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正步入中高速且缓慢下滑的时期,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西部地区可以从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入手,重点改善要素供给,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续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和完善社保体制等,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西部地区 中等收入陷阱 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水平迈入到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行列。我国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非常显著,西部地区人均GDP虽低于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但其2014年人均GDP仍达到6000美元以上,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西部地区业已处于中高等收入行列。但在国内外相关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西部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
第一,从需求方面来看,需求侧的增长动力不足。首先,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呈递减趋势。长期以来,西部各地区形成了以能源、资源性产业的开发和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结构,但是各地区在这些工业领域的过度投资,也造成大量的产能过剩。即使如此,在西部地区很多地方仍旧出现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等问题,这一投资发展策略不仅导致其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低下,而且往往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一步加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经济增长的代价高昂。
其次,消费增长速度回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最终消费率不高,消费始终未能成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内生动力。2016年西部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整体上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其自身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回落,平均回落幅度为1个百分点左右。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不仅与中东部地区在不断扩大,而且西部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西部地区的基尼系数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在确保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依靠消费驱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最后,外贸形势严峻。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与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不断减退,导致西部地区出口产品的成本提升,降低了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从外贸依存度看,西部地区只有重庆、新疆、西藏和四川超过15%,其他绝大多数省区都在15%以下,西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有待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增速逐渐回落,产品出口维持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
第二,从供给方面来看,供给侧要素的增长后劲乏力。首先,劳动力供给总量和供给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其总人口在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西部地区的发展尤其需要人力资源的开发,其众多的人口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很明显,本地区的教育比较薄弱,人口素质相对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地区存在劳动力资源数量型过剩与质量型短缺并存的局面,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结构性调整难以融入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其人才缺口远超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优势逐渐减弱。
其次,投资增长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存在“双下降”。西部地区自2011年以来投资总量增长率持续回落,且幅度仍未明显收窄。2014年,西部地区投资总量约为125980亿元,约占全国总投资的25.1%,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2016年西部地区投资总额达154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但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近几年来,西部地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其GDP贡献率在40%以上,但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增幅却呈走低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2008年西部地区的投入产出弹性为3.2左右,到2016年降低到1.5左右。長期以来的重复投资和过度投资,使西部地区很多地方出现了产能过剩和供过于求等局面,单位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不断降低。
最后,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滑。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它是去除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之后,因其他因素的创新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它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相关研究表明,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2009—2016年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并呈逐步下滑的态势,表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以上分析表明,在短期内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动力不足,长期内其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增长乏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下降。加之,西部地区经济体制转型处于关键阶段,存在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人口红利逐渐减退,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有待于提高等问题,如果在当前一段时期内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西部地区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入手,着力改善要素供给。一方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资本产出效率。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垄断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着力完善由市场决定资本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的流动性,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在我国初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应该逐步改革户籍制度,放开落户限制,吸引外来地区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向本地区流动,以解决本地区人力资源欠缺和高素质人才不足的问题。同时,西部地区还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继续大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要加快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所占的比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对钢铁、煤炭和水泥等行业,进行转移、整合或淘汰;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推动西部地区着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产业转型要坚持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继续坚持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保体系。首先,西部地区要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现行的收入分配管理政策,调节分配结构,努力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内部各地区之间及其本地区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实现本地区经济增长与人民收入的同步化。其次,完善社保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新常态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保体系,扩大个人账户的规模,建立基本养老金的常态化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要确保西部地区的财政资金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比例,努力构建负担合理和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提高本地区在养老、医疗和生育等方面的社保质量;要推进户籍改革,逐步改变城乡居民在社保方面存在的长期分治的局面,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的社保权益。
(作者为河套学院副教授)
①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重庆2015 年经济展望》,重庆:重庆出版社,2014年。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