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军+石国强
【摘要】社会组织异军突起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新途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直接招募员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新的平台。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灵活的组织形式、较强的应变能力,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困境 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被冠以“非营利的”“自愿性的”“公民社会的”“第三部门”等不同称谓的社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日益成为公共就业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成为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途径。
社会就业岗位总量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看,我国现有人口为13.7亿,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96‰。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全国劳动力资源每年以1450万人速度在增长,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进一步放开,新增劳动力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同时,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依然缓慢,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只增长了6.7%。2016年上半年全国就有6.7万民营企业倒闭。这样使得每年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远远落后新生劳动力的增长速度。
大学生供需结构性矛盾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引起社会对大学生需求波动与大学生供给的滞后性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岗位上的矛盾,即毕业生期望“技术含量高、环境好、工作量小”的工作岗位,而社会供给更多的是工作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工作岗位。二是薪酬上的矛盾,毕业生期待“高工资、高待遇”而用人单位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贡献越大,待遇越高。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难给用人单位带来大收益,做出大贡献,所以用人单位也给不了他们“高工资、高待遇”。三是地域上的矛盾,毕业生非发达地区不去,非大城市不去,宁要一线城市“一张床”,也不要二、三线城市“一套房”。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是在贫困地区和西部边远城市。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缺乏一专多能;实践动手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职业道德修养差,缺乏奉献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社会锻炼。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更加专业化、多样化。知识型、专业型职业“门槛”会越来越高。“能力不够”“知识缺乏”“创新不强”“人际关系紧张”等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体制逐渐向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就业体制转化,逐渐建立起监管分离的发展机制。
社会组织干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具公信力和话语权。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利益,既涉及到政府利益,也涉及到企业利益;既涉及到高校利益,又涉及到家庭及大学生本人利益。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等基本特征决定其具有公正、独立的特点,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利益方最信赖的机构,最具公信力和话语权。由于社会组织人员具备大学生就业问题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其最具科学性。
社会组织干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制度、一个政策、一个决定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大学生个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社会组织干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建议政策的评估权威性,更有利于提高社会不同利益方政策落实及制度执行的力度。
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展了新空间。社会组织异军突起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加,这些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需要大量不同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直接招募员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新的平台。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灵活的组织形式,较强的应变能力,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职业选择提供优质的服务。
加强宣传,让全社会共同关注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方机构。由于其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等特征,因此具有非常强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对政府、企业、学校、公民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公信性。因此,在有政府部门牵涉其中的大学生就业困境处理过程中,公众呼吁由社会组织第三方力量介入。因为社会组织第三方与所涉争议的利害关系较小或者不存在利害关系,可以以相对独立、客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更有利于查明真相,化解矛盾。
加强评估,为政府政策制定和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国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组织作为公共政策对象,能够亲身感受到公共政策给大众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公共政策最有发言权。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政府行为相对人参与公共政策评估,不仅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更能够提高公共政策评估结论的公信力。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引入和发展社会组织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素质的有效手段。社会组织充当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具有独立性、中介性、公正性、专业性等特点,有助于协调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之间关系,有利于促进政府简政放权,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和科学指导。
加大干预,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制是化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前提,单靠政府、企业、高校不同利益方单打独奏,佷难形成合力。政府、企业、高校由于各自站位不同,解决就业困境的思路和角度大不相同,非常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和配合。社会组织游离于利益方之外,很适合直接牵头,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
创设条件,促进社会组织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体早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它们的作用及职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还不够充分,社会服务潜力还没有显现。据统计,全国现有社会组织46.2万个,共接纳各类就业人员700多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力量已非常必要。我们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进一步明确职责,简政放权,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作者均为河北北方学院教授)
①杨丽、赵小平、游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理论、问题与政策选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