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珺婕?朱盼盼
【摘 要】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使“中国模式”备受关注。本文从“中国政治模式”的内涵,内容,价值等方面对近年来研究“中国政治模式”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梳理评述,以利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推进实践。
【关键词】 中国政治模式;人民民主;民主集中;中共领导;多党合作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国内外对于“中国模式”研究也日趋增多。然而,大多数的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模式”时,往往把成功之处归结于中国在经济上的发展,规避了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根本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从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政治模式”的研究出发,对国外的研究成果不作赘述与评析。
一、关于“中国政治模式”的内涵
政治模式是指对具体理论现象的抽象理论概括,在广义上也指对某个或者某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和概括,是政治生活全面的抽象表现形式。对于“中国政治模式”的内涵界定,许多学者观点不一。
1、“有机整体说”
罗振建认为,中国政治模式是特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组织要素的所呈现出有机整合的形式。冯石岗认为,中国政治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有别于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包括各种政治要素集合而成的政治模板。
2、“政治安排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永年教授指出,在保证社会秩序和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的政治安排即是中国政治模式。张维为教授对比中西方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政治模式就是“选举”和“选拔”相结合,实现程序和政绩合法性,“顺民意,得民心”的政治安排。王凌峰认为,政治模式竞争是国家间最高层次的制度竞争,中国政治模式就是中国组合核心要素之制度安排。
3、“基本政体说”
北京大学潘维教授提出,中国政治模式显然指的是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主要由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人民与政府;二是官员选拔方式;三是主要权力机构;四是防止和纠正行政错误的机制。
二、关于“中国政治模式”的内容
中国政治模式体现了中国政治模式的共性与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而对于中国政治模式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国内学者则有不同的见解。
1、“三要素论”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国体和政体。中国的国家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性质决定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确立了阶级基础,是政权发展广泛性的重要体现。我国的政体是人民大表大会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也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2)党领导的多党参与管理制度。中国的政党制度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阶级状况和政治要素综合决定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
(3)区域自治和基层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民族问题和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的各项事业,保障其权利的实施,维护祖国的团结统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形式。
2、“四支柱论”
国内对中国政治模式研究比较深入和详细的是潘维教授,他从“民本”模式的四个方面来概括:
(1)现代民本主义的民主理念。民本主义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构建是政治的生命所在。中国的民本主义就是人民权利的思想,是具有强烈道德政治色彩的以建构人民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形态。
(2)强调功过考评的官员遴选机制。政府体制的核心在于选任官员。“绩优选拔”在遴选中得以延续。当代我国政府主要以考选文官为形式,党政系统全部纳入公务员体系。“选贤任能”的过程中择优录取是中国政治的特色之一。
(3)先进、无私、团结的执政集团。中国政治的最根本特征是一党专政,双行政系统是集团执政的具体形式。先进、无私、团结的执政领导集团也是中华特色,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核心”,主要发挥六大功能。分别是主导积极的思想斗争、维持全国行政系统和绩优选拔制度、统一指挥武装力量、抵抗族裔分裂势力,使自治地区团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旗帜下、凝聚和领导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向心力、维护中华的世俗政府传统,坚持弘扬科学精神。
(4)独特的政府分工制衡纠错机制。我国政府机构设置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不同体现在决策机制中。中国的“分工制衡”不断实现自我完善,政治问题的频出也为政治模式的探索提出挑战,但整体上是持续前进的。
3、“六关键论”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标准形式,按照权力的运行机制主要有六个关键:
(1)权力在民。中国政治模式的本质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现权力在民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最大优越性。
(2)民主集中。我国的根本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决策和集中领导的结合。
(3)中共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的确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4)多党合作。一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表現为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一党执政、多党参政。
(5)一院两会。中国政治模式的根本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会议,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能更全面的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6)一国多治。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等多种自治都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关于“中国政治模式”的价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增长奇迹,而且面对国际争端和国家安全重大问题也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对比西方国家的民族政治模式,中国政治模式突显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和独特优势。
郑永年教授在《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一文中指出,中国政治模式的核心有三个词来概括就是开放、竞争和参与。同时他认为中国政治模式的优势主要从两方面来看:第一,避免了个人专制。党内集体领导制度和限任制都保证了决策的非独断性。第二,中国的政治体制使得政治更新迅速,能够有效的反映代际变化,也是利益变化。较之其他任何政体,官员流动的速度快是中国政治模式的显著现象。
国内部分学者将中国政治模式的基本优势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民主集中制的效率优势。主要表现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民主集中制的高效率。第二,社会整合的组织优势。主要表现在统筹协调的优势、扎根基层的组织建设、求同存异的统一战线。第三,政治体制的创新优势。主要表现为依据“超大”创新政治体制、改革开放实践中创新政治体制、抓住机遇转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第四,政治文化的包容优势。主要表现在优秀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的包容优势及具体表现。中国政治模式超越了西方单一的“民主—专制”的政治框架,以包容性的价值理念和兼容性的发展方式实现政治的可持续发展。
程恩富教授在《如何理解“中国模式”》一文中谈到,“中国模式”在政治建设上体现为“四个确保”。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科学架构、高效运行以及有序参与。这是中国政治模式的优势体现。
在“中国模式”受到国内外各界关注的时候,无法忽略中国政治模式辐射而来的核心作用。笔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集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不断调整的政治决策等一系列政治因素为一体的适应中国国情发展的制度模式。中国政治模式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成文条框,而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是紧跟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当然,在“中国模式”成为焦点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文化模式、社会模式,所产生的新问题,以便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实现全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普适性的模板。
【参考文献】
[1] 张维为.中国模式的优势[J].求是,2011(4)63.
[2] 胡键.争论中的中国模式[J].2010.
[3] 陈红太.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J].2010.
[4] 郑永年,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J].2009.
[5] 陈曙光.多元话语中的“中国模式”论争[J].
[6] 潘维.怎样判断中国政治模式的成败[J].2011.
[7] 郑永年.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模式”[J].2015.
[8] 冯石岗,王宝林.中国政治模式的基本优势和经验审视[J].2011.
[9] 吴海江.“中国模式”是普适性及未来挑战[J].2010.
[10] 郑云天.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述评[J].
[11] 郑永年.实践逻辑中的中国政治模式[J].2014.
[12] 罗振建.关于中国政治模式的若干问题思考[J].
[13] 王凌峰.中国政治模式3:構想、设计与检验[J].2015.
[14] 高占春.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多维度探析[J].
[15] 贾立政.中国政治模式与标准问题[J].2011.
[16] 汪玉凯.中国政治模式的张力与生命力[J].2009.
【作者简介】
贾珺婕(1992.12-)女,汉族,延安大学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