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华
我选择微笑分手
◎邓宇华
20世纪60年代末,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务农,当时有十多名上海知青也分配到生产队里插队落户。我与一位名叫志敏的上海姑娘相遇相识,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初恋。
那时我担任生产队的老师,上课不拿工资,和农民一样只记工分。教学之余,我刻苦读书,勤奋写作,常有“豆腐块”见诸报端。志敏小我两岁,性格开朗,落落大方,也常用读书的方式充实生活。因为共同的爱好,她常常到我家里来串门,借一些书看。
每一次来家借完书后,她都东拉西扯和我聊上一阵,彼此仿佛找到了知音。在交换书籍和交流心得的过程中,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广,既谈人生志向,也谈工作生活。一年多后,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已使我们密不可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也在悄然萌芽、生长。
后来,上海知青开始陆续离开农村,有的调回上海,有的进县城当了工人,也有的入伍参军,上了大学。那段时间,我心里有种莫明的恐惧感,害怕志敏也会长上翅膀突然远走高飞。
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她主动邀请我到外面去走走。在一块草坪上,我们席地而坐。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问我:“你都到了结婚的年龄,还没有找对象,是不是有意中人了?”笫一次有女孩问我这样的问题,我显得很不好意思。她见我没说话,转过身来面对着我说:“我虽然生长在城市,但很爱山村的秀美、恬静,更爱山里人的纯朴与憨厚,若是有缘,我愿意在这里待一辈子。”她的勇敢表白让我内心好一阵狂喜。但当我想到自己是个普通农民的儿子,心中便有一种莫名的自卑和不安。时间仿佛停止了,我知道她在等我的答复,但真正话到嘴边,我说的却是:“这事你自己要考虑清楚,最好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见。”
我把这事和父母一说,他们自然高兴万分,但为人厚道的父母说,人家一个大城市里来的姑娘,这样做怕是连累她一辈子。不久,我便打听到,她是父母几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又是唯一的女儿,父母希望她能回到身边。我找了个机会,“开诚布公”地告诉她:“婚姻是人生一辈子的大事,也不能完全不考虑父母的意见,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但我不能因此而拖累你,你应该有更好的选择。”她转过身去,哭得很伤心。那个抽泣的背影,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几个月后,志敏调回了上海,随后参加了工作,又找到如意的郎君结婚,生活幸福美满。我也有幸和一位善良朴实的农村姑娘喜结良缘,彼此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日子过得也很甜蜜。
爱无缘,情有心。回首这场初恋,当爱来的时候,我没有迎头赶上,而是主动放弃,虽有遗憾,却不心伤。因为花瓣虽然离开了花朵,但是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美丽却留在了彼此心底,化为永恒。
摘自《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2016年第10期图/连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