至两人,大锣、手镲、二锣各一人,梆子由司鼓兼任。也就是说,一般得五人配合,才能完成打击乐演奏。“这阵势虽然排场却不经济,造成了人员浪费和开支增加。尤其是现在传统剧团生存空间有限,能节省人员和开支,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

“我开始考虑设计这种器架是在2011年。”王天刚说,那年,连着几场武戏集中排演,由于经费紧张,演奏人员缺少,“好些戏都排不下去,我看着心里可着急,就想,能不能在器架上做做文章。”

那时,王天刚满脑子装的全是器架,经常通宵达旦进行推敲和试验。没有人绘图,他就自己画;没有人备料,他就自己选;没有人制作,他就自己焊。“这几年他就跟个神经病一样,家里的事不管也不问,一心扑在那个铁架上。”王天刚的老伴儿秦牡丹说这话时,带着些许抱怨。

怎样才能让演奏者操作起来感觉更舒服?怎样才能确保各种乐器的整体发声效果?这些,都是王天刚设计中所要考虑的问题。螺丝的位置、钢管的壁厚、弹簧的耐力,一个小小的误差,可能都会影响到整个器架的效果。王天刚常常是做了拆、拆了做,不厌其烦,寻求最佳。经过近6年反复调试和改进,终于,一种传统戏曲八组合打击乐器架于2016年2月17日问世,并于日前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

“这种乐器架,还可以根据场地情况,调整为坐着演奏或站立演奏呢!”今年春节期间,王天刚带着这件饱含心血和汗水的“宝贝儿”,四处配合一些剧团的演出,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发明不是简单图名,还得让它真正起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他希望他发明的这个东西能尽快派上用场。

摘自《河南日报》图/凯玛克

猜你喜欢
司鼓国家知识产权局架子
县长的“架子”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2019年江西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奏员展演剧照(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An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办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专利缴费日的确定与裁判规则的遵守——兼评伦德简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行政纠纷案
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名为FIELD的极简架子
伤感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分析
司鼓在戏曲乐队中的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