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勇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价值信仰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其中大学生信仰宗教人数逐年增加,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队伍庞大的现象,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探究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以及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的关注宗教。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信仰自由;原因
一、我国的宗教信仰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可以是先信而后不信,也可以是先不信后信”。①第一,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第二,我国实行宗教与政权相分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第三,宗教活动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律和政策。第四,中国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必须符合、服从上述政策规定,坚持文明信教,独立信教,守策、守规、守法!
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同时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主要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客观原因
第一,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西方宗教最早能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年,可见西方宗教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悠久。追溯到今天,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西方的文化也逐步在中国传播,这其中就包括宗教。
第二,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特殊情况的影响:当一个国家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整个社会就会显得骚动不安,例如改革派和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博弈,一个希望改革,另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反对改革。民众对不能享受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和一些利益集团长期占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等等。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蒙着“和平”外衣的宗教,悄然兴起引起大学生的“追逐”。大学生信仰宗教或许是对社会转型所带的结果。
第三,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或者其他亲人信奉宗教,必然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进行一些宗教活动例如周六周天去教堂做礼拜、祷告,家里张贴一些宗教画册等等,大学生回到家就可以看到,甚至一些父母向自己的孩子“传经布道”,久而久之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记。看着自己的父母亲人信奉宗教,自己也会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尝试信奉,以便和家里人有着共同的话题。
(二)学生宗教信仰的主观原因
第一;新鲜感、好奇心的需要:大学生刚步入大学生生活时对待一切都是好奇的。宗教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新鲜感、好奇心,是大学生信奉宗教的主观原因之一。大学生闲暇之余好奇心强烈,信仰宗教似乎有一种神秘感,通过尝试信奉宗教来了解宗教到底是什么样的,有的人第一次去信奉宗教,或许充满新鲜感、好奇心。新鲜感、好奇心退去有的人或许就放弃信奉宗教啦,有的人却有好奇转换为真诚的信奉。
第二;社会支持、归属的需要:大大小小的寺庙、教堂散布在城市与乡村,这不仅扩大了宗教的影响范围,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大学生信仰宗教提供便利。大学生在校园,自身的归宿感不是那么强烈,感觉很迷茫方向感不强,为了化解排遣这样的感觉,许多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试图从信仰宗教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第三;追求自我实现和完美的心理需要: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人人都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现实是残酷的,为了追寻理想中的自己,在理想的世界“活着”,寻找含有理想的出路,于是寻到宗教这条道路,把自己置身于宗教、置身于一个理想的环境,同时现实中的自己也因为环境的变化也发生完美的变化。在理想的世界里实现自己,有点自娱自乐的味道,不过在不对大学生产生坏的心理影响下、不对本身的学习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下,信仰宗教、活在宗教的世界里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三)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关注宗教
第一;尊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鼓励、不提倡大学生信仰宗教。尊重大学生的个人意愿,不强制学生个人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不强制信仰宗教的学生放弃信仰宗教,不对信仰宗教的同学进行打击,不歧视他们信仰宗教的行为。坚决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鼓励同学们认认真真的学习党的宗教信仰政策,认认真真的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踏踏实实的贯彻执行。让同学们心中有戒不忘党、不忘马克思主义、不忘毛泽东思想、不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最新成果。
第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與无神论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特殊而又重要的,辅导员老师要及时发现疏导心理状况不佳的同学,预防为主,提高承压能力,同时对同学们进行无神论教育。重视信仰宗教的同学,做好统计,防止同学们上当受骗,被邪恶势力所利用。大好青春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放在健康的社会实践上。同时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大众传播环境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②
第三;弘扬科学精神、抵制迷信,打造学生成长的健康社会环境。打造和谐校园文化,营造爱国主义的精神家园。弘扬红色文化,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艰难险恶的长征精神,改变作风的延安精神等等。对同学们进行革命精神、革命故事的宣讲,带领同学们参观当地的红色基地、革命战争纪念馆,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感。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坚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迷信的、包含新自由主义色彩的、历史虚无主义色彩的,应该及时处理,防止扩大化,同时适时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荣誉感和树立文化自信。
四、小结
正确看待大学生信仰宗教,不鼓励,不提倡,同时希望、鼓励、提倡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同学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毛泽东:《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文集》[M]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4页.
②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116页~122页.